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敢一個人單挑整個國家,這樣強悍的女主,我簡直愛死她了

上周,有一部懸疑犯罪英劇完結了。

短短6集,故事急速推進,每集都在反轉,不斷地打破你的猜想,可看度十分高。

關鍵的是,這是一部大女主的戲。

比起隔壁已悲痛出走的楚喬,或是深陷利益漩渦的韓汝真,

這部劇的女主太過強悍——

強到一人單挑了整個國家,完勝。

看了一集,婊姐就被這樣的女主深深地吸引,一口氣刷完了整部劇。

無所畏懼

這部劇是“神劇創作手”編劇派翠克·哈賓森創作。

光說名字,可能你們還對不上號。

但是說到美劇《24小時》、《疑犯追蹤》、《國土安全》,

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

國土安全/劇照

沒錯,這些神劇派翠克都有參與。

此次,《無所畏懼》依舊是派翠克的拿手好戲,以一件案件為切入口,牽扯出背後巨大的陰謀,和其駭人聽聞的幕後勢力。

就在幾天前,婊姐截圖的時候,

這部劇的評論還未過千,豆瓣評分高達9.0,評論區都是一水的好評。

雖然目前評分回落到8.8分,但依然是高分成績。

本劇的女主艾瑪·班維爾。

年輕時,艾瑪就是一枚激進憤青。

她抗議一切,反對建設核武器、委員會的房屋銷售......

在成為人權律師後,艾瑪又經常遊走在公義和律法之間,專為少數人和敗訴者辯護。

她的委託人裡不乏有那些被媒體口誅筆伐的性犯罪者,或是被警方懷疑的恐怖分子;

但無論委託人是誰,艾瑪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她認為——

任何人都有權利叫律師。

正如劇名,艾瑪猶如一名戰士,對一切無所畏懼。

她有她的信仰——

追求,並堅持還原真相。

然而多年來,艾瑪生活裡充斥著太多的謊言,她想要改變這個現狀,想要領養孩子。

所以當欲望和信仰再次相撞時,艾瑪還會選擇義無反顧嗎?

故事開始於十四年前的一樁謀殺案。

14年前,嫌疑人凱文·拉塞爾因涉嫌謀殺15歲的女學生琳達而被判入獄。

並且因為被害人琳達當年還未成年,凱文因此背上了戀☆禁☆童癖的汙名。

當年,這起案件轟動一時。

這些年過去了,凱文的未婚妻安妮雖已改嫁,但卻仍然為此案件奔走。

因為安妮欠兒子詹森一個真相——

他的親生父親凱文是無罪的。

所以,安妮給艾瑪寫了一封郵件,請求她接手凱文的案子,為他洗刷冤屈。

艾瑪答應了。

在監獄裡,艾瑪見到了凱文,他一直聲稱自己是冤枉的,是被逼供的。

但是最重大的問題是:

當年凱文為什麼無罪卻認罪?

凱文解釋道:

當年在警督的高壓下,凱文又累又怕,最後慫了。

他選擇按照警督的指示說出了,殺人手法、地點、動機,一步步走向了監獄。

聽完這一解釋,艾瑪還是沒有找到推翻案件的核心線索。

當年的凱文已經23歲了,有足夠的判斷力,並且絕不多數的逼供都是會被否決的。

所以問題再次回到了原點:

為什麼認罪?

此時,凱文卻認定艾瑪不信任他,憤然離席。

直到安妮說下次會帶兒子詹森來看他,凱文才忍不住向艾瑪控訴道——

當年凱文之所以認罪,是因為警督告訴他,認罪對上庭和孩子都有好處。

很顯然,這只是警督的一句謊言。

事實上,兒子詹森一直恨著凱文,認定凱文有罪,甚至以他為恥。

艾瑪看著眼前這個懦弱的男人,她相信,他是無辜的。

然而重新調查這個案件卻是困難重重。

第一個困難,就是團隊的不支持。

同事直言,就算證詞被推翻,證據都不可能被否認,這個案件必敗無疑。

為什麼要做這件被人嘲笑又不賺錢的事情呢?

