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諡寶房這個“神秘”的地方是幹啥的,為何皇帝一死,這裡就開始忙活?

私憑文書官憑印,也有人管當官的叫手抓“印把子”的人。

官印就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在清朝的時候,京城中有一個鑄印局,這個鑄印局歸禮部管轄,最大的管事官員官職是漢員外郎,

下設筆帖式署主事一人,漢缺大使一人及經承等。而幹活的一般設工匠八名,內鑄匠二名、銼匠三名、磨鏨二名、鐫字一名。

這些人負責的工作就是:凡是朝廷新封了大臣,則為大臣鑄印,冊立了皇貴妃、貴妃則為她們鑄寶,另外還需鑄造關防、圖記、條記等一共五樣印章。

這五樣圖章中,以銅質為主,比如知府、知州、知縣的大印俱為銅印,按照康熙六十年的定例,該銅印為紅銅加白鉛,以3∶7的比例進行鑄造。

而朝廷的六部,順天府和步軍統領衙門俱為銀印,各省的總督、巡撫也為銀關防,銀質官防大印一開始是用三成銅外加七成銀進行鑄造,

到了雍正八年,則改為純銀進行鑄造了。

讀者千萬不要以為在鑄印局只鑄造銀、銅兩種材質的關防大印,這裡還生產另外石、木兩種材質的大印,生產這種大印的地方就是鑄印局中的“諡寶”房,這個地方只有兩名年過花甲,技藝高超的工匠,不管鑄印局多忙,鑄印的漢員外郎也不會找他們幹活,因為這兩個老工匠是專門雕刻“諡寶”的,

諡寶就是皇帝、皇后等人死後,由臣子們上諡號,這諡號由繼任皇帝審定後,就由這兩名工匠雕刻出玉石制,或者是木制的“諡寶”來。

因為他們的工作是“伺候”死人,故此,那些官員和嬪妃用的官防大印,絕對不會讓他們插手,因為在迷信當道的封建皇權社會,

哪個官員得到升遷,到鑄印局當官取印,不想圖一個吉利啊!

乾隆皇帝去世,他的玉石制“清太祖高皇帝諡寶”上雕刻的就是“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之寶”這方白玉印上部為單體蹲龍紐,刻紋內填金,不僅刀工精美,而且獨居神韻。

到了慈禧太后翹辮子的時候,經群臣提議,攝政王載灃敲定,慈禧太后“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的22個字的超長諡號就誕生了。

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22個字的諡號,慈禧作為皇太后,她幹的工作雖然是垂簾聽政,但她畢竟不是皇帝,可是她的諡號卻和皇帝的一邊長,即然諡號受到了超規格待遇,那麼雕刻“諡寶”的料就不能用玉石料,經過商議,攝政王載灃就傳下手諭,慈禧太后之“諡寶”,可用檀香木。

為了儘快趕工,“諡寶”房的兩名老工匠就一起動手,一個人雕上部,一個人雕刻下部,經過三天的緊張雕刻,一方精美的“諡寶”終於完工了。

當時,很多慈禧的“親枝近葉”都對攝政王載灃舍玉用木的手諭不滿,可是1928年7月,孫殿英盜竊了普陀峪定東陵,正因為“諡寶”是木制的,才被那幫只認金銀的賊兵們丟在了地上,因禍得福,得以保存,想一想這裡面的因果,確實是“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馬上就報”!

經過商議,攝政王載灃就傳下手諭,慈禧太后之“諡寶”,可用檀香木。

為了儘快趕工,“諡寶”房的兩名老工匠就一起動手,一個人雕上部,一個人雕刻下部,經過三天的緊張雕刻,一方精美的“諡寶”終於完工了。

當時,很多慈禧的“親枝近葉”都對攝政王載灃舍玉用木的手諭不滿,可是1928年7月,孫殿英盜竊了普陀峪定東陵,正因為“諡寶”是木制的,才被那幫只認金銀的賊兵們丟在了地上,因禍得福,得以保存,想一想這裡面的因果,確實是“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馬上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