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產科醫生叮囑坐月子五大禁忌,打破傳統年輕十歲,第一條你中招沒

什麼是坐月子,都有哪些重要性?

月子,指的是產褥期。在正常的妊娠過程中,胎兒以及胎盤娩出以後,子宮就要有所恢復,胎盤剝離的創面完全癒合大概需要六周的時間,因此我們就把產褥期定到產後的六周,

也就是說從胎兒娩出以後到產後的六周這個時間叫做產褥期,俗稱“月子”。

重要性:“坐月子”這一段時間是產婦的“多事之秋”,產褥感染、乳腺炎、子宮脫垂、附件炎等多種嚴重威脅產婦健康的疾病,都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如何科學坐月子?都有哪些月子禁忌?

月子禁忌

忌多吃味精

為了嬰兒不出現缺鋅症,新媽媽應忌吃過量味精。一般而言,成人吃味精是有益無害的,而嬰兒,特別是12周內的嬰兒,如果哺乳期間的媽媽在攝入高蛋白飲食的同時,又食用過量味精,則不利。因為味精內的谷氨酸鈉就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過量的谷氨酸鈉對嬰兒,尤其是12周內的嬰兒發育有嚴重影響,它能與嬰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的結合,

生成不能被機體吸收的谷氨酸,而鋅卻隨尿排出,從而導致嬰兒鋅的缺乏,這樣,嬰兒不僅易出現味覺差、厭食,而且還可造成智力減退,生長發育遲緩等不良後果。

忌多吃紅糖

紅糖營養豐富,釋放能量快,營養吸收利用率高,

具有溫補性質。新媽媽分娩後,由於喪失了一些血液,身體虛弱,需要大量快速補充鐵、鈣、錳、鋅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質。紅糖還含有“益母草”成分,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排出產後宮腔內淤血,促使子宮早日復原。新媽媽分娩後,元氣大損,體質虛弱,吃些紅糖有益氣養血、健脾暖胃、驅散風寒、活血化淤的功效。

但是,產後媽媽切不可因紅糖有如此多的益處,就一味多吃,認為越多越好。

因為過多飲用紅糖水,不僅會損壞新媽媽的牙齒,而且紅糖性溫,時間不宜飲用過長,以免引發惡露不斷。

不能洗頭和洗澡

其實這一點可以算是上一點的延伸,亦是怕感染風寒導致月內風,而古代婦女的頭髮長,又沒有吹風機,且通常也不會是在完全密閉的空間,

致使才有了這樣的禁忌說法,而現今其實是可以洗頭洗澡的,但必須要注意的是,洗好後應要立即擦勘及吹乾,並建議在洗好澡時可以先在浴室多待一下,因為浴室的溫度較高,並將室外溫度調至較高的溫度,讓身體不會在毛孔開放的狀況下受涼。

避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坐月子”,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可以採用空調和電暖氣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在氣候乾燥的時候,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濕度以55%-65%。較為便捷的增濕方法就是購買一台加濕器,如果同時還具備除菌功能就更好了,或者在室內放一盆水。切忌不可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等。如果坐月子期間著涼,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康復,容易患上風濕等各種月子病

產後惡露情況一定要認真觀察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禁☆道排出,稱為惡露,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屬於生理性變化。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一般持續4~6周,總量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時間仍有較多惡露排出,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盡.

正常惡露根據顏色、內容物及時間不同,將其分為三種:

1.血性惡露

因含大量血液得名,色鮮紅,量多,有時有小血塊。鏡下見多量紅細胞、壞死蛻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惡露持續3~4日。出血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2.漿液惡露

因含多量漿液得名,色淡紅。鏡下見較多壞死蛻膜組織、宮腔滲出液、宮頸黏液,少量紅細胞及白細胞,且有細菌。漿液惡露持續10日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

因含大量白細胞,色澤較白得名,質黏稠。鏡下見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乾淨。

雖然每個產婦都有惡露,但每人排出的量是不同的,平均總量可達500~1000毫升。各個產婦持續排露的時間也不同,正常的產婦一般需要2~4周,少數產婦可以持續1~2個月。孩子吃奶時,吸吮乳☆禁☆頭,可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腔內的惡露排出。

產後及時收腹

很多人認為產後不需要收腹,認為堅持母乳,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己恢復。其實不然,堅持母乳確實能有助於子宮的恢復,但是,光靠母乳餵養是不夠的。

產後收腹其實是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建議使用產婦專用收復依。

母乳餵養失敗最常見的3個原因!

