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等了150年!世界上首條船舶隧道終於開建!

日前,挪威部長終於審議通過了建造斯塔特隧道(Stad Tunnel)的議案。在經歷100多年的爭議後,這條位於挪威西海岸的世界上第一條船舶隧道終將開建。

據悉,該條隧道擬連結挪威西部的Moldefjorden和Kjodepollen,建于645米的高山之下,全長1.7千米,高45米,寬36米,可允許重達16000噸、12米吃水水深的往來船隻通過,預計建造時長約十年之久於2029年建成,耗資達3.19億美元。

目前,往來Aram至Maloy之間的船隻必須繞行至斯塔特半島。而該航線由於地形及天氣原因,經常發生航線意外。待此條隧道建成後,往來船隻將不必繞行斯塔特半島,可經斯塔特隧道全年通行。

從1874年開始提議建造到獲得批准正式開建,世界上首條船舶隧道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144年。

經過逾一個世紀的辯論,挪威政府近日正式拍板決定在西部斯塔蘭訥半島附近一座645米高的山下進行鑽鑿,興建全球首條供船舶航行的隧道“斯塔蘭訥船隧道”。建成後,船舶全年均可安全及直接地航行于挪威海及北海之間,

連接沿海城市貝根及奧勒松。

隧道中心高度在海平面以上33米、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2米。船寬限17米、長限20米。按設計隧道長1.7公里,寬36米,高45米,最大可通航1.6萬噸級船舶。隧道定于明年開工,2029年完工,預計耗資27億挪威克朗(約合22.08億元人民幣)。

隧道建成後,預計每天來往船舶達60艘,隧道將安裝通風系統以稀釋NOx(氮氧化物)之類的有毒氣體,及驅散火災造成的濃煙。

據悉,挪威打算建造船舶隧道的建議最早出現於1874年一篇報紙文章中,引發各方提出包括興建鐵路等其他不同建議,以避免惡劣天氣造成人命損失。

自二戰結束,斯塔蘭訥半島海域共發生46宗海難,導致33人死亡,當地一直有聲音要求興建隧道。挪威政府在進行大量研究衡量利弊後決定正式興建。

斯塔蘭訥半島北接挪威海,南鄰北海,為當地旅遊勝地。挪威海岸有不少峽灣,由於氣候惡劣,長年強風伴隨驚濤駭浪,水流湍急,船舶須等候海面較平靜後才能行駛,常導致船期延誤,造成挪威政府巨大損失。除導致船舶航行不便,海面出現暴風雨時經常釀成人命事故。

挪威海岸曲折破碎,海灣深入內陸,為典型峽灣地形,全國僅3%可耕土地,漁業及海上運輸業為其經濟命脈。過去由於岸與岸間的聯絡被峽灣所阻隔,路況蜿蜒險惡,為解決此難題,挪威政府開始鑽鑿堅硬花崗岩,建造相通兩岸的隧道,所以挪威擁有世界一流的鑽山技術。

但這裡山體異常堅固,開挖運河不僅成本更高,還會破壞當地環境。但挪威人自有一套與自然共存的生存法則,數千年來峽灣地仍能保存著原始清新的風貌,很少遭到人為破壞;也不搞山坡地的開發,即使地勢險阻,村落與村落就算僅有一水之隔,交通不利,挪威人卻甯繞遠路或等候渡輪也不願隨意架橋造路破壞自然景觀。

當地媒體認為,隧道落成後,不僅能縮短通航時間、降低通航成本、減少航行事故,還能在極端天氣成為船隻“避風港”,而隧道本身也會成為當地新景,吸引更多遊人。

海面出現暴風雨時經常釀成人命事故。

挪威海岸曲折破碎,海灣深入內陸,為典型峽灣地形,全國僅3%可耕土地,漁業及海上運輸業為其經濟命脈。過去由於岸與岸間的聯絡被峽灣所阻隔,路況蜿蜒險惡,為解決此難題,挪威政府開始鑽鑿堅硬花崗岩,建造相通兩岸的隧道,所以挪威擁有世界一流的鑽山技術。

但這裡山體異常堅固,開挖運河不僅成本更高,還會破壞當地環境。但挪威人自有一套與自然共存的生存法則,數千年來峽灣地仍能保存著原始清新的風貌,很少遭到人為破壞;也不搞山坡地的開發,即使地勢險阻,村落與村落就算僅有一水之隔,交通不利,挪威人卻甯繞遠路或等候渡輪也不願隨意架橋造路破壞自然景觀。

當地媒體認為,隧道落成後,不僅能縮短通航時間、降低通航成本、減少航行事故,還能在極端天氣成為船隻“避風港”,而隧道本身也會成為當地新景,吸引更多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