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崖山海戰中背著小皇帝跳海殉國的忠勇之士——陸秀夫

陸秀夫

陸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實,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裡(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

南宋流亡朝廷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崖山海戰兵敗,背著小皇帝趙昺投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陸秀夫投海殉國

西元1277年,元朝廷平定了內部叛亂,重新集結力量向南宋逃亡朝廷大舉進攻。

元軍來勢兇猛,很快佔領了福州、泉州和廣東大部分地區。

在元軍的追擊下,南宋君臣流亡海濱,朝廷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楊太妃垂簾聽政,與臣下說話自稱為奴。逃亡中,每當群臣朝會的時候,陸秀夫仍端持著笏板,秉承過去上朝的禮儀。1278年5月8日,南宋朝剛擁立不久的皇帝趙昰因跌入大海溺水受驚而死,群臣都想借此機會各自逃命。這時,陸秀夫站出來說:“度宗皇帝有一個兒子還在,

我們現今百官都在,還有數萬軍隊,上天如果還沒想滅絕大宋,難道就不能憑此振興國家嗎?”於是南宋遺臣們擁立趙昰之弟趙昺為新皇帝,趙昺成為光復宋朝的最後一線希望。朝廷任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秉政。張世傑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籌措軍旅,調集工役。凡是需要書寫的奏章公文,都由陸秀夫親自動手。在顛沛流離之中,事務繁多,時間匆忙,陸秀夫每天都堅持寫《大學章句》以鼓勵眾人,
同時,他又兼任史官的角色,每天記錄皇帝及朝廷的重要事件。

陸秀夫墓

1279年2月,元軍將南宋軍民封鎖在崖山島,趁早、午海潮漲退機會,大舉進攻崖山。南宋軍集結一千多艘艦船,四周加固戰柵,構成海上防禦體系,

張世傑率軍進行決戰。3月19日,陷入元軍包圍之中的張世傑率南宋軍進行突圍,除張世傑及少數人突圍出去外,南宋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海上浮屍達十萬之多。

身處絕境的陸秀夫感覺無力回天,便下狠心將自己的妻子兒女趕下海,背著小皇帝趙昺赴海而死。陸秀夫與南宋朝廷共存亡,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忠貞報國。

據傳,陸秀夫投海殉國之後,屍體漂到了海邊,被當地百姓撈起,

葬於新會二城(即今臺山市都斛鎮義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