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繼百度領跑人工智慧後,聯想會是第二個AI領域的領跑者嗎?

百度在錯失了移動互聯網之後,全力發力於人工智慧領域,成為第一在人工智慧領域領跑的中國公司,這是一個充滿機會和無限潛力的領域。

中國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指出,

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市場之廣闊,機遇之巨大,沒有任何一家中國科技企業可以置身事外。

在行業公認的人工智慧三大支柱計算力、演算法和大資料領域,中國企業在計算力和大資料領域有出色的表現;但在演算法層面,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儘管如此,以大資料、計算力、AI通用技術等為突破口,一大批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新貴正在顯山露水。

這當中也包括了剛剛在年度全球創新科技大會(Tech World)上發佈AI戰略的聯想集團。

這次轉型AI,聯想和楊元慶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決絕。決絕背後,我們試圖去分析,聯想發力AI的底牌和不確定性在哪裡?以此管中窺豹中國軍團逐鹿AI萬億市場的征途上,中國企業的勝機所在。

7月20日,在沒有太多預兆的情況下,聯想集團把其年度性“全球創新科技大會”(Tech World)開成了AI戰略及產品發佈會,這多少讓行業和媒體感到意外和有點猝不及防。

同日,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目標。

兩件沒有關聯的事件,奇妙地在同一天出現,人工智慧無論從政府層面還是企業戰略層面,

其關注度顯然超過了以前任何一次技術革命。

自PC產業市場飽和,整體市場銷量持續下降以來,以PC產品為主業的聯想自2015年起就備受質疑。此次聯想不僅發佈了其在AI領域的戰略方向,同時還展示了十多款量產或接近量產的AI產品。顯然,與百度AI開發者大會相比,不管外界如何猜測,聯想這次似乎是有備而來。

“AI是資訊產業的未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賭上身家性命”,

楊元慶對媒體表示了轉型AI的決心。

雖然人工智慧是未來的產業方向,但對於聯想而言,正如媒體和行業質疑的一樣,聯想這次轉身AI領域,是否還會像聯想以前發佈的戰略一樣,一年後便聽不到聲音?

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次轉型AI,聯想和楊元慶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決絕。

然而聯想要在需要極強技術能力和產品能力的AI產業成為第三極,不僅需要的是勇氣,更多地要看聯想在AI產業的技術和能力的積累和優勢,另外還要看聯想在人才和資金方面是否能保持業界領先的位置。

一、人工智慧領域的中國玩家和世界玩家

雖然在人工智慧領域,像李開複等行業人士不斷表示,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有機會成為世界第一之類的觀點,然而在許多人工智慧專家的眼裡,這種觀點過於樂觀。即使在剛剛公佈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戰略目標的制定也是謹慎樂觀,在這份國家規劃中表示,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國家之所以把人工智慧理論、技術的領先水準作為考量指標,根本原因在於,在目前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企業在產品和應用層面風生水起,但在核心技術層面,仍然主要依靠穀歌、Facebook、麻省理工和微軟等世界級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開源框架。同樣在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發表數量上,中國成為領先的國家,但在人工智慧領域原創性技術層面,仍然乏善可陳。

換個角度來說,行業公認的人工智慧的三大支柱是計算力、演算法和大資料。在這三個支柱行業,中國企業在計算力和大資料領域有出色的表現,但在演算法層面,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中國企業普遍採用的演算法框架,無論是TensorFlow、Caffe2、CNTK、還是Theano、Deeplearming4j均出自穀歌、Facebook、微軟和伯克利分校等美國企業或研究機構。

這是一個令人無法回避的現實。

從通行的產業結構來看,在人工智慧領域,依然是由基礎支撐層、核心技術層和產品應用層組成,事實上,推動整個人工智慧領域進步的,依然是基礎支持層和核心技術層的發展,而真正掌握人工智慧領域話語權的,依然是在這兩個領域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或研究機構。

在人工智慧的基礎層,主要決定性的因素是大資料和計算力,而在大資料層面,中國企業中的百度、阿裡和騰訊主導這一領域的互聯網資料,在計算力方面,雖然計算晶片受制於國外企業,但在AI計算平臺方面,聯想和浪潮正在從不同的方向在進行突破。

在核心技術層的框架研究方面中國企業的話語權比較低,但在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通用技術以及深度學習、聚類等演算法模型領域,雖然有穀歌、Facebook、微軟、亞馬遜等國際企業在領跑行業,但近幾年,百度、商湯科技、科大訊飛、今日頭條等一批中國企業開始顯山露水。目前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的技術方向主要集中在產品應用層和行業解決方案方向,這方向集中了一大批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新貴。

