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懷瑾老師:如何才能處有處無,坦然自在?

文 |南師懷瑾先生

子張曰:執德不弘,通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這八個字很難。“執德不弘”,執就是抓住,譬如信仰就是抓住某一思想為中心。“德”是廣義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我們普通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德,譬如看到別人做好事,心裡一定肅然起敬,看到人家有好畫,心裡也很欣賞,讀書時感到書中的道理很對,也很開心。但是我們照著做了沒有?沒有,這就是“執德不弘”。

我們沒有這樣遠大,我們也服從真理,看見好人好事也很欽佩,

但是自己做起來,沒有那麼積極,不能發揮。

“通道不篤”的“道”並不只是宗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們人生的體會,有時明明知道是這個道理,但到處理事情的時候,自己的個性、脾氣一來,就不管道理了,這就是“通道不篤”,不踏實。

上面這八個字,是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老實講不但是普通人如此,有許多宗教徒也如此,他們對信仰應該是堅定,但據經驗看來,有時候只好對他們付之一笑,

常常發覺他們都是“執德不弘,通道不篤。”他不見得對那個宗教真正有認識、有信仰,像這種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為有”,他得意就會得意忘形,忘記了自己。讓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為亡”!他又會失意忘形。換句話說,自己沒有建立一個人生觀,自己沒有中心思想,受環境的轉變,有的人沒事做時,會很痛苦,就是因為自己沒有中心思想的修養,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閒居,
就沒有關係,否則的話,閒居時就很可憐,這情形就是子張這個話,“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子張認為要做到“執德能弘,通道能篤。”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處有處無,坦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