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太監王振為何能得到明英宗的青睞,讓其復位後都對他念念不忘?原因無非這幾點

有人說,明朝是一個強盛的時代。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可明朝有宦官專權。雖然勞模朱元璋曾明令過宦官不得干預政事,可他的後世子孫並不是個個都像朱元璋一樣勤於政務。

於是明朝還出現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其中有名的太監就有王振、劉瑾、魏忠賢。

王振做的最大壞事是慫恿明英宗親征蒙古瓦剌部,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當時明英宗朱祁鎮被俘虜,明軍二十萬人毀於一旦。王振是明軍的指揮,土木堡之變是由他的一己私欲造成的。而他本人也被禁軍將領樊忠亂錘擊斃。可笑的是,在朱祁鎮重新登上皇帝之位後,竟然又為王振恢復官爵,

並將王振的假身供奉在智化寺,享受祭拜。那麼王振為何能得到明英宗的青睞,讓其復位後都對他念念不忘?原因無非這幾點。

其一,這是封建君主專制逐漸加強導致的後果。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曾說過“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樣的話,

可後來明成祖朱棣為了加強皇權,開始重用身邊的太監。此後,宦官的權力一步一步得到加強。到了明宣宗時期,宦官可以讀書識字,甚至司禮監宦官可以代皇帝批閱奏章。正是通過這種形式,宦官的權力開始日漸膨脹,王振成為明代第一個專權亂政的宦官典型。

其二,王振善於鑽營、見風使舵。王振曾習儒業,苦讀多年卻一直無法金榜題名。心灰意冷的王振自願淨身入宮教育宮內人文化。由於他勇氣可嘉,順利得以進入宮廷。讓王振更為驚喜的是,在宮中,他這個原本書都教不好的學官居然得到了大家的尊重。

王振性情詭異,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由此深得宣宗皇帝的歡心,封他為東宮局郎,專門教太子朱祁鎮讀書。

年幼的朱祁鎮愛玩,王振便想出各種方法討好太子,盡可能讓他玩得痛快開心。所以繼位後的朱祁鎮十分信任王振,這使得他手握大權,並最終當上了司禮監。

其三,德高望重的“三楊”被王振迷惑和太皇太后張氏的病逝。朱祁鎮很幸運,出生四個月就被立為皇太子,

九歲就繼位為皇帝。明英宗在位的前幾年,由於年紀尚幼,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賢臣“三楊”主政,朝堂也倒是政治清明。但是好景不長,張氏去世,三楊離位後,掌握大權的明英宗開始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其四,明英宗的昏庸無能和輕易相信身邊的人。朱祁鎮幾乎相信了在他身邊的每一個人,從王振到徐有貞、再到石亨、李賢,無論這些人是忠是奸,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而明英宗自己身為皇帝,仍一味追求玩樂。王振在幫助明英宗批閱奏章時趁機把朝廷軍政大權抓在手裡。由於英宗終日不理朝政,使得王振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明英宗寵信王振的後果是打錯一次至關重要的戰役,自己丟了皇位,差點導致明朝步北宋的後塵。復位之後,明英宗更是褒揚王振的忠義,為王振恢復官爵,並將王振的假身供奉在智化寺,享受祭拜。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

最後都成為了他的朋友。而明英宗自己身為皇帝,仍一味追求玩樂。王振在幫助明英宗批閱奏章時趁機把朝廷軍政大權抓在手裡。由於英宗終日不理朝政,使得王振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明英宗寵信王振的後果是打錯一次至關重要的戰役,自己丟了皇位,差點導致明朝步北宋的後塵。復位之後,明英宗更是褒揚王振的忠義,為王振恢復官爵,並將王振的假身供奉在智化寺,享受祭拜。要說他是好皇帝,真是連鬼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