二、AI超算和巨量設備資料是聯想天然優勢

從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產業結構看,中國企業要真正成為具有全球領導力的企業,正如國家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所要求的,需要在理論和核心技術方面有所作為。

在基礎支撐和核心技術層面,中國企業與穀歌、微軟以及Facebook這類企業相比,差距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但在AI超算平臺方面,聯想與國際性巨頭相比,仍然有著先天的優勢。

目前,在全球最頂級的25個研究機構中,其中有20家研究機構在使用聯想提供的超算平臺或AI超算平臺,在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算平臺中,聯想以91套高性能計算系統排名中國第一,位列全球第二。

在超性能計算領域深耕25年,聯想已經構建了足夠高的技術堤壩。雖然說AI超算和高性能計算有些許差別,但這在聯想的超算實力面前並不是問題。

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高級副總裁童夫堯表示,我們新推出的深騰8810系列超算系統,包括了新的管理平臺LiCO,這是基於聯想超算平臺上的管理軟體。新的版本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開源,整合了業界通用的人工智慧的框架,包括TensorFlow、Caffe2、CNTK、Theano等行業主流的框架,是一個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加多普適的,普遍適用各個行業向智慧化轉型的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聯想在國內超算領域的地位已經無人能及。

聯想的軟硬體優勢使其具備了為不同類型機構和企業提供超算支持的能力,如耶魯、牛津、清華、北大等大學都採用了聯想的超算系統。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資料中心集團總裁施浩德(Kirk Skaugen)稱聯想的超算正在幫助這些學術機構解決了“人類最複雜(計算)的挑戰”。

事實上,人工智慧的理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成型,受制於當時的計算能力,人工智慧產業並沒有暴發,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增長,正是得益於超算的快速發展。

聯想擁有的世界級超算能力,不僅意味著聯想可以構建基於自己人工智慧產品的世界級人工智慧超算平臺,同時也意味著聯想產品化的AI超算技術和產品,可以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提供廣泛的AI超算平臺,真正助力於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高速發展。

在大資料方面,BAT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資料寡頭,這一優勢也成為百度、阿裡和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能迅速形成產業優勢的能力。

然而,在中國經濟領域,巨量的企業資料存量並不比互聯網資料少,在聯想大資料平臺上運行著總量在12PB的企業資料,這一資料體量,應該和BAT在同一量級上。聯想在企業和設備方面的資料,得益於聯想數十年來深耕企業用戶的結果。目前,聯想每年為全球提供了1.5億台的設備和為5億多使用者提供服務,而這些設備和使用者產生的資料,與互聯網資料相比,顯然對傳統產業智慧化更具價值。在走向人工智慧的路上,這是聯想有別於其它任何企業難以複製的獨特優勢。

雖然基於設備的企業大資料受制於歷史的不同資料結構的影響,能不能成為益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料優勢,尚需要聯想在大資料處理方面的努力,但對於已經全面佈局人工智慧的聯想來說,這種大資料處理能力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在大資料方面,聯想並不止於自己擁有的資料基礎。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和京東CEO劉強東就共同宣佈,雙方將開展AI大資料戰略合作。這不僅意味著,聯想通過京東的消費資料來優化自己的設備和企業資料結構,同時也將為京東提供更多的設備運行資料,以優化其電商方向消費行為資料的預測。

對於聯想而言,人工智慧可以讓聯想將歷史積累的產業優勢轉化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快速成長的資源優勢。與中國其它人工智慧領域的先行者相比,聯想可以從人工智慧的基礎層提高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為整個社會的智慧化轉型提供計算力資源。

三、聯想的終端和產業化能力不可低估

如果說,人工智慧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聯想轉化歷史積澱的優勢提供了一條超越之路,那在這條路上,聯想多年來在終端製造和產業化方面的經驗,將極有可能讓聯想在人工智慧終端產品製造和人工智慧產業化方面迅速形成另外一種行業優勢。

在今年的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一口氣展示了十餘款量產和接近量產的人工智慧產品,這讓行業和媒體在疑惑的同時深感意外。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亞馬遜的Echo引起了用戶的廣泛關注外,其它廠家的人工智慧終端並沒有出現令使用者關注的產品。即使是軟體領域,除了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冰、小娜和谷歌助手、百度的度秘外,也未見推出系列性產品的廠家。

