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棉花蕾鈴期管理技術

一、蕾期

棉花進入蕾期以後,各地要因苗制宜,分類管理。

一類棉田,棉株營養生長旺盛,要合理調控,塑造理想株形,促進棉株早結鈴、多結鈴、結大鈴;二類棉田要促控結合,促使棉株早搭豐產架子;三類棉田發育晚、長勢弱,應採取水肥齊促的辦法,促使棉苗早發棵。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科學施肥。棉花現蕾以後,要穩施、巧施。根據今年棉花發育普遍較晚的實際,特別是對二、三類棉田,要早動手,以促為主,促空結合。一般每畝追10~15公斤氮肥。

對地力差,基肥不足,棉苗長勢弱的棉田,應適當早施、多施;對早發或苗肥足、長勢強的棉花,應適當晚施、少施或不施。缺鉀棉田可每畝追施硫酸鉀10~20公斤。

2、適時澆水。當棉田10~30釐米土壤含水量小於55%時,要及時澆水,但每次澆水不宜過大,每畝20~30立方米為宜。澆水後要及時中耕鬆土,促進根系下紮,以增強棉花後期抗旱能力。

3、及時揭膜。6月底7月初澆水或下透地雨後,地膜覆蓋棉田可以揭膜培土,

以防倒伏,同時有利於排水和灌溉。無水澆條件的地膜棉在下透雨前不進行揭膜培土。

4、治蟲。重點防治二代棉鈴蟲、紅蜘蛛和盲蝽象。當百株棉田二齡以上幼蟲達到20頭以上時應及時進行化學防治。紅蜘蛛當棉苗有蟎為害黃斑株20%~25%應及時進行防治。盲蝽象防治的關鍵在於“早”,一般在田間百株有蟲1頭時,或發現棉株嫩葉或苞葉出現小黑點時,就應該開始噴藥防治。

5、化控。主要針對生長過旺和密度較大的棉田,每畝用縮節胺0.5~1克,或助壯素2~4毫升,對水10~15公斤噴施。棉田施用生長調節劑後,必須加強管理,注意澆水施肥,做到下促上控。防止用調節劑後因棉花葉色深綠而不追肥、不澆水,放鬆管理,造成早衰減 產。

二、花鈴期

花鈴期是決定棉花產量、品質的關鍵時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也是多種自然災害頻發期,加強管理對奪取棉花豐收十分重要。

1、重施花鈴肥。根據抗蟲棉前期結桃多的生育特點,提倡初花期施肥,一般畝施尿素15~20公斤。施肥時應根據棉花長相和天氣變化靈活掌握。底肥、蕾肥施得較少,且地力較薄、棉株長勢較弱的棉田,花鈴肥應早施、重施,做到“花施鈴用”。

同時,8月初補施蓋頂肥,每畝尿素5公斤;對中上等肥力棉田,為爭取植株多結鈴,增加鈴重,奪取更高的產量,在初花期追肥的基礎上,7月底8月初每畝可追施尿素2.5~3公斤,有早衰趨勢的棉田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肥沃棉田只施初花肥,少施或不施蓋頂肥。一般棉田可結合治蟲從8月中旬開始進行葉面噴肥。可噴0.5%~1%的尿素溶液、2%~3%的過磷酸鈣溶液或800~10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每週一次,連噴三次。

2、打頂及整枝。打頂要根據棉田密度和品種特性靈活掌握,一般常規抗蟲棉春播密度為3000~4000株/畝,單株可留果枝14~16個;抗蟲雜交棉密度為2000~2600株/畝,單株可留果枝16~18個。根據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的原則,中等肥力棉田的打頂時間一般在7月15~20日,晚發棉田可推遲到7月25日前後。棉花打邊心時間一般在8月10日前。同時,要及時去掉立秋後現的蕾和白露後開的花,摘除無效花蕾,促進棉花早熟、優質、高產。

3、化學調控。化學調控是塑造合理株形和減少用工的有效方法,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狀況,初花期一般每畝用縮節胺2~2.5克,加水15~25公斤噴灑;打頂後7~8天根據棉花長勢,一般每畝用縮節胺3~5克,對水15~25公斤後噴灑棉株頂部和邊心。化學調控一定要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土壤缺水、棉花生長受阻時應少用或不用。

4、綜合防治病蟲害。在棉鈴蟲防治方面,要重點防治三代,當百株有低齡幼蟲15頭時,應採取化防措施。防治棉葉蟎可選用殺蟎王、蟲蟎克等藥劑。盲蝽象的防治可使用聚酯類、有機磷類農藥交替進行防治,並注意保護天敵。對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可選用廣枯靈、施特靈等藥劑。

5、防旱排澇兩手抓,堅持抗災奪豐收。進入花鈴期後,如遇天氣乾旱,當耕作層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時,可隔行澆水,每畝灌水30~40立方。需灌水1~2次。進入吐絮前期(9月上、中旬)應保持稍高的土壤水分(占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此時如遇秋旱,耕作層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可澆水,每畝灌水30~40立方。對防止早衰、增加鈴重、提高纖維品質有顯著效果。

花鈴期正值我縣汛期。在低窪多雨、地下水位元高的地區,要挖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棉田澇漬。做好雨季排水,保證日降雨200毫米時,雨後24小時棉田不積水。

新河縣農業局

2、打頂及整枝。打頂要根據棉田密度和品種特性靈活掌握,一般常規抗蟲棉春播密度為3000~4000株/畝,單株可留果枝14~16個;抗蟲雜交棉密度為2000~2600株/畝,單株可留果枝16~18個。根據時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時的原則,中等肥力棉田的打頂時間一般在7月15~20日,晚發棉田可推遲到7月25日前後。棉花打邊心時間一般在8月10日前。同時,要及時去掉立秋後現的蕾和白露後開的花,摘除無效花蕾,促進棉花早熟、優質、高產。

3、化學調控。化學調控是塑造合理株形和減少用工的有效方法,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狀況,初花期一般每畝用縮節胺2~2.5克,加水15~25公斤噴灑;打頂後7~8天根據棉花長勢,一般每畝用縮節胺3~5克,對水15~25公斤後噴灑棉株頂部和邊心。化學調控一定要根據棉花長勢和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土壤缺水、棉花生長受阻時應少用或不用。

4、綜合防治病蟲害。在棉鈴蟲防治方面,要重點防治三代,當百株有低齡幼蟲15頭時,應採取化防措施。防治棉葉蟎可選用殺蟎王、蟲蟎克等藥劑。盲蝽象的防治可使用聚酯類、有機磷類農藥交替進行防治,並注意保護天敵。對棉花枯萎病、黃萎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可選用廣枯靈、施特靈等藥劑。

5、防旱排澇兩手抓,堅持抗災奪豐收。進入花鈴期後,如遇天氣乾旱,當耕作層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時,可隔行澆水,每畝灌水30~40立方。需灌水1~2次。進入吐絮前期(9月上、中旬)應保持稍高的土壤水分(占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此時如遇秋旱,耕作層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可澆水,每畝灌水30~40立方。對防止早衰、增加鈴重、提高纖維品質有顯著效果。

花鈴期正值我縣汛期。在低窪多雨、地下水位元高的地區,要挖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棉田澇漬。做好雨季排水,保證日降雨200毫米時,雨後24小時棉田不積水。

新河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