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砥礪奮進的五年」村裡有個“萬事通” 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從農村走出去,現在又回來,我要好好利用這次“回爐”的機會,幫大家幹點事”

田蔚被包頭市財政局選派到包頭市固陽縣錦繡街道辦事處興隆村脫產駐村工作。他定下的“一進三看”(一進戶,三看:看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看家中主要收支情況,看哪個方面的脫貧意願最為強烈)工作法成效顯著,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全村550戶1489人的情況摸了個遍。對症下藥、精准施策,村裡未來發展的規劃,貧困戶脫貧措施的制定,主導產業幫扶專案的落實,

田蔚早已心中有數。

機關幹部變“村官”

“如何讓群眾把我這個“外鄉人”當成是“自家人”,首先得我自己完成好角色轉變。跑東家、串西家,以前機關工作的成績要放到一邊,群眾認可你,承認你是他們的“第一書記”,願意跟著你走,你的工作才能打開局面。

” 田蔚從拿著衣物行李住到村活動室的那一刻起,就讓自己真正變成了村幹部。

駐村幹部田蔚

說幹就幹,幹就要幹成,要讓群眾發展致富的願望變成現實。田蔚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白天進村入戶,晚上整理意見建議台賬,有了第一手精准的資料,

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興隆村確定的發展規劃涵蓋了5大項6小項,涉及11個專案,實施後可惠及200戶貧困戶。

村裡有個“萬事通”

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興隆村屬城郊結合部,耕地少,發展種養殖業又缺少場地,發展二產食品加工業和三產服務業,又缺乏整體規劃和合理引導,

單打獨鬥,發展受限。田蔚深知,興隆村要發展,必須先解決人們的思想顧慮問題,幫助大家找准發展的定位。

興隆村有這樣一個傳統,泥瓦匠的手藝代代相傳,這在十裡八鄉也是有名的,但這幾年由於工作不好找,即使是在用工旺季,想找到合適滿意的工作,也是很困難。田書記在村裡成立了泥瓦匠協會。各類用工資訊由協會負責發佈,現在,村民們不僅不用再為找不到工作發愁,

在協會的幫助下,還可以與一些用工單位簽訂長期合同,真的是從根本上解決掉了困擾多年的大麻煩。

除了成立泥瓦匠協會,田蔚還針對部分貧困戶老弱病殘缺勞動力的實際情況,成立珍禽分戶養殖聯盟,宣導土雞、土雞蛋等農家產品進社區、入超市等做法。建立的手工麥稈畫協會,吸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家庭婦女分擔部分工藝製作,既不誤農活,又可掙取穩定計件的工資收入。

脫貧路上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田蔚深知,想要穩定脫貧還得靠產業支撐,要想讓老百姓長期得實惠、可持續徹底的脫貧,產業還得跟上。結合興隆村實際,田蔚發揮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通過多方協調籌集,落實幫扶專案資金150萬元,為60戶貧困戶新建養殖圈舍2600平米,幫扶項目推廣養豬270頭,養羊1300只,養雞1640只。在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行動中,投入100多萬元,發展以種豬繁育基地為依託的村級集體經濟,年底用利潤分紅反哺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農民變股東的新路徑。村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為長期增收、穩定脫貧找到了載體,搭起了平臺。

劉大娘今年54歲了,是村裡的貧困戶,老兩口以前靠兒子打工賺錢來維持生活。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國家的幫扶下開始養豬養雞,現在老兩口每月都有穩定的收入,生活越過越好。劉大娘告訴我們:”田書記幫我們聯繫養豬項目,不僅解決防疫等問題,還包銷,只要我們付出辛苦,肯定會收穫滿滿。“

村民劉杏娥

駐村工作不難,想把駐村工作做好卻不易。田蔚是第一書記中的一份子,但正是這千千萬萬一份子的強力彙聚,才有了幫扶的合力,有了扶貧的成效,有了脫貧路上群眾熱情洋溢的笑臉。

採編:包頭發佈張曉琳

又可掙取穩定計件的工資收入。

脫貧路上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田蔚深知,想要穩定脫貧還得靠產業支撐,要想讓老百姓長期得實惠、可持續徹底的脫貧,產業還得跟上。結合興隆村實際,田蔚發揮派出單位的資源優勢,通過多方協調籌集,落實幫扶專案資金150萬元,為60戶貧困戶新建養殖圈舍2600平米,幫扶項目推廣養豬270頭,養羊1300只,養雞1640只。在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行動中,投入100多萬元,發展以種豬繁育基地為依託的村級集體經濟,年底用利潤分紅反哺貧困戶,走出了一條農民變股東的新路徑。村集體經濟的良性發展,為長期增收、穩定脫貧找到了載體,搭起了平臺。

劉大娘今年54歲了,是村裡的貧困戶,老兩口以前靠兒子打工賺錢來維持生活。從今年4月份開始,在國家的幫扶下開始養豬養雞,現在老兩口每月都有穩定的收入,生活越過越好。劉大娘告訴我們:”田書記幫我們聯繫養豬項目,不僅解決防疫等問題,還包銷,只要我們付出辛苦,肯定會收穫滿滿。“

村民劉杏娥

駐村工作不難,想把駐村工作做好卻不易。田蔚是第一書記中的一份子,但正是這千千萬萬一份子的強力彙聚,才有了幫扶的合力,有了扶貧的成效,有了脫貧路上群眾熱情洋溢的笑臉。

採編:包頭發佈張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