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一群孩子,快樂地幸福地生活著

《又是一年蟈蟈鳴》文/笑口常開

選稿:中鄉美編輯 陽光人生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七月流火,萬物蔥蘢。已經進入三伏天,天氣異常悶熱。人們很少到戶外活動,都躲在屋子裡,吹著電風扇或開著空調、喝著冷飲。忍受著酷暑的煎熬。

現在種地已實現機械化,農民也清閒多了。由於今年乾旱少雨,莊稼長勢不好,各種蒿草卻長得格外茂盛。雖然去年玉米價格大跌,本以為今年種的會少些,可是,種玉米省事;而且,到秋天不管價格多少,

不用愁賣。所以,今年玉米種植面積也不少。

吃過早飯,打算去看看地。騎上電動車,行駛在鄉間小路上。 路兩旁的玉米在烈日的暴曬下,葉子已經打卷了。有鹽鹼的地方,已經枯黃快死了。唉,今年的年景不知咋樣呢!

地裡已經聽到四輪車的轟鳴聲,農民們都在忙著澆地。靠天吃飯是沒有希望的,風調雨順已經變成了傳說。

車正在前行,忽然聽到了蟈蟈的叫聲。太熟悉了!那種嘀嘀的聲音曾響徹了整個的童年。

停下車,躡手躡腳地尋聲走去。一股久違的感覺,又浮現在心頭 。 兒時的情景浮現在眼前。

同樣是七月天兒,烈日當空。中午,約了兩個小夥伴兒一起去捉蟈蟈。提前已經用野穀草編了個蟈蟈籠子,抓到了蟈蟈就放到籠子裡,掛在房檐下。每天聽蟈蟈的鳴叫,那時候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當然,小時候還不知道“享受”這個詞為何物,只知道小夥伴之間,

比一比誰的蟈蟈能叫,誰就有一種自豪感,滿驕傲的。

來到草甸子上,四下裡蟈蟈的叫聲此起彼伏。真是太多了!蟈蟈早上和晚上基本不鳴叫,只有在中午,火辣辣的陽光下,它才叫得歡。

我們三人自動分散開,自己抓自己的,互不干擾。如果蟈蟈少,那就三人一起了,各憑本事,誰抓到算誰的。抓蟈蟈也是一個技術活,蟈蟈特別機靈,一有風吹草動,馬上跳進草叢,很難找到了。

我獨自一人,豎起耳朵,仔細地傾聽著蟈蟈的叫聲。從聲音裡就能聽出這只蟈蟈是不是能叫喚。蟈蟈叫起來有個特點,這個我想我們那個時代的人都會知道的。它叫之前先打幾個點兒,也就是叫一聲停住。打一個點兒或兩個點兒,就叫起來的蟈蟈一定能叫喚。

抓就要抓這樣的。反之,打四五個點兒也不叫喚的,就是不能叫的了,這樣的抓回去也沒用,不願叫喚,所以就沒人抓了。

尋聲而去,走走停停。眼睛緊緊地盯著發聲的地方,努力地搜尋。哇!我看見了,一隻鐵蟈蟈正趴在一隻蒿草的尖上,歡快地叫著。什麼是鐵蟈蟈呢?小時候,把蟈蟈分成兩種,草蟈蟈和鐵蟈蟈。草蟈蟈是綠色的蟈蟈,鐵蟈蟈是黑褐色的蟈蟈。鐵蟈蟈特別能叫,而且非常少見。還有一種,綠色的,長著長長的尾巴,我們都叫大叫驢兒,它是不會叫的。蟈蟈能叫,主要是靠背部翅膀上兩片像鏡子似的小塊兒摩擦。小時候淘氣,曾經捅破鏡子,蟈蟈就再也不能叫了。

心裡一高興,腳下就更加謹慎了。離蟈蟈越來越近,它好像是有所察覺,不叫了。我立刻停住腳步,靜靜地等待著。這時候靠的就是耐心。過了一會兒,鐵蟈蟈覺得沒有了危險,打了兩個點兒,又叫了起來。

