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化療後導致血小板減少該怎麼辦?答案在這裡

血液病患者化療中的大多數化學藥物都具有很強的毒副作用,具有骨髓毒性,會導致患者血小板下降。血小板計數持續低於正常值(100×10^9/L)時稱為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常表現為皮下瘀點、瘀斑、靜脈穿刺點瘀斑、鼻孔牙齦出血、黑便等症狀。

化療所致血小板減少與化療藥物、劑量、療程,以及患者體質等因素有關,面對這種情況,患者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請教了北京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史淑榮主任為我們來介紹一下:

1、血象檢查:化療期間及化療後應加強觀察,一般化療結束後2-3天檢查血象,如果血小板計數

2、血小板降低達二級或以上,停用化療或可能引血小板減少的各種藥物及治療。

3、日常活動時,動作儘量輕柔,如刷牙等。避免劇烈運動,避免肢體與硬物碰撞,

預防跌倒。

4、應注意多休息,避免勞累;避免情緒緊張,保持愉快心情。

5、儘量避免使腹部壓力增加的活動,如手拎重物、咳嗽、噴嚏、下蹲、彎腰搬重物等,大便不順暢時,不要用力排便。

6、飲食宜清淡、富於營養易消化飲食,忌肥甘厚膩;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

避免便秘。

7、當發現血小板降低過多時,應給予提升血小板的治療,包括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數(GM-CSF),血小板輸注,中藥治療等方法。

8、日常護理:應穿柔軟、棉質內衣褲,避免皮膚傷口,使用軟質毛刷,避免牙齦出血,避免進食粗糙、堅硬的食物,用油脂塗局部以防口、鼻粘膜乾裂引起出血。

同時,應注意觀察有無皮下出血,出現的部位、時間,有無消化道及呼吸道出血。

最後,如果您出現較嚴重的出血症狀,如鼻孔出血、牙齦出血等,或持續較長時間仍不能止血,請到醫院診治,進行相關藥物治療,以免病情惡化。當然,史主任還說,如果能夠結合一下中醫藥來調治,可以大大降低化療的副作用,可以起到不錯的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