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士兵在戰場上吃什麼?

常言道: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一個正常人的平常生活都如此,何況是在打仗需要大量體力的軍隊呢?

秦朝時期的全國人民只幹兩件事,一個是戰爭,一個是農耕。秦朝很注重賞罰分明和等級制度。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爭中殺死2個敵人可以拿首級報功,那麼他家裡身為奴隸的父母就可以變為平民和自由人。三級爵位的士兵每頓有精米,還有醬半升;二級爵位的士兵可以吃粗米;沒有爵位的士兵如果能吃飽就很不錯了。

在西漢的時候,漢武帝發起對匈奴的戰爭。糧食要從山東北部地區運往河套地區,但是運輸工具又不發達,道路很差。押運途中,牲畜就要吃很多糧食,還別指望有剩下的給前線士兵吃了。所以,這些前線士兵都會儲藏食物,便於攜帶,也就是米、餅、幹肉等等。

有人說宋朝的士兵吃的是刀削麵,西夏軍吃的是片面。相傳西夏軍隊橫掃西北,為了節約時間,在行軍的同時揉好麵團攜帶,一旦到了安營紮寨的地方,馬上開始煮牛羊湯,士兵呢就是開始向鍋裡扔面片。

成吉思汗的大部隊可就生活非常豐富。馬是他們特有的資源,喝馬奶,吃羊肉。涮羊肉就是蒙古軍隊最好的戰略食品,羊肉切薄片,易熟易涼,做的快也吃的快。

清軍進入中原後,戰略食品和蒙古軍隊差不多,也是吃牛馬羊肉。還有一種食品在清軍中很流行,就是薩琪瑪,就是一種麵團做的點心,據說現在的北京人還流行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