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想群說」銀行與非銀行支付機構 競合之路如何走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非銀行支付產業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一個弱小的群體變成了一個十分強勢、有活力、有競爭力的行業,所以非銀行支付產業的發展令銀行業十分羡慕,非銀行支付產業在十幾年中發展迅速,其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2011年發放支付牌照之前屬於放任期;2011年發放支付牌照後開始了一個比較有序的野蠻發展期;2016年底開始,

中國人民銀行及國家監管當局開始注意到非銀行支付已經發展成一個巨大的行業,是一個需要更多監管去規範的行業,所以現在慢慢進入規範期。

非銀行支付聚集客群 擴大市場

非銀行支付聚攏支付介面。非銀行支付首先為社會帶來了巨大價值,其價值最早的體現是相當於聚合支付的價值,就是把各個銀行的支付介面進行聚攏,使得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電商企業只接入一個埠就可以受理所有銀行的銀行卡支付,

同時非銀行支付通過這種多銀行的收付款,降低了整個支付結算的手續費,比如以前一些跨行交易的手續費較高、時間較長,而非銀行支付實現了零手續費、即時劃轉,這就是非銀行支付最早產生的價值。

快捷支付破解安全與便利的難題。以支付寶為代表的非銀行支付平臺科學合理地解決了安全與便利的矛盾。

在銀行界,一直以來安全與便利都被認為是互相矛盾的,有安全就難以實現便利,要便利就可能沒有安全性,而支付寶恰恰找到了一個平衡點,通過推出快捷支付,再加上支付寶後臺的大資料風控模型,從而實現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務。銀行業從業人員曾經調侃,如果不是支付寶推出了快捷支付,銀行也許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無法推出快捷支付。

本質上,快捷支付是支付寶在原有銀行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包裝,

然後再加上自身後臺的風控模型來實現的,這個產品原來在銀行叫做信用卡無卡支付,最早是攜程旅行網在做,比如在攜程旅行網訂機票,當時攜程旅行網學習了國外商業銀行的經驗,訂機票都是實名制的、可以追溯的交易,所以可以直接提供信用卡號購買機票,用本人的信用卡買本人的機票,受益者是本人,這樣即使出現風險也可以追溯。
支付寶在無卡支付的基礎上創造了快捷支付,銀行業從業人員一開始認為這不太可能,快捷支付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存在巨大矛盾。實踐中,支付寶一開始確實面臨很多風險案件,銀行與支付寶開展合作時也接觸到了很多這樣的事情,然而由於支付寶具有互聯網的基因,它通過不斷優化自己的演算法,反覆運算開發,升級新版本,開發新的風控模型來阻止新的風控案件的發生,所以現在支付寶、財付通在快捷支付方面的賠償率已經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準。快捷支付的推出使銀行產生了一種金融脫媒的危機,所以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快捷支付產品。

二維碼支付是快捷支付的延伸。二維碼支付也是一個由非銀行支付機構推動銀行和監管機構去推廣的產品,二維碼支付是在快捷支付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即把快捷支付延伸到線下,延伸到二維碼這種認證方式上去進行支付。

聚集客群,活躍市場。一方面非銀行支付產生了一些虹吸效應,把大量的個人客戶群體聚集到非銀行支付平臺上,銀行淪為通道;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對市場也產生了一種鯰魚效應,由於非銀行支付的出現,使得整個市場非常活躍。在銀行業從業人員看來,非銀行支付機構有點像螞蟻雄兵,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侵佔了很多原來屬於銀行的支付結算的客戶和市場。當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非銀行支付使整個國家的支付市場擴大了,相當於把蛋糕做大了。

