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Capital One歸來的“劉教授”,出走馬上金融,組建了一支80人的大資料風控團隊|清流對話

劉志軍,誠安聚立總裁,原Capital One統計部資深總監,華人在Capital One達到的最高職位。“劉總在行業內堪稱教授級”,當談到劉志軍時,某信貸機構風控負責人言語中充滿敬佩,“風控上的所有事情,

他基本都做過。”

誠安聚立,一家大資料風控服務商,團隊80人,技術人員60余人,占比75%,天使輪已融資9000萬。目前已服務包括芝麻信用、渤海銀行、銀聯、交通銀行、海融易在內的40餘家信貸機構。

主要產品為SAICE全聚合信審風險量化平臺,整合三方資料來源、身份驗證、反(主觀和團夥)欺詐、信用風險評估,並結合機構產品的具體政策,自動化做出即時信審決策。

7月15日,在朗迪峰會上,清流消費金融專訪了“風控教授”劉志軍,

分享了他的風控經歷及對於大資料風控的灼見。

誠安聚立總裁劉志軍(左一)

從終身副教授到首席統計學家

“統計學非常實用,我帶過的畢業生都不愁找工作”,與其他金融高管出身“行伍”不同,劉志軍是正經的“學院派”,曾在密西西比大學執教統計學十年,

並獲得終身副教授。

統計學講究的就是實用,在進入企業之前,劉志軍便已小試牛刀,解決電腦並行運算時任務動態分配、説明拉斯維加斯賭場設計賠率、提高炎熱天氣下南部奶牛場奶產量、幫助居民預計年用電量……

“資料分析能解決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遇到的問題”,在發現、解決問題中,劉志軍樂此不疲,“現在回想起來,這些事情也非常有意思。

2001年,劉志軍離開高校,供職Equifax,“Equifax的建模方法遠遠落後學術界”,學術與企業嚴重脫節,讓剛入職的劉志軍十分詫異,“我把他們的模型全都翻新了一遍,新模型在效果上遠遠好於舊模型。”

Equifax的五年,劉志軍擔任首席統計學家,掌舵Equifax總體建模方法,並負責重大建模專案團隊,給予技術指導。“國內市面上活躍的機器學習、隨機森林、神經網路……這些技術,我在Equifax的時候就已經普遍使用了”,先人一步的技術應用,

讓Equifax在方法上,遠遠領先當時益博睿的線性建模。

“理論有指導意義,但無法直接使用”,從教授到首席統計學家,身份的轉變,劉志軍對統計有了新的認知,“沒有一個模型是完美的,在現實條件下,通常混合建模去解決業務問題。”

金融高管

2005年,在次級市場如魚得水的Capital One,因監管通告,失去融資能力,“監管的通告差點成了Capital One的斷頭鍘,市值下降一半,ABS融資受阻”,Capital One前員工回憶時,

仍心有餘悸,“公司險些破產,資金還是要握在自己的手裡。”

劫後餘生的Capital One痛下決心,轉型銀行,並針對高淨值人群發行信用卡。此時,被Capital One相中的劉志軍,開始接手高淨值人群評估模型的搭建。

“與次級市場只需關注風險不同,高淨值市場更關注用戶行為,風險因素反而變的不重要”,新的業務,陌生的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必須投其所好,讓用戶接受,並且使用你的金融產品。”

價值模型,是劉志軍團隊交付的成果,模型首先會對使用者判別,次級還是高淨值,再將用戶分配不同業務線,次級人群重點評估申請人信用風險,而高淨值人群,則按照其行為特徵,如愛好、消費習慣等,為其推薦合適的金融產品。

價值模型將次級市場信用卡、高淨值人群信用卡整合一起,“用戶申請高淨值信用卡,通過模型評估,發現他不是,會自動推薦次級信用卡產品”,最大限度留住申請使用者,是價值模型的貢獻,劉志軍說到,“以前就會直接拒絕掉。”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憑藉新的價值模型,Capital One成為全美少數信用卡實現盈利的銀行之一,而同期的老牌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紛紛出現虧損,申請政府財政救助。此時,Capital One開疆擴土,陸續將滙豐銀行北美信用卡業務……盡收囊中,從一家資料公司,一躍成為全美第五大行。

在價值模型上做出突出貢獻後,劉志軍開始領導Capital One整個研發團隊,保證Capital One在模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並嘗試Hadoop等IT技術,儲備大資料風控。

歸國、創業

在消費升級、互聯網金融的發酵下,消費金融呼之欲出。

與Capital One的華人一樣,看到機遇後,劉志軍也在摩拳擦掌、一展抱負。“國外體系比較成熟,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成本很高,要改變非常困難”,劉志軍對國內新技術應用充滿期待,“國內對大資料風控比較渴求,體系又是從零開始的,容易推進。”

受趙國慶邀請,劉志軍加入馬上消費金融,出任首席資料官,組建馬上消費金融風控團隊,並負責線上業務。“中國市場對大資料風控是渴求的,不論效率還是效果,大資料風控一定比人工審核要好”,對於大資料風控服務,劉志軍極為看好。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要殘酷,後因發展步調上出現不一致,2016年,劉志軍選擇離職,並重操老本行,創立誠安聚立。

誠安聚立主要是向信貸機構提供大資料風控服務,如反欺詐、信用評估、即時信審決策等,同時也可提供風控諮詢業務。與目前市面上各風控商唯“資料論”、“模型論”不同,幾十年建模經驗的劉志軍,有著自己的體會,“資料和建模方法都是可以複製的,風控建模能力的好壞在於對業務的理解。”

