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宋清輝:房地產調控致購房者跑去私人金融機構借貸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6月北京個人住房貸款發放創‘317新政’以來新低,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逐步深入的結果。因此,可能有一部分購房者在銀行不放貸的情況下,被迫跑去私人金融機構借貸。

據中國房地產網,自“317”樓市新政發佈以來,北京市個人住房貸款發放呈逐月下降趨勢。

北京銀監局7月19日發佈統計資料顯示,6月北京市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個人住房貸款158.46億元,比上月減少59.69億元,環比下降27.36%,創“3?17”新政以來新低。

北京市3月~5月個人住房貸款新發放金額分別為:239.21億元、236.08億元和218.15億元。

業內認為,北京住房貸款資料不斷走低,和市場交易資料是匹配的,即今年上半年成交量總體低於50萬平方米的水準,貸款資料自然也會下滑。另外,很關鍵的一點是,類似認房又認貸等政策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比如說貸款的額度收緊,符合貸款條件的受眾面收窄等,都會反映在個貸資料上。

某房地產研究院一則資料顯示,

6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面積為587萬平方米,環比減少1%,同比減少31%。值得注意的是,觀察2010年1月份以來的庫存資料,今年6月份的庫存規模是歷史最低的。

此外,據瞭解,從貸款對象來看,6月份發放的按照“317新政”執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中,無房群體貸款金額占比83.11%,發放金額比5月增長24.83%;貸款戶數占比81.17%,比5月增長37.22%。在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金額大幅下降的同時,有效支持了無房群體購房需求,

貸款結構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營管部主任周學東就曾撰文指出,從2017年1月開始,央行營管部在MPA評估中進一步突出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按照宏觀審慎要求,加入個人購房貸款增長這一因數,對北京地區全部銀行嚴控個人購房貸款新增額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並將全年調控目標確定為25%左右的合理水準。

批貸緩慢和貸款利率提高是北京市絕大部分銀行的真實寫照。

一位在北京高校就職的楊姓老師告訴記者,這樣一來,他會選擇全款支付。

“在上述情況下,大部分普通購房人普遍處於觀望中。”多位元接受採訪的購房者告訴記者。

在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6月北京個人住房貸款發放創‘317新政’以來新低,是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逐步深入的結果。因此,可能有一部分購房者在銀行不放貸的情況下,被迫跑去私人金融機構借貸。

”原標題:6月個人房貸發放走低 購房者更願意全款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