吃奶次數不夠頻繁

出生後給嬰兒的吮吸頻率:每1-3小時必須得有一次含兩邊乳☆禁☆房的有效吮吸,吮吸的時間越長越有利於開奶,新生兒寶寶每天餵奶次數應至少8-12次,媽媽要知道哦,千萬不要有攢奶的念頭,因為奶水是越吸越有,捨不得讓寶寶吸,奶水只會越來越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含乳姿勢不正確

不管媽媽的乳☆禁☆房是內陷,還是扁平,我們的寶寶天生就是為了適應媽媽的乳☆禁☆房而存在的。所以別灰心喪氣,因為寶寶吮吸的不是乳☆禁☆頭,而是乳暈。掌握正確的含乳姿勢可以讓餵養事半功倍。正確的含乳姿勢為:媽媽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禁☆房上、下方,托起整個乳☆禁☆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夾托乳☆禁☆房(除非在奶流過急,嬰兒有嗆溢時)。寶寶的胸一定要緊貼媽媽的胸部,下頜緊貼乳☆禁☆房,寶寶頭稍仰起來,張大嘴巴,把乳☆禁☆頭和乳暈都含進去。

乳☆禁☆頭皸裂疼痛難忍

乳☆禁☆頭皸裂對於初產婦來說是不能避免的一道坎。若基本上是初產婦必經的一道坎。得不沉重地告訴各位准媽媽,乳☆禁☆頭皸裂更要頻繁哺乳,可以先讓寶寶吃健側乳☆禁☆房。每次餵養後可以塗少許植物油,保護皮膚,注意寶寶正確的含接方法。

避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坐月子”,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可以採用空調和電暖氣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在氣候乾燥的時候,保持室內適宜的濕度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濕度以55%-65%。較為便捷的增濕方法就是購買一台加濕器,如果同時還具備除菌功能就更好了,或者在室內放一盆水。切忌不可接觸冷水,以免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等。如果坐月子期間著涼,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康復,容易患上風濕等各種月子病

產後惡露情況一定要認真觀察

產後惡露是指隨子宮蛻膜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禁☆道排出,稱為惡露,這是產婦在產褥期的臨床表現,屬於生理性變化。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其顏色及內容物隨時間而變化,一般持續4~6周,總量為250ml~500ml。如超出上述時間仍有較多惡露排出,稱之為產後惡露不盡.

正常惡露根據顏色、內容物及時間不同,將其分為三種:

1.血性惡露

因含大量血液得名,色鮮紅,量多,有時有小血塊。鏡下見多量紅細胞、壞死蛻膜及少量胎膜。血性惡露持續3~4日。出血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2.漿液惡露

因含多量漿液得名,色淡紅。鏡下見較多壞死蛻膜組織、宮腔滲出液、宮頸黏液,少量紅細胞及白細胞,且有細菌。漿液惡露持續10日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

因含大量白細胞,色澤較白得名,質黏稠。鏡下見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乾淨。

雖然每個產婦都有惡露,但每人排出的量是不同的,平均總量可達500~1000毫升。各個產婦持續排露的時間也不同,正常的產婦一般需要2~4周,少數產婦可以持續1~2個月。孩子吃奶時,吸吮乳☆禁☆頭,可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有利於子宮腔內的惡露排出。

產後及時收腹

很多人認為產後不需要收腹,認為堅持母乳,經過一段時間會自己恢復。其實不然,堅持母乳確實能有助於子宮的恢復,但是,光靠母乳餵養是不夠的。

產後收腹其實是很重要,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人體子宮呈倒三角形,在懷孕期間,由於孕婦要攝取相應的營養成分以補充寶寶營養吃的過多,而導致胃部增大,同時孕期由於寶寶在母體子宮不斷增大,肝臟,腸胃上移,一旦孕婦產下寶寶身體的各個器官便會下移,但無法找到最實的支持點也就是恢復原位。子宮騰空,也就出現了平常所見產婦有肚腩,婦女病,腸胃不適,未老先衰等相關症狀。所以這時必須束縛,束縛可以收縮腹部,防止內臟下垂,預防婦女病,建議使用產婦專用收復依。

母乳餵養失敗最常見的3個原因!

吃奶次數不夠頻繁

出生後給嬰兒的吮吸頻率:每1-3小時必須得有一次含兩邊乳☆禁☆房的有效吮吸,吮吸的時間越長越有利於開奶,新生兒寶寶每天餵奶次數應至少8-12次,媽媽要知道哦,千萬不要有攢奶的念頭,因為奶水是越吸越有,捨不得讓寶寶吸,奶水只會越來越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含乳姿勢不正確

不管媽媽的乳☆禁☆房是內陷,還是扁平,我們的寶寶天生就是為了適應媽媽的乳☆禁☆房而存在的。所以別灰心喪氣,因為寶寶吮吸的不是乳☆禁☆頭,而是乳暈。掌握正確的含乳姿勢可以讓餵養事半功倍。正確的含乳姿勢為:媽媽將拇指和四指分別放在乳☆禁☆房上、下方,托起整個乳☆禁☆房喂哺。避免“剪刀式”夾托乳☆禁☆房(除非在奶流過急,嬰兒有嗆溢時)。寶寶的胸一定要緊貼媽媽的胸部,下頜緊貼乳☆禁☆房,寶寶頭稍仰起來,張大嘴巴,把乳☆禁☆頭和乳暈都含進去。

乳☆禁☆頭皸裂疼痛難忍

乳☆禁☆頭皸裂對於初產婦來說是不能避免的一道坎。若基本上是初產婦必經的一道坎。得不沉重地告訴各位准媽媽,乳☆禁☆頭皸裂更要頻繁哺乳,可以先讓寶寶吃健側乳☆禁☆房。每次餵養後可以塗少許植物油,保護皮膚,注意寶寶正確的含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