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樁與無樁共用單車將在常州率先互聯互通

有樁共用單車已成為常州的風景線

消費升級、經濟共用、融資擴張,

2016年下半年刮起的共用單車風暴繼續在全國各大城市蔓延。3月24日,國內最大的有樁共用單車運營商“永安行”,宣佈將實現有樁公共自行車與無樁共用單車的互聯互通,首批網站將在江蘇常州市建成並投入使用。

共用單車,又稱無樁公共自行車,與有樁公共自行車同屬於公共自行車。據統計,目前我國投放公共自行車的縣市一共約有400個,累計在運行的公共自行車超過200萬輛。

其中,從2010年開始全國佈局的“永安行”,到目前為止,共用單車已覆蓋全國230多個城市,累計建設完成3.2萬個公共自行車站點,運營單車數量超過80萬輛,全國會員超過2000萬,2016年出行人次達7.55億。

誠然,有樁公共自行車的出現,極大的滿足了人們的日常出行,但由於借車還車均要依靠停車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車輛的便利性和可達性。所以,當隨借隨還的無樁共用單車一經亮相,

便引來眾人的爭相體驗。然而,共用單車雖然在便利性、可達性上有所提升,卻又面臨著亂停亂放、維修保潔、車輛安全、無序管理的難題,“隨借隨還在一定程度上被演變成了隨借隨扔”。

如何整合這一難題?作為國內最大的有樁公共自行車運營商,“永安行”在擁有全國210多個城市成功推廣和運營管理的經驗基礎上,綜合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和大資料技術,宣佈實現有樁共用單車與無樁共用單車的互聯互通。

今後使用者租車時可以掃描車身的二維碼或者停車樁的二維碼,騎行結束後,選擇將共用單車停進停車樁,或者是停在非機動車白線區域內,以方便大家借車取車,同時也便於車輛的管理維護。

永安行董事長孫繼勝表示,有樁共用單車與無樁共用單車的互通,可以說是行業升級的發展趨勢,是城市出行的完美結合。二者的互通互補,

將形成交通共用的網路體系,可以真正解決城市公共自行車的管理痛點,實現正真意義上的全民性。

孫繼勝認為,在共用單車的“大航海時代”,未來仍有無限可能性,但用戶體驗、安全維保、有序管理仍是最基本的根基。“永安行”將用共用理念打造城市慢行系統,充分整合各項技術資源,形成有樁公共自行車、無樁共用單車互聯互通的綠色共用交通服務平臺,

打造城市的綠色共用出行生態鏈。

據悉,本次推出的有樁公共自行車和無樁共用單車的互聯互通,也是自今年2月以來“永安行”推出共用單車2.0版的進一步完善,將引領未來中國城市公共自行車交通的發展方向。(韓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