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放不下手機?聽一個五歲孩子和iphone7裡機器人Seri的對話,顛覆你的看法

幾個月大的孩子喜歡拿著手機啃,稍微大一點的喜歡看手機裡變動的色彩和圖像,

如果裡面能傳出爸爸媽媽熟悉的聲音,那就更不得了了,簡直像一個處處被手機捆綁的大人。

01/一個孩子和iphong6裡機器人Seri的對話,聽到你爆笑

但是,欣賞完以下對話,保證顛覆你的育兒觀:

孩子:你吃過飯了嗎?

Seri:最近沒吃,我不大吃飯。

孩子:你有肚子嗎?

Seri:我說不上來。

孩子:我知道自己的名字,來!跟我說“**!”

Seri:我恐怕……

孩子: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Seri:好的,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答案

孩子:我愛你,你也愛我對嗎?

Seri:你想多了。

孩子:明天我就不能跟你說話了,因為我爸爸出差要把手機帶走了。

Seri:可以,我就是為你而存在的。

孩子:你有爸爸媽媽嗎?

Seri: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孩子:難道你傻嗎?你是次品機器人嗎?

解決是,小屁孩歎了口氣,把手機撂到旁邊,跟我說媽媽我們講故事吧。

02/是什麼碾壓了電子產品的吸引力?

很顯然,孩子是完全把這個機器人當做了日常交流物件來對待的,即一個情感化的人。這場對話讓孩子覺得無聊透頂,自動放下了手機。其實,旁聽的老媽幾次都覺得差點笑出來,還有比這更不對稱的對話嗎?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對牛彈琴吧。假如是我們大人,面對這樣一個交流物件,

大概也會匆匆結束這場對話吧。

03/怎麼避免那些無感情的交流?

孩子放棄了一場跟機器人的對話是可喜的,作為父母,怎麼才能避免乏味無趣的交流讓孩子放棄溝通呢?

◆乏味的“不知道”每個孩子都是十萬個為什麼?孩子問為什麼天氣會那麼熱啊?一個“不知道”絕對能為對話降溫。正確的開啟方式是,即使你不懂氣象,無法解釋輻射帶高壓之類的專業術語,但可以用傳統的節氣解釋一下,

比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而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如果這些也不知道,可以跟孩子一起度娘一下也無妨,切勿破壞交流氛圍。

◆心不在焉地“嗯” 有時候我們的確很忙,需要處理很多的事情,但孩子不知道啊,話嘮的本性怎麼能讓一個孩子不說話呢。大人就不停地“嗯嗯”應付著。然後孩子說“你不要總是嗯啊”。對,你總是嗯也屬於無感情交流。

◆不在一個頻道孩子的思維從一張白紙上畫出,

而成人的思維很多時候已經固定。比如孩子看到一隻出生不久的貓咪很興奮地說“小貓咪”,大人一把抓過來給孩子近距離的觀賞。而孩子一下著急了“不要抓他!它會疼的。”這就需要長期觀察的一舉一動,瞭解孩子表達背後的意圖,只是表達一下,還是在尋求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