好在,最後老闆決定支持艾瑪。

第二個困難,就是當年逼供的調查人員格林伍德警督。

之前,艾瑪曾為被警方懷疑的恐怖分子優素福辯護,還收留其妻子暫住在家裡,而被反恐指揮部盯上。

而這個部門的現任領導,正是剛升遷的警督格林伍德。

很好,冤家路窄。

格林伍德是不會讓艾瑪攪和其中,毀了自己的仕途。

然而最困難的是,琳達的家屬絲毫不願意配合調查。

因此每次調查,對於家屬來說,都是再次揭開他們的傷疤,讓琳達再死一次。

他們只想讓逝者不再被打擾,讓過去的過去。

與此同時,凱文也在監獄裡受到了威脅。

相關人士想讓他閉嘴,不要想著翻案。

儘管情況不容樂觀,艾瑪仍然選擇堅持——

真相只有一個。

艾瑪反復聽著當年的審問錄音帶,終於被她找到了破綻。

接著,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琳達肺裡的碎片和泥土,都與埋葬地的環境不符。

而根據資料分析,琳達是被埋在了空軍基地,先被活埋,再被埋入學校的地裡。

憑藉這些證據,委員會同意重開此案。

在庭上,凱文被無條件保釋。

此消息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幕後黑手的關注。

他們迅速的展開了行動,調查艾瑪;

偽造新證據;

很快地案件出現了關鍵性人證托尼普林斯。

他當年曾為被害人琳達拍攝豔照。

托尼站出來指證凱文,曾收了琳達的豔照。

之後,艾瑪舉證,幕後黑手推翻,如此反復,凱文再次被送進了監獄。

在這個過程中,艾瑪斡旋於反恐案優素福和謀殺案凱文的複雜的人物關係中,輿論將其推向了“戀☆禁☆童癖之友”。

以至於她喪失了領養孩子的權利。

不僅如此,凱文和艾瑪還陷入了兩難選擇——

堅持上訴,如果謀殺罪名成立,意味著再關15年;放棄上訴,承認過失殺人,凱文就刑滿釋放了。

這次,劇情沒有出現反轉,凱文選擇了後者,艾瑪放棄了信仰。

這一選擇,間接導致了凱文最後的死亡,也拍醒了艾瑪——

放棄信仰的後果,往往沉重的讓人難以承受。

之後,艾瑪一路過關斬將,勢要追求真相。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相關人士暴露在陽光下,軍方、伊拉克戰爭、幕後利益集團......最終,這樁謀殺案成了多方勢力的角逐。

看劇的時候,婊姐會因為艾瑪深陷困境,而脊樑冒冷汗;也會因為艾瑪的有力反擊,而為她搖旗呐喊。

不得不說,所有好的故事,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塑造人物,使其豐滿。

在劇中,艾瑪是堅毅果敢的,但並不是沒有人性的短板。

比如:

在艾瑪不斷閃回的記憶裡,我們發現:

艾瑪之所以如此堅強,不過是脆弱的偽裝。

她曾因一張偽造的照片,而錯怪了自己的初戀,喪失了成為人母的機會。

所以之後,艾瑪堅信耳聽為虛,一切以實證說話。

但是當看見凱文自殺後,艾瑪的脆弱面就暴露了出來,她自我懷疑。

彼時的艾瑪更像是一個受盡苦難折磨的人。

這樣一個內在豐滿的人物,飾演者海倫·麥克洛瑞卻是信手拈來,將人物的悲劇色彩演繹的入木三分。

提到海倫·麥克洛瑞,我們比較熟知的是《哈利波特》裡,她飾演瑪律福的母親納西莎·瑪律福。

其實,海倫·麥克洛瑞飾演過眾多角色,她是《浴血黑幫》裡的波姨。

在《007:大破天幕殺機》、《雨果》、《英國恐怖故事》、《只愛梵古》中都有她的影子。

再看回劇情,女律師對抗政府的故事,和去年的熱播美劇《罪夜之奔》有些相似。

罪夜之奔/劇照

這兩部劇同樣反映了種族歧視,階級利益等社會敏感話題,但是《無所畏懼》更加針砭時弊,指戳人心。

在結尾處,當凱文的兒子問艾瑪,為什麼相信凱文時,艾瑪說:

