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年前的你會不會討厭現在的自己?

01)

什麼是活著?

活是三點水旁,只要活著就會有變化,

你會變得更好,或者更差。

回想四年前剛來到北京的自己,看見現在依然沒有什麼進步和改變的自己,會不會更努力一點?

看完最近大火的《我的前半生》,通篇在告訴我們的就是,人生有無限的可能性:一個離婚女人的職場養成記。

我想為什麼我沒有改變?

是因為我太懶惰了。

02)

人都有惰性,惰性是動物的本能,吃飽了睡,怎麼舒服怎麼好。成長的過程就是去掉身上本能的動物性,

找到並運用人腦的理性。人類都有幼態持續,身體本能的拒絕成長,回到嬰幼兒時期的無憂和舒適。我想吃奶,我哭兩聲,奶就送到嘴邊;我不高興,身邊的人會想方設法的讓我高興。我吃飽睡,睡醒玩,玩還要保證玩的高興!天下最美的好事!

什麼是成長?成長是受教育的過程。人有嬰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中年老年期,很長時間的一段教育期,這些教育可能來自自我反省,

自己教育自己;可能來自身邊的親人朋友,外來人為教育;可能來自環境的改變社會的刺激,環境教育。

自我教育是,我不能這樣懶惰,喪失社會生存的競爭力。然而只要一天沒有危及到生存,就不會想到要努力改變。這就是在等待環境教育。

03)

隨著時間的逝去,一些細小的變化堆積而成的量變在四年這個時光軸對比下格外礙眼,我怎麼沒有變得越來越好?反而,身材走樣、自信瓦解、專業能力下降.....

青春的好處在於,它擁有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而變得驕傲。而現在驕傲一點點也沒了。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時光隧道,穿過四年前,我想更多的人會說,我要放手幹一些事情,讓人生多一些可能性,而不是拒絕成長。

為什麼沒有呢?我們知道只要你想得到什麼,都需要付出代價。而不成長在於一直在衡量這種代價的得失。

人往往都是經歷了,才能懂得,

站在時間的長河上,與越走越短的人生旅途相比,一切微不足道。我想我當時努力一點多好啊,我當時不顧一切去做多好啊,讓生命有更多的精彩多好啊。

所有人都無法把握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生命的深度、生命的弧度、生命的溫度......如果只是單單走了一遭生命的長度,那是一場多麼大的悲劇。

(作者: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