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普洱茶的“水路”你知道多少?

“多年的茶山實戰經驗和經歷,

請大家要相信,好茶葉一定是源於工藝和生態。”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普洱茶的水路是什麼?

“水路”是民間品飲的通俗用語。在喝茶時描述“水路”我們一般會有粗細之分,其實這些都是指飲茶過程中茶湯流過口腔和喉嚨的感覺。換言之,是咽下茶湯的過程對整個相關的吞咽通道造成的感覺,就叫“水路”。不過至今還沒有一個標準的官方說法,是民間用來品飲的用語,因而其概念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定義。

通常只有在標準的茶葉審評中才用水路的細、粗來表訴或加以區分。

對於很多喝普洱茶的朋友來說,提及水路概念往往有一種諱莫如深的意思在裡面,因為在平時很少聽到這一概念,並且在一般普洱茶知識中也很少用到,所以很難瞭解到它真正的含義。而拋開其概念來講,水路卻是用來判斷普洱茶茶湯口感好不好的重要條件和指標。

我們要注意,

“水路”是一種動態的感官感受,隨著茶湯流過口腔和喉嚨,它帶來的感受因人而異。而湯感是茶湯的質感,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說“水路”不等同于湯感。

水路粗、細有什麼區別?能反映出普洱茶哪些問題?

水路是一種動態的感覺,通常以細,粗來區分,好比用綢緞和粗麻拖拽過人的皮膚,

會產生不同的感覺一樣。如果一款普洱茶的水路較細,那麼可以反映出茶葉的嫩度很好,內質豐富,浸出物含量高;製作工藝精湛,不僅到位而且不太過,喝起來順暢不刮喉。

相反,如果水路“較粗”,代表著原料內質寡薄,木質纖維含量高,其水容浸出物含量也同樣寡薄,表現在口感上則是一種幹、糙、燥、刺的感覺,其味、韻寡淡浮於口腔表層,毫無穿透力,

從而滋味持久度差,且不留口!

普洱茶“水路”的粗與細,除了與製作工藝息息相關之外,與茶青的嫩度和茶種也有關。水路細的茶,製作工藝精湛,嫩度好,內質豐富,順暢不刮喉;反之,水路粗的茶,內質寡薄,滋味淡且持久度差。

非著名茶人陳曉雷

①腳步行走了各大茶山之間,

以實踐求真知獲得豐富的經驗

②親授茶課百餘場:分享最實用的選茶技巧、老茶的真假識別、如何看茶泡茶,最終成為普洱茶的頂尖高手。線上經驗分享盡在 “喜馬拉雅”

③百年守興昌再傳承人,專做古六山普洱;拋開故事與情懷,以匠心的態度制茶

④喜馬拉雅專欄:普洱茶經驗之談

雲南普洱茶人陳曉雷推薦——茶藝師董董個人號:sxc39999

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