因此,誠安聚立風控模型均為定制化,通常建模人員先瞭解客戶金融業務、核心需求,瞭解資料情況,並據此做出定制化風控模型。“模型搭建速度較快,可在兩天內完成”,誠安聚立建模人員表示,“關鍵在於理解業務後的資料準備,不是隨便一個資料就能用的。”

與美國三大征信局標準化資料相比,國內資料嚴重殘缺。與其他風控公司先集中資料、再做評分不同,誠安聚立需要應用資料來源設置模型,模型採集資料後,輸出評分及重要變數,再對資料來源的評分、變數匯總,計算出總值。

“資料要求非常嚴格,時間、類型……都會對模型評估精度有影響”,劉志軍解釋道。

培育市場

其實早在2014年,金融科技風起時,同盾科技、融360、百融金服等公司均推出大資料風控業務。但信貸機構對此謹小慎微,“看不懂”、“誰都不想把自己的命脈讓別人握著”……信貸機構人士坦言。

“對對資料還可以,至於風控服務還是免了”、“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建風控”……機構不信任,大資料風控服務舉步維艱、跌落深潭,要麼出賣資料賺錢謀生,要麼轉戰助貸平臺。

對於市場上各類參差不齊的風控服務商,劉志軍認為問題在於市場教育,“機構不知道如何去評判風控模型的好壞,需要幫助機構的風控團隊建立標準。”據瞭解,為了培育市場,目前誠安聚立也在幫助信貸機構建立風控團隊,“只有讓機構具備甄別風控好壞的能力,才能放心去採用風控產品。”

“大資料發展太快了,各家機構有不同的理解,有滯後,有超前”,看著來來往往眾多信貸機構,劉志軍肯定地說,“但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對教育市場要有耐心。”

是劉志軍團隊交付的成果,模型首先會對使用者判別,次級還是高淨值,再將用戶分配不同業務線,次級人群重點評估申請人信用風險,而高淨值人群,則按照其行為特徵,如愛好、消費習慣等,為其推薦合適的金融產品。

價值模型將次級市場信用卡、高淨值人群信用卡整合一起,“用戶申請高淨值信用卡,通過模型評估,發現他不是,會自動推薦次級信用卡產品”,最大限度留住申請使用者,是價值模型的貢獻,劉志軍說到,“以前就會直接拒絕掉。”

2008年,金融危機來襲,憑藉新的價值模型,Capital One成為全美少數信用卡實現盈利的銀行之一,而同期的老牌銀行,花旗、摩根大通……紛紛出現虧損,申請政府財政救助。此時,Capital One開疆擴土,陸續將滙豐銀行北美信用卡業務……盡收囊中,從一家資料公司,一躍成為全美第五大行。

在價值模型上做出突出貢獻後,劉志軍開始領導Capital One整個研發團隊,保證Capital One在模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並嘗試Hadoop等IT技術,儲備大資料風控。

歸國、創業

在消費升級、互聯網金融的發酵下,消費金融呼之欲出。

與Capital One的華人一樣,看到機遇後,劉志軍也在摩拳擦掌、一展抱負。“國外體系比較成熟,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成本很高,要改變非常困難”,劉志軍對國內新技術應用充滿期待,“國內對大資料風控比較渴求,體系又是從零開始的,容易推進。”

受趙國慶邀請,劉志軍加入馬上消費金融,出任首席資料官,組建馬上消費金融風控團隊,並負責線上業務。“中國市場對大資料風控是渴求的,不論效率還是效果,大資料風控一定比人工審核要好”,對於大資料風控服務,劉志軍極為看好。

然而,現實總是比理想要殘酷,後因發展步調上出現不一致,2016年,劉志軍選擇離職,並重操老本行,創立誠安聚立。

誠安聚立主要是向信貸機構提供大資料風控服務,如反欺詐、信用評估、即時信審決策等,同時也可提供風控諮詢業務。與目前市面上各風控商唯“資料論”、“模型論”不同,幾十年建模經驗的劉志軍,有著自己的體會,“資料和建模方法都是可以複製的,風控建模能力的好壞在於對業務的理解。”

因此,誠安聚立風控模型均為定制化,通常建模人員先瞭解客戶金融業務、核心需求,瞭解資料情況,並據此做出定制化風控模型。“模型搭建速度較快,可在兩天內完成”,誠安聚立建模人員表示,“關鍵在於理解業務後的資料準備,不是隨便一個資料就能用的。”

與美國三大征信局標準化資料相比,國內資料嚴重殘缺。與其他風控公司先集中資料、再做評分不同,誠安聚立需要應用資料來源設置模型,模型採集資料後,輸出評分及重要變數,再對資料來源的評分、變數匯總,計算出總值。

“資料要求非常嚴格,時間、類型……都會對模型評估精度有影響”,劉志軍解釋道。

培育市場

其實早在2014年,金融科技風起時,同盾科技、融360、百融金服等公司均推出大資料風控業務。但信貸機構對此謹小慎微,“看不懂”、“誰都不想把自己的命脈讓別人握著”……信貸機構人士坦言。

“對對資料還可以,至於風控服務還是免了”、“我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建風控”……機構不信任,大資料風控服務舉步維艱、跌落深潭,要麼出賣資料賺錢謀生,要麼轉戰助貸平臺。

對於市場上各類參差不齊的風控服務商,劉志軍認為問題在於市場教育,“機構不知道如何去評判風控模型的好壞,需要幫助機構的風控團隊建立標準。”據瞭解,為了培育市場,目前誠安聚立也在幫助信貸機構建立風控團隊,“只有讓機構具備甄別風控好壞的能力,才能放心去採用風控產品。”

“大資料發展太快了,各家機構有不同的理解,有滯後,有超前”,看著來來往往眾多信貸機構,劉志軍肯定地說,“但一定是未來的趨勢,所以對教育市場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