華文網

士兵在戰場上為什麼寧願被俘也不敢裝死?

我們看一些規模宏大的戰爭片,或者讀一些激動人心的戰爭小說的時候,會發現這些作品裡表現的戰場似乎永遠是你死我活的,幾乎每個士兵都奮勇前沖、喊打喊殺,而不會有膽怯的時候。

要是讓我們自己來憑空想像,似乎大多數人會選擇“裝死”來逃避殘酷的戰場廝殺。

但是親歷過戰事的士兵卻會告訴你,寧願被俘也不要裝死!

(圖一:油畫《戰爭》)

在戰場上裝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難道真的就像抗日神劇中一樣,往地上一躺、拉過一具屍體蓋住自己、一動不動地堅持到仗打完,

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不可能的!

且不說作為士兵在前線裝死,戰後會被袍澤們如何看待。首先裝死的目的是存活,但事實上,打起仗來裝死還不如放手一搏更有一線生機。沒有親自上過戰場的人很難體會到那種浴血的氛圍,可只要想想那種千軍萬馬,你躺倒裝死,有把握不被踩成真死嗎?何況一旦後退,就意味著成為己方防線的缺口,

敵方的亂刀馬上就招呼到你身上了,裝死未成身先死啊。

另一方面,軍隊中還有一種叫做“督戰隊”的特殊隊伍存在,顧名思義,他們在戰場上並不起戰鬥力的作用,而是專門負責監督將士是否盡職、積極地作戰。別說躺下裝死,即使只是表現出一絲滯後、一步退卻,督戰隊的槍也十有八九會頂到你的後腦勺上,逼著你向前繼續拼殺。千萬別想著跟督戰隊硬碰硬,

遇上逃兵他們是真會崩一槍解決問題的,乾脆俐落。

(圖二:電視劇《一號國道》中朝鮮人民軍的督戰隊)

再假設某人運氣特好,始終沒有被督戰隊發現,也居然沒有被踩死。經歷了一場血腥大戰,戰場上屍橫遍野,於是戰勝方必須派出一隊荷槍實彈的兵來打掃戰場、回收物資。

但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打掃戰場時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補刀”:見己方傷者,輕傷的帶回醫治,重傷的給個痛快;見敵方傷者,重傷的打死,還能說話的抓回去做俘虜。試想,如果是己方戰勝,裝死避戰的你見到戰友該如何自處?如果是敵方戰勝,那麼從此就是你命由他不由天了。總之都不好受。

再再假設某人有著影帝級的裝死技術,騙過了檢查,

安然躺在自己裝死的位置。然後——隨著檢查小隊,打掃戰場專用的大型鏟車、推車之類也就跟上來了,他便將和身邊所有的屍體一樣,被裹挾著鏟起,最終逃不過深埋地底或烈火焚盡的命運。

(圖三:二戰中整理戰場的運輸車)

總之,戰場上裝死是不能再下的下策,忘死地拼殺反而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希望,應是士兵的首選。

忘死地拼殺反而能帶來更多的生命希望,應是士兵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