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菘藍花開|龍眼——補益心脾

龍眼又稱為桂圓,明代宋鈺曾詩雲:“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

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很生動的描述了龍眼果實的特點。

龍眼是亞熱帶果樹,喜高溫多濕,其花期春夏間,果期夏季。龍眼果實近球形,通常黃褐色或有時灰黃色,外面稍粗糙,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嶺南佳果之一,其種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質的假種皮包裹,也正是因為其種子圓黑光澤,種臍突起呈白色,看似傳說中“龍”的眼睛,所以得名龍眼。

新鮮的龍眼肉質極嫩,氣香汁多甜蜜,美味可口,其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多用於氣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虛萎黃等,有著很好的補益作用,實為其他果品所不及。在南方,生小孩坐月子的女人基本都要吃龍眼乾,甚至平常很多女人、老人也會用龍眼乾泡水喝,

確實有其科學依據,如現代研究表明由於龍眼含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含鐵量也比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

研究發現

龍眼肉除了對全身有補益作用外,對腦細胞特別有效,能增強記憶,消除疲勞。

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為中藥裡龍眼龍眼肉或者桂圓肉,很早就被古人稱讚,如《神農本草經》雲:“味甘平。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生山谷。”《本草綱目》則雲:“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嚴用和《濟生方》治思慮勞傷心脾有歸脾湯,取甘味歸脾,能益人智之義。”其提到的歸脾湯是益氣補血,

健脾養心的名方,可以有效治療因心脾氣血兩虛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盜汗,體倦食少,面色萎黃等。

龍眼肉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用外,也可熬粥,制果羹、浸酒,還可與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劑服用。

1

清代養生家曹庭棟在其所著的《老老恒言》中就有龍眼肉粥,

用龍眼肉15g,紅棗10g,粳米60g。一併煮粥。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之效用。每日早晚可服一、二碗。該書雲:“龍眼肉粥開胃悅脾,養心益智,通神明,安五臟,其效甚大”,然而“內有火者禁用”。

2

對於婦女產後、體虛乏力、貧血等,則可用龍眼肉加入當歸、枸杞、紅棗(去核)數顆燉雞,或每日食用龍眼肉煮雞蛋,可活血調經,促進體力恢復。

3

對於貧血、神經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盜汗,則可以用龍眼肉4至6枚和蓮子、芡實等,加水燉湯於睡前服。

4

《隨息居飲食譜》還製作玉靈膏,用已剝好龍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內,每次一兩,加入白糖3克,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3克,碗口罩以絲綿一層,日日於飯鍋上蒸之,服用後可大補氣血。

5

《萬氏家抄方》則用龍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燒酒內浸百日,製成龍眼酒,常飲數杯,可溫補脾胃,助精神。

龍眼肉雖然是補心脾、益氣血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藥食,但進食時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龍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另外鮮龍眼肉多食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幹,患有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勿食龍眼肉。

龍眼肉作為食療品每次食用量以幹品6克為宜,脾胃有痰火及濕滯停飲、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者忌服。孕婦,尤其妊娠早期,則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內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技術|朱雪瑩

主播 | 李姝璿

加水燉湯於睡前服。

4

《隨息居飲食譜》還製作玉靈膏,用已剝好龍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內,每次一兩,加入白糖3克,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3克,碗口罩以絲綿一層,日日於飯鍋上蒸之,服用後可大補氣血。

5

《萬氏家抄方》則用龍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燒酒內浸百日,製成龍眼酒,常飲數杯,可溫補脾胃,助精神。

龍眼肉雖然是補心脾、益氣血的一種比較理想的藥食,但進食時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龍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另外鮮龍眼肉多食易生濕熱及引起口幹,患有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勿食龍眼肉。

龍眼肉作為食療品每次食用量以幹品6克為宜,脾胃有痰火及濕滯停飲、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者忌服。孕婦,尤其妊娠早期,則不宜服用龍眼肉,以防胎動及早產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內容來源|北京中醫藥大學國醫堂

技術|朱雪瑩

主播 | 李姝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