因為我更不相信另一邊。質疑,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才是重點。

就像每集開篇的英國近40年的歷史回顧,

在劇中很多事情並沒有說透,這是一種高明的手法,欲言又止,讓觀眾回味思考。

這短短幾十秒時間,婊姐也是沒少下功夫查資料。

如果有感興趣的話,你們可以查一下。

查完,再回過頭來看劇情,很多內容就變得很微妙了。

而本劇的攝影手法和畫面也很有趣,導演用了手持偷窺的視角,增加了臨場感,將觀眾置於旁觀者的位置,去窺探案件的真相,帶給我們極強的真實感。

雖然劇集結局有些倉促,但是瑕不掩瑜。

導演在前三集就下了很大的一盤棋,故事格局宏大,劇情節奏緊湊,細節值得推敲。

女主艾瑪單槍匹馬,敢挑戰整個國家的權威。

而且她無所畏懼。

我簡直愛死她了!

如果有第二部,提前預約了。

並且因為被害人琳達當年還未成年,凱文因此背上了戀☆禁☆童癖的汙名。

當年,這起案件轟動一時。

這些年過去了,凱文的未婚妻安妮雖已改嫁,但卻仍然為此案件奔走。

因為安妮欠兒子詹森一個真相——

他的親生父親凱文是無罪的。

所以,安妮給艾瑪寫了一封郵件,請求她接手凱文的案子,為他洗刷冤屈。

艾瑪答應了。

在監獄裡,艾瑪見到了凱文,他一直聲稱自己是冤枉的,是被逼供的。

但是最重大的問題是:

當年凱文為什麼無罪卻認罪?

凱文解釋道:

當年在警督的高壓下,凱文又累又怕,最後慫了。

他選擇按照警督的指示說出了,殺人手法、地點、動機,一步步走向了監獄。

聽完這一解釋,艾瑪還是沒有找到推翻案件的核心線索。

當年的凱文已經23歲了,有足夠的判斷力,並且絕不多數的逼供都是會被否決的。

所以問題再次回到了原點:

為什麼認罪?

此時,凱文卻認定艾瑪不信任他,憤然離席。

直到安妮說下次會帶兒子詹森來看他,凱文才忍不住向艾瑪控訴道——

當年凱文之所以認罪,是因為警督告訴他,認罪對上庭和孩子都有好處。

很顯然,這只是警督的一句謊言。

事實上,兒子詹森一直恨著凱文,認定凱文有罪,甚至以他為恥。

艾瑪看著眼前這個懦弱的男人,她相信,他是無辜的。

然而重新調查這個案件卻是困難重重。

第一個困難,就是團隊的不支持。

同事直言,就算證詞被推翻,證據都不可能被否認,這個案件必敗無疑。

為什麼要做這件被人嘲笑又不賺錢的事情呢?

好在,最後老闆決定支持艾瑪。

第二個困難,就是當年逼供的調查人員格林伍德警督。

之前,艾瑪曾為被警方懷疑的恐怖分子優素福辯護,還收留其妻子暫住在家裡,而被反恐指揮部盯上。

而這個部門的現任領導,正是剛升遷的警督格林伍德。

很好,冤家路窄。

格林伍德是不會讓艾瑪攪和其中,毀了自己的仕途。

然而最困難的是,琳達的家屬絲毫不願意配合調查。

因此每次調查,對於家屬來說,都是再次揭開他們的傷疤,讓琳達再死一次。

他們只想讓逝者不再被打擾,讓過去的過去。

與此同時,凱文也在監獄裡受到了威脅。

相關人士想讓他閉嘴,不要想著翻案。

儘管情況不容樂觀,艾瑪仍然選擇堅持——

真相只有一個。

艾瑪反復聽著當年的審問錄音帶,終於被她找到了破綻。

接著,進一步的調查發現,琳達肺裡的碎片和泥土,都與埋葬地的環境不符。

而根據資料分析,琳達是被埋在了空軍基地,先被活埋,再被埋入學校的地裡。

憑藉這些證據,委員會同意重開此案。

在庭上,凱文被無條件保釋。

此消息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幕後黑手的關注。

他們迅速的展開了行動,調查艾瑪;