聯想的這一舉動,一方面說明聯想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產品的研究和人工智慧產品的開發,同時對整體產業發展也開始了產業化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說明,聯想在人工智慧的產品化方面,正在釋放其在終端製造方面的產業優勢。

雖然人工智慧產業成為企業和國家關注的產業,但就目前智慧產品而言,各廠家仍然都處於探路階段,形成這一產業現狀的一方面的原因是技術尚未成熟,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就在於產品化的道路很長。

產品從設計到最終量產,是一條曲折漫長之路,即使是擁有先發優勢的百度和阿裡,在智慧終端機的量產方面,其短板是顯而易見的,而聯想的優勢恰恰就在於可以通過成熟的供應鏈優勢和製造優勢迅速形成自己的產品化優勢。

客觀來看,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在於其資料資源和演算法方面的深耕,這也就是李彥宏所說的百度的AI是資料和演算法的雙輪驅動的根源;而阿裡和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仍然會集中在互聯網資料層面及人才優勢。BAT在AI方面的佈局基本集中在基礎支撐層和核心技術層,這讓聯想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可以在超算和產品應用層發力的公司。

在智慧終端機和行業應用方面,亞馬遜Echo聲名大噪,2016年底銷量已接近1000萬台,而聯想智慧音箱緊隨其後上市,在此次Tech World上推出了其第二代智慧音箱產品Smart Cast+,不僅可以進行智慧語音交互,還可以實現投影,並可通過手勢和圖形識別進行影像交互。應該說,這是目前智慧音箱領域技術最前沿的產品。同樣作為智慧音箱產品,阿裡的天貓精靈,至少從產品功能上看,只是一個類似於Echo的產品。

聯想人工智慧方向值得關注的另一款產品就是聯想“智慧情境引擎”,雖然這款產品聯想並沒做大規模宣傳,但這款基於普通計算終端智慧化的產品,很可能會給整體傳統PC產業帶來變化。

近兩年來,聯想一直強調其未來的戰略方向是“設備+雲”,這是一個不太好理解的概念,但聯想這次推出的“智慧情境引擎”大致可以說明未來聯想在泛智慧終端機領域的想法。

聯想“智慧情境引擎”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一款主動服務系統,通過電腦自帶的50多個感測器,感知用戶使用環境和用戶日常使用習慣,主動為用戶匹配電腦軟硬體環境,簡單地說,就是可以讓用戶的電腦無論走到那裡,開機後就自動進入工作介面。

這款產品的出現,得益於聯想數十億使用者多年來積累的設備資料和使用者使用習慣資料,通過這款產品,我們可以洞察到聯想在傳統PC方向的野心。

當PC可以通過智慧化服務具備了比智慧手機還便捷的能力,其實PC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PC,聯想“智慧情境引擎”也許會帶來PC產業智慧化變革。隨著PC產品的輕量化、自然語言識別、全即時和智慧化的普及,未來的PC將變成智慧終端機領域的一員。

不僅如此,聯想這次在Tech World還展示了像智慧音箱、混合現實智慧眼鏡、智慧服務機器人等類型的智慧產品,以及以聯想AI超算深騰8810為代表的聯想企業級智慧化資料中心產品,同時在產業化方向,聯想展示了其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領域已經積累的一些成熟案例。

在人工智慧產業化方向,聯想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應用階段。

應該說,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層,聯想在智慧產品和行業解決方向方面,正在釋放其在數位化時代的勢能。

中國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演算法一直是一塊短板,在這方面,百度、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企業先走一步,但要形成與穀歌、微軟等國際巨頭相抗衡的力量仍然需要時日。轉身人工智慧的聯想,種種跡象表明,也正在演算法方向發力。

自2016年11月聯想引進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博士後,先後又引進了原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技術領袖徐飛玉博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博士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方向的科學家,據聯想研究院在Tech World媒體溝通會上資訊,聯想人工智慧研究方向已聚集了100多位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人員。楊元慶也在Tech World上表示,未來三年要在人工智慧研究上投入12億美元,保證人工智慧領域“有後勁”。

中國人工智慧在原創演算法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是一次長跑,在這方面,聯想只要跟上就不算太晚。

和百度一樣,同樣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備受質疑的聯想,這次,聯想給了行業足夠大的一個意外,當公眾和媒體仍然緊盯著聯想在PC領域的業務時,聯想其實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之路。以AI計算力和工業資料為驅動,以智慧終端機為突破,聯想正在走一向同其它企業的AI之路。