我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近了,再近一點兒。猛然,我迅速地撲了上去,雙手準確地罩住了蟈蟈。“ 抓住了,我抓到了一隻鐵蟈蟈!” 我興高采烈地跳起來,歡呼著。小心翼翼地把它卷在褲腳裡,多卷了幾下。真的害怕它跑了。這時候,其他兩個小夥伴兒也都抓到了蟈蟈。但是,都是草蟈蟈。我驕傲地炫耀著,他們不相信,我便又小心地拿出鐵蟈蟈證明給他們看。看著他們羡慕的目光,心裡美滋滋的。

回到家,趕緊放到蟈蟈籠子裡,掛在了屋簷下,每天聽著蟈蟈的鳴叫,幻想著美好的明天。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今天又要抓蟈蟈,難免有些激動。但是,也許是歲數大了,離蟈蟈還有七八米時,一隻綠色的草蟈蟈,跳入草叢,不見了。

雖然感到可惜,但想想,也覺得沒什麼。抓到了,也沒有籠子,只能放到豆角架上了。

現在的孩子,整天玩著電腦,拿著手機。已經沒有人在烈日下,抓蟈蟈、逮蛤蟆了。時代變遷,我們這代人的遊戲已經成為了歷史。講給他們說,孩子們也不相信了。唉!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落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能拿起筆,記錄下真實的童年。讓我們的後代子孫知道,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裡,有一群孩子,快樂地幸福地生活著!

看完地,玉米也旱得不行了!沒辦法,趕緊澆吧。不然,豐收無望!

作者:陳會民,筆名笑口常開。內蒙古通遼人,從小喜歡讀書,熱愛文學,喜歡寫一些散文和詩歌。有多篇散文詩歌發表各網路平臺。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而且非常少見。還有一種,綠色的,長著長長的尾巴,我們都叫大叫驢兒,它是不會叫的。蟈蟈能叫,主要是靠背部翅膀上兩片像鏡子似的小塊兒摩擦。小時候淘氣,曾經捅破鏡子,蟈蟈就再也不能叫了。

心裡一高興,腳下就更加謹慎了。離蟈蟈越來越近,它好像是有所察覺,不叫了。我立刻停住腳步,靜靜地等待著。這時候靠的就是耐心。過了一會兒,鐵蟈蟈覺得沒有了危險,打了兩個點兒,又叫了起來。

我一點一點地,向前挪動。近了,再近一點兒。猛然,我迅速地撲了上去,雙手準確地罩住了蟈蟈。“ 抓住了,我抓到了一隻鐵蟈蟈!” 我興高采烈地跳起來,歡呼著。小心翼翼地把它卷在褲腳裡,多卷了幾下。真的害怕它跑了。這時候,其他兩個小夥伴兒也都抓到了蟈蟈。但是,都是草蟈蟈。我驕傲地炫耀著,他們不相信,我便又小心地拿出鐵蟈蟈證明給他們看。看著他們羡慕的目光,心裡美滋滋的。

回到家,趕緊放到蟈蟈籠子裡,掛在了屋簷下,每天聽著蟈蟈的鳴叫,幻想著美好的明天。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今天又要抓蟈蟈,難免有些激動。但是,也許是歲數大了,離蟈蟈還有七八米時,一隻綠色的草蟈蟈,跳入草叢,不見了。

雖然感到可惜,但想想,也覺得沒什麼。抓到了,也沒有籠子,只能放到豆角架上了。

現在的孩子,整天玩著電腦,拿著手機。已經沒有人在烈日下,抓蟈蟈、逮蛤蟆了。時代變遷,我們這代人的遊戲已經成為了歷史。講給他們說,孩子們也不相信了。唉!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落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能拿起筆,記錄下真實的童年。讓我們的後代子孫知道,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裡,有一群孩子,快樂地幸福地生活著!

看完地,玉米也旱得不行了!沒辦法,趕緊澆吧。不然,豐收無望!

作者:陳會民,筆名笑口常開。內蒙古通遼人,從小喜歡讀書,熱愛文學,喜歡寫一些散文和詩歌。有多篇散文詩歌發表各網路平臺。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