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芭蕾舞:跳躍的足尖藝術

在很多人眼中,芭蕾是高雅的“跳躍的足尖藝術”。粉紅色的芭蕾舞鞋、輕輕掠過地面的足尖、浮雲般輕盈的身影,還有超凡脫俗的姿態,尤其是那微帶憂傷的美,令人傾倒。那麼,如此優雅的舞蹈起源何時呢?

古典芭蕾孕育於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17世紀誕生在法蘭西;18世紀流行於西歐宮廷;19 世紀成熟在俄國;于20世紀,重返歐美舞壇,姿態更加成熟,震驚了世界。

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孕育出的“宴會芭蕾”是由義大利宮廷祭祀娛神舞蹈和義大利民間遊戲共同發展而來。

當時義大利是由許多城邦組成,城邦統治者為了拓寬個人勢力,常常玩權術、搞外交,不僅竭盡全力把自己宮廷裝飾的富麗堂皇,還常常利用宴會時候的舞蹈表演來助興,這也是“宴會芭蕾”逐漸興盛的原因。

宴會芭蕾(網路圖)

最早關於宮廷芭蕾的記載是舞者皮爾琴紮•德•多梅尼柯的一篇論文,此文寫於1480年後不久,其中記錄了約20個宮廷舞蹈。多梅尼柯曾為埃斯特家族服務了很多年,埃斯特家族當時是費拉拉城的統治者,身為義大利顯赫的貴族,埃斯特家族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贊助人。

約在1487年,多梅尼柯又整理出版了《論舞蹈藝術和合唱藝術》,提到芭蕾的五大要素:動作節拍、舞蹈形態、場地分佈、記憶和風度。

此書是西方芭蕾史上的第一部著作,因為傑出的貢獻,多梅尼柯被他的門人們譽為“藝術之王”。

宮廷芭蕾(網路圖)

1489年時, 為了慶賀米蘭公爵的婚禮,宮廷舞蹈指導貝爾貢吉奧•迪•博塔編創了大型的“宴會芭蕾”——《奧爾弗》,

演繹了古希臘神話中伊阿宋智取金羊毛的故事,把音樂、舞蹈、詩歌、默劇融為一體。每一場面都含有一個出自傳說的內容,既可娛樂,又能和菜肴相聯繫從而促進宴飲,一場激烈的狩獵的表演後,人們開始吃野豬肉; 隨著海洋、大地和隆巴底諸河流的神靈的起舞,人們開始吃魚......客人邊吃邊欣賞舞蹈,甚至不少人離開飯桌,加入到表演隊伍中去,邊吃邊跳。等到宴會將結束時, 客人們都參加到一個寓言芭蕾舞中去,
祝福新郎新娘婚後的幸福生活。貝爾貢吉奧•迪•博塔的這一傑作, 很快地轟動了全義大利。

後來,義大利、法國通婚,義大利公主凱薩琳嫁給了法國國王亨利二世,隨行的還有她的芭蕾舞蹈老師,誰知,相較於義大利人,法國人民對芭蕾舞的熱情有增無減,國王——路易十四本人喜愛芭蕾舞,並受過訓練,有著良好的功底。15歲時就參加了宮廷芭蕾《卡珊德拉》的演出,扮演阿波羅神。

路易十四最常見的形象是芭蕾舞姿的立像,拄手杖,英武挺立。(網路圖)

形成於法國這種宮廷芭蕾是由專業舞蹈老師設計,國王、貴族們擔任演員的綜合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表演,一般在皇宮大廳中央進行,而觀眾們在大廳周圍觀看。女性角色由男子反串,為區別角色,每位演員的皮制面具都是不同的。由於演員戴面具,故名“假面芭蕾”。

其實,最早的芭蕾,並不是用足尖跳舞的,更像是一場盛大的狂歡派對。後來,隨著義大利女舞蹈家瑪麗•塔里奧尼在法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首演,一切都改變了,瑪麗穿著緊身胸衣、吊鐘狀薄紗舞裙,踩著腳尖鞋,輕輕踮著足尖,塑造了翩躚的仙女形象,從此,腳尖鞋、芭蕾舞裙一直被沿用。

參考文獻:

《西方芭蕾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李宇,《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3-08-15

扮演阿波羅神。

路易十四最常見的形象是芭蕾舞姿的立像,拄手杖,英武挺立。(網路圖)

形成於法國這種宮廷芭蕾是由專業舞蹈老師設計,國王、貴族們擔任演員的綜合舞蹈、歌唱、音樂、朗誦和戲劇的表演,一般在皇宮大廳中央進行,而觀眾們在大廳周圍觀看。女性角色由男子反串,為區別角色,每位演員的皮制面具都是不同的。由於演員戴面具,故名“假面芭蕾”。

其實,最早的芭蕾,並不是用足尖跳舞的,更像是一場盛大的狂歡派對。後來,隨著義大利女舞蹈家瑪麗•塔里奧尼在法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首演,一切都改變了,瑪麗穿著緊身胸衣、吊鐘狀薄紗舞裙,踩著腳尖鞋,輕輕踮著足尖,塑造了翩躚的仙女形象,從此,腳尖鞋、芭蕾舞裙一直被沿用。

參考文獻:

《西方芭蕾藝術的起源與發展》,李宇,《泰山鄉鎮企業職工大學學報》,200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