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具特色的十大太監,知道一半你就危險了!

海公公說過:太監是一個不完整的男人。但是一個有文化又有能力的太監,比大多數完整的男人還可怕。太監長期處於最高權力中心,歷史造就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太監。

其實我們理解的太監應該叫宦官,

只有宦官中的領導才能叫太監。

第一個做丞相的太監—趙高

趙高不僅是秦始皇的心腹,還是胡亥的老師。

他騙過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算計死了老奸巨猾的李斯。胡亥繼位後,他任秦朝丞相,還玩起了指鹿為馬。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太監做過丞相,

另一個是唐朝的李輔國。

後來逼死胡亥,改立子嬰為王,最終被子嬰所殺。

唯一被追封皇帝的太監—曹騰

曹騰在歷史上屬於比較好的一類太監,因為擁立漢桓帝有功而被封為候,而且是善終。

他本來和皇位八竿子打不著,但人家有個好孫子—曹操。

後來曹丕以魏代漢稱帝,到了曹丕的兒子曹叡繼位以後,追封曹騰為高皇帝。就這樣曹騰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皇帝稱號的太監。

唯一有皇帝陪葬墓的太監—高力士

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的領導者,卻只有一位陪葬墓,就是高力士墓。

高力士雖然被李白譏諷,但他為人很好,唐玄宗很是信任他。高力士權傾朝野,但沒做過什麼惡行。安史之亂,唐玄宗變成了無權無勢的太上皇。連李輔國都敢欺負玄宗。只有高力士敢呵斥李輔國,保護唐玄宗。

唐玄宗去世後,高力士吐血而亡,被葬在唐玄宗身旁,也是唐玄宗身邊唯一的陪葬墓。

唯一大殺朝臣而又善終的太監—仇士良

唐朝是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沒有之一。

仇士良一生控制唐文宗,擁立唐武宗,殺過兩位親王,一個妃子,四位宰相,在中國歷史上,如此生猛,又能全身而退的太監中,仇士良是唯一一個,做了這麼多壞事而善終的太監。

唯一長期擔任最高軍事長官的太監——童貫

童貫是北宋的最高軍事長官,而且一做就是二十年。這個人物水滸傳中出現過,因為平定方臘有功,升遷為太師。

後來聯合金兵攻打遼國,結果被遼國的殘兵敗將打的大敗,反讓金國認為北宋軟弱可欺,直接導致了金兵攻宋。童貫的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有這樣的軍事長官,北宋不被滅才是奇跡。宋欽宗繼位,才被處死。

據說童貫是有鬍子的

唯一殺過兩位皇帝的太監—宗愛

去年火爆的錦繡未央,裡面有兩位主角:太武帝拓跋燾和拓跋餘。這兩位在歷史上都是有真實原型的,而且這兩位都是被同一位太監所殺,他就是宗愛。翻遍史書也沒找到哪位比他還牛的太監。

唯一享受香火的太監—王振

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因為中途回家炫耀下,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不僅皇帝被俘,還導致明朝一度處於生死之間,大臣們氣憤地將王振滿門抄斬。

就是這麼害的皇帝被俘,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太監。明英宗復位之後居然還懷念王振,給他在寺廟中樹像立碑,享受香火。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搗毀。

太監中最偉大的發明家—蔡倫

蔡倫不僅改進了造紙工藝,還在提高了冶鐵術。他製造的刀劍武器,能代表當時的最高水準,放在現在單靠申請專利也發財了。

可惜蔡倫好像不滿足於發明創造,更樂意參與宮廷鬥爭,最後也因為內部爭鬥自殺而亡。

太監中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原名叫馬和,回族人。跟隨明成祖朱棣,因屢立戰功被賜鄭姓(據說在叫鄭州的地方立下大功,所以被賜鄭姓)。後來的鄭和因為受到明成祖的信賴,被任命為西洋使者,開始了七次下西洋的壯舉。

明朝下西洋的方式,完全和西方不同。西方是為了利益,所以越做越大,明朝是為了影響力,最終勞民傷財沒法繼續。

唯一受皇帝撰寫碑文的太監—王承恩

南宋末年,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自盡的時候,十萬軍民一起投海自殺。和南宋相比,明末的崇禎實在可憐,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崇禎自殺之後,王承恩也吊死在皇帝旁邊。

正是這份忠誠,加上籠絡人心的考慮,清朝的順治親自為王承恩撰寫了碑文,康熙帝也為王承恩樹碑立傳。能同時得到兩代帝王如此褒獎的,王承恩也是唯一一人了。

北宋不被滅才是奇跡。宋欽宗繼位,才被處死。

據說童貫是有鬍子的

唯一殺過兩位皇帝的太監—宗愛

去年火爆的錦繡未央,裡面有兩位主角:太武帝拓跋燾和拓跋餘。這兩位在歷史上都是有真實原型的,而且這兩位都是被同一位太監所殺,他就是宗愛。翻遍史書也沒找到哪位比他還牛的太監。

唯一享受香火的太監—王振

王振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因為中途回家炫耀下,結果導致土木堡之變。不僅皇帝被俘,還導致明朝一度處於生死之間,大臣們氣憤地將王振滿門抄斬。

就是這麼害的皇帝被俘,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的太監。明英宗復位之後居然還懷念王振,給他在寺廟中樹像立碑,享受香火。直到乾隆年間,才被搗毀。

太監中最偉大的發明家—蔡倫

蔡倫不僅改進了造紙工藝,還在提高了冶鐵術。他製造的刀劍武器,能代表當時的最高水準,放在現在單靠申請專利也發財了。

可惜蔡倫好像不滿足於發明創造,更樂意參與宮廷鬥爭,最後也因為內部爭鬥自殺而亡。

太監中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

鄭和原名叫馬和,回族人。跟隨明成祖朱棣,因屢立戰功被賜鄭姓(據說在叫鄭州的地方立下大功,所以被賜鄭姓)。後來的鄭和因為受到明成祖的信賴,被任命為西洋使者,開始了七次下西洋的壯舉。

明朝下西洋的方式,完全和西方不同。西方是為了利益,所以越做越大,明朝是為了影響力,最終勞民傷財沒法繼續。

唯一受皇帝撰寫碑文的太監—王承恩

南宋末年,陸秀夫抱著小皇帝自盡的時候,十萬軍民一起投海自殺。和南宋相比,明末的崇禎實在可憐,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王承恩。崇禎自殺之後,王承恩也吊死在皇帝旁邊。

正是這份忠誠,加上籠絡人心的考慮,清朝的順治親自為王承恩撰寫了碑文,康熙帝也為王承恩樹碑立傳。能同時得到兩代帝王如此褒獎的,王承恩也是唯一一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