銀行覺醒 既競爭又合作

銀行尋求與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合作。自從非銀行支付發佈牌照以後,很多銀行開始覺醒,因為非銀行支付機構擁有牌照後在競爭市場和客戶時就有了一個准金融牌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去爭奪銀行的客戶,所以銀行已經普遍覺醒。這種覺醒表現在不同層面,在銀行總行層面已經普遍認識到來自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威脅;而在銀行的一些支行或分行差別就很大,有些分行或支行也許經營效益比較好,或者受到房地產行業好的效益的拉動,所以對互聯網金融、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沒有足夠重視,也沒有去經營相關方面,但是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商行已經較早意識到非銀行支付產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如果跟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合作,可以打破城商行的地域性限制,幫助城商行競爭到全國的客戶。比如廣州的一家銀行受整個銀行的區域化管理的限制,它的業務很難擴展到廣州市以外的地區,如果它去外面開發客戶,就會受到總行的批評,甚至受到處罰。非銀行支付機構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地域的概念,正因為如此,商業銀行尤其是一些分行、支行,如果可以找到好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合作,就可以把業務延伸到全國,把全國的流量都引到自己的這一個分行或支行來。

既進攻又防守。整體來說,銀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是又愛又恨、抱著一種競合的態度去合作,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同時銀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有攻也有防,所謂“攻”就是銀行現在也會反接一些非銀行支付業務;“防”就是銀行發現有些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比較龐雜,會產生一些風險,如果由非銀行支付機構去拓展客戶,銀行就無法直接接觸客戶,這樣就會對銀行造成兩方面的影響,首先銀行失去了主導權,其次由於銀行並未直接拓展客戶,所以其風險更加不可控。這樣,銀行就會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產生提防心態。

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開拓新的支付產品。傳統的互聯網支付產業已經是一個紅海,所以非銀行支付機構需要開拓一些新的支付產品,怎麼來開拓?一方面是從銀行著手,因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資金都來源於銀行。如果非銀行支付機構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現有的一些體系,比如帳戶體系,支付體系,清算體系等進行組合包裝,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產品,比如把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銀行、現金管理、代理業務等這些產品綜合包裝組合,就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產品;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機構要向客戶靠攏,向一些行業性客戶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支付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開發新的市場空間。如何找到新的市場空間?我認為應該拓展B2B領域,跨境支付領域,還有一些垂直行業的支付解決方案。什麼是垂直行業的支付解決方案?比如我專門做一個教育行業的解決方案,把這個行業的支付流從頭到尾都覆蓋起來,這樣就能給客戶代理一個完整的支付結算產品,而且風險也更加可控。

進軍互聯網金融。總體來說,非銀行支付機構已經是一個類金融企業或者說是一個准金融企業,非銀行支付機構應該在支付的基礎上向上游或者下游進行延伸,依託場景進行業務的延伸。非銀行支付機構天然的擁有互聯網基因,並且屬於類金融企業,所以應該向互聯網金融方向發展,互聯網金融有很多領域,我自己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消費鏈金融,一類是產業鏈金融。消費鏈金融主要指消費金融;產業鏈金融主要包括兩方面,供應鏈金融和銷售鏈金融。

從銀行的視角看非銀行支付機構,它們已經對銀行產生了很多威脅,但是同時也是銀行目前在學習和模仿的一個物件;站在非銀行支付產業的角度來看,非銀行支付機構要從互聯網支付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這樣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作者從事線上支付、跨境支付、金融合作等業務。

實習編輯:王海銀

所以現在支付寶、財付通在快捷支付方面的賠償率已經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準。快捷支付的推出使銀行產生了一種金融脫媒的危機,所以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快捷支付產品。

二維碼支付是快捷支付的延伸。二維碼支付也是一個由非銀行支付機構推動銀行和監管機構去推廣的產品,二維碼支付是在快捷支付基礎上的一個延伸,即把快捷支付延伸到線下,延伸到二維碼這種認證方式上去進行支付。

聚集客群,活躍市場。一方面非銀行支付產生了一些虹吸效應,把大量的個人客戶群體聚集到非銀行支付平臺上,銀行淪為通道;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對市場也產生了一種鯰魚效應,由於非銀行支付的出現,使得整個市場非常活躍。在銀行業從業人員看來,非銀行支付機構有點像螞蟻雄兵,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侵佔了很多原來屬於銀行的支付結算的客戶和市場。當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非銀行支付使整個國家的支付市場擴大了,相當於把蛋糕做大了。