偽造新證據;

很快地案件出現了關鍵性人證托尼普林斯。

他當年曾為被害人琳達拍攝豔照。

托尼站出來指證凱文,曾收了琳達的豔照。

之後,艾瑪舉證,幕後黑手推翻,如此反復,凱文再次被送進了監獄。

在這個過程中,艾瑪斡旋於反恐案優素福和謀殺案凱文的複雜的人物關係中,輿論將其推向了“戀☆禁☆童癖之友”。

以至於她喪失了領養孩子的權利。

不僅如此,凱文和艾瑪還陷入了兩難選擇——

堅持上訴,如果謀殺罪名成立,意味著再關15年;放棄上訴,承認過失殺人,凱文就刑滿釋放了。

這次,劇情沒有出現反轉,凱文選擇了後者,艾瑪放棄了信仰。

這一選擇,間接導致了凱文最後的死亡,也拍醒了艾瑪——

放棄信仰的後果,往往沉重的讓人難以承受。

之後,艾瑪一路過關斬將,勢要追求真相。

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相關人士暴露在陽光下,軍方、伊拉克戰爭、幕後利益集團......最終,這樁謀殺案成了多方勢力的角逐。

看劇的時候,婊姐會因為艾瑪深陷困境,而脊樑冒冷汗;也會因為艾瑪的有力反擊,而為她搖旗呐喊。

不得不說,所有好的故事,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塑造人物,使其豐滿。

在劇中,艾瑪是堅毅果敢的,但並不是沒有人性的短板。

比如:

在艾瑪不斷閃回的記憶裡,我們發現:

艾瑪之所以如此堅強,不過是脆弱的偽裝。

她曾因一張偽造的照片,而錯怪了自己的初戀,喪失了成為人母的機會。

所以之後,艾瑪堅信耳聽為虛,一切以實證說話。

但是當看見凱文自殺後,艾瑪的脆弱面就暴露了出來,她自我懷疑。

彼時的艾瑪更像是一個受盡苦難折磨的人。

這樣一個內在豐滿的人物,飾演者海倫·麥克洛瑞卻是信手拈來,將人物的悲劇色彩演繹的入木三分。

提到海倫·麥克洛瑞,我們比較熟知的是《哈利波特》裡,她飾演瑪律福的母親納西莎·瑪律福。

其實,海倫·麥克洛瑞飾演過眾多角色,她是《浴血黑幫》裡的波姨。

在《007:大破天幕殺機》、《雨果》、《英國恐怖故事》、《只愛梵古》中都有她的影子。

再看回劇情,女律師對抗政府的故事,和去年的熱播美劇《罪夜之奔》有些相似。

罪夜之奔/劇照

這兩部劇同樣反映了種族歧視,階級利益等社會敏感話題,但是《無所畏懼》更加針砭時弊,指戳人心。

在結尾處,當凱文的兒子問艾瑪,為什麼相信凱文時,艾瑪說:

因為我更不相信另一邊。質疑,總是抱有懷疑的態度,才是重點。

就像每集開篇的英國近40年的歷史回顧,

在劇中很多事情並沒有說透,這是一種高明的手法,欲言又止,讓觀眾回味思考。

這短短幾十秒時間,婊姐也是沒少下功夫查資料。

如果有感興趣的話,你們可以查一下。

查完,再回過頭來看劇情,很多內容就變得很微妙了。

而本劇的攝影手法和畫面也很有趣,導演用了手持偷窺的視角,增加了臨場感,將觀眾置於旁觀者的位置,去窺探案件的真相,帶給我們極強的真實感。

雖然劇集結局有些倉促,但是瑕不掩瑜。

導演在前三集就下了很大的一盤棋,故事格局宏大,劇情節奏緊湊,細節值得推敲。

女主艾瑪單槍匹馬,敢挑戰整個國家的權威。

而且她無所畏懼。

我簡直愛死她了!

如果有第二部,提前預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