銀行覺醒 既競爭又合作

銀行尋求與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合作。自從非銀行支付發佈牌照以後,很多銀行開始覺醒,因為非銀行支付機構擁有牌照後在競爭市場和客戶時就有了一個准金融牌照,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構去爭奪銀行的客戶,所以銀行已經普遍覺醒。這種覺醒表現在不同層面,在銀行總行層面已經普遍認識到來自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威脅;而在銀行的一些支行或分行差別就很大,有些分行或支行也許經營效益比較好,或者受到房地產行業好的效益的拉動,所以對互聯網金融、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沒有足夠重視,也沒有去經營相關方面,但是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商行已經較早意識到非銀行支付產業是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如果跟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合作,可以打破城商行的地域性限制,幫助城商行競爭到全國的客戶。比如廣州的一家銀行受整個銀行的區域化管理的限制,它的業務很難擴展到廣州市以外的地區,如果它去外面開發客戶,就會受到總行的批評,甚至受到處罰。非銀行支付機構從一開始就沒有所謂地域的概念,正因為如此,商業銀行尤其是一些分行、支行,如果可以找到好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進行合作,就可以把業務延伸到全國,把全國的流量都引到自己的這一個分行或支行來。

既進攻又防守。整體來說,銀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是又愛又恨、抱著一種競合的態度去合作,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同時銀行對非銀行支付機構有攻也有防,所謂“攻”就是銀行現在也會反接一些非銀行支付業務;“防”就是銀行發現有些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業務比較龐雜,會產生一些風險,如果由非銀行支付機構去拓展客戶,銀行就無法直接接觸客戶,這樣就會對銀行造成兩方面的影響,首先銀行失去了主導權,其次由於銀行並未直接拓展客戶,所以其風險更加不可控。這樣,銀行就會對非銀行支付機構產生提防心態。

開拓新的市場空間

開拓新的支付產品。傳統的互聯網支付產業已經是一個紅海,所以非銀行支付機構需要開拓一些新的支付產品,怎麼來開拓?一方面是從銀行著手,因為非銀行支付機構的資金都來源於銀行。如果非銀行支付機構可以充分利用銀行現有的一些體系,比如帳戶體系,支付體系,清算體系等進行組合包裝,就可以形成一個新的產品,比如把銀行的電子銀行、交易銀行、現金管理、代理業務等這些產品綜合包裝組合,就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產品;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機構要向客戶靠攏,向一些行業性客戶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支付解決方案,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開發新的市場空間。如何找到新的市場空間?我認為應該拓展B2B領域,跨境支付領域,還有一些垂直行業的支付解決方案。什麼是垂直行業的支付解決方案?比如我專門做一個教育行業的解決方案,把這個行業的支付流從頭到尾都覆蓋起來,這樣就能給客戶代理一個完整的支付結算產品,而且風險也更加可控。

進軍互聯網金融。總體來說,非銀行支付機構已經是一個類金融企業或者說是一個准金融企業,非銀行支付機構應該在支付的基礎上向上游或者下游進行延伸,依託場景進行業務的延伸。非銀行支付機構天然的擁有互聯網基因,並且屬於類金融企業,所以應該向互聯網金融方向發展,互聯網金融有很多領域,我自己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消費鏈金融,一類是產業鏈金融。消費鏈金融主要指消費金融;產業鏈金融主要包括兩方面,供應鏈金融和銷售鏈金融。

從銀行的視角看非銀行支付機構,它們已經對銀行產生了很多威脅,但是同時也是銀行目前在學習和模仿的一個物件;站在非銀行支付產業的角度來看,非銀行支付機構要從互聯網支付向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這樣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

作者從事線上支付、跨境支付、金融合作等業務。

實習編輯:王海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