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而中國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表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是一個異常廣闊的市場,對於中國科技企業來說,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由人工智慧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可能將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然而在許多人工智慧專家的眼裡,這種觀點過於樂觀。即使在剛剛公佈的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戰略目標的制定也是謹慎樂觀,在這份國家規劃中表示,到2030年,在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國家之所以把人工智慧理論、技術的領先水準作為考量指標,根本原因在於,在目前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企業在產品和應用層面風生水起,但在核心技術層面,仍然主要依靠穀歌、Facebook、麻省理工和微軟等世界級的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開源框架。同樣在人工智慧領域論文發表數量上,中國成為領先的國家,但在人工智慧領域原創性技術層面,仍然乏善可陳。

換個角度來說,行業公認的人工智慧的三大支柱是計算力、演算法和大資料。在這三個支柱行業,中國企業在計算力和大資料領域有出色的表現,但在演算法層面,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中國企業普遍採用的演算法框架,無論是TensorFlow、Caffe2、CNTK、還是Theano、Deeplearming4j均出自穀歌、Facebook、微軟和伯克利分校等美國企業或研究機構。

這是一個令人無法回避的現實。

從通行的產業結構來看,在人工智慧領域,依然是由基礎支撐層、核心技術層和產品應用層組成,事實上,推動整個人工智慧領域進步的,依然是基礎支持層和核心技術層的發展,而真正掌握人工智慧領域話語權的,依然是在這兩個領域已經取得領先地位的企業或研究機構。

在人工智慧的基礎層,主要決定性的因素是大資料和計算力,而在大資料層面,中國企業中的百度、阿裡和騰訊主導這一領域的互聯網資料,在計算力方面,雖然計算晶片受制於國外企業,但在AI計算平臺方面,聯想和浪潮正在從不同的方向在進行突破。

在核心技術層的框架研究方面中國企業的話語權比較低,但在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通用技術以及深度學習、聚類等演算法模型領域,雖然有穀歌、Facebook、微軟、亞馬遜等國際企業在領跑行業,但近幾年,百度、商湯科技、科大訊飛、今日頭條等一批中國企業開始顯山露水。目前中國人工智慧企業的技術方向主要集中在產品應用層和行業解決方案方向,這方向集中了一大批中國人工智慧領域的新貴。

二、AI超算和巨量設備資料是聯想天然優勢

從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產業結構看,中國企業要真正成為具有全球領導力的企業,正如國家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所要求的,需要在理論和核心技術方面有所作為。

在基礎支撐和核心技術層面,中國企業與穀歌、微軟以及Facebook這類企業相比,差距不是短時間可以彌補的,但在AI超算平臺方面,聯想與國際性巨頭相比,仍然有著先天的優勢。

目前,在全球最頂級的25個研究機構中,其中有20家研究機構在使用聯想提供的超算平臺或AI超算平臺,在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算平臺中,聯想以91套高性能計算系統排名中國第一,位列全球第二。

在超性能計算領域深耕25年,聯想已經構建了足夠高的技術堤壩。雖然說AI超算和高性能計算有些許差別,但這在聯想的超算實力面前並不是問題。

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高級副總裁童夫堯表示,我們新推出的深騰8810系列超算系統,包括了新的管理平臺LiCO,這是基於聯想超算平臺上的管理軟體。新的版本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開源,整合了業界通用的人工智慧的框架,包括TensorFlow、Caffe2、CNTK、Theano等行業主流的框架,是一個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加多普適的,普遍適用各個行業向智慧化轉型的一系列的解決方案。

聯想在國內超算領域的地位已經無人能及。

聯想的軟硬體優勢使其具備了為不同類型機構和企業提供超算支持的能力,如耶魯、牛津、清華、北大等大學都採用了聯想的超算系統。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資料中心集團總裁施浩德(Kirk Skaugen)稱聯想的超算正在幫助這些學術機構解決了“人類最複雜(計算)的挑戰”。

事實上,人工智慧的理論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成型,受制於當時的計算能力,人工智慧產業並沒有暴發,目前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增長,正是得益於超算的快速發展。

聯想擁有的世界級超算能力,不僅意味著聯想可以構建基於自己人工智慧產品的世界級人工智慧超算平臺,同時也意味著聯想產品化的AI超算技術和產品,可以為中國人工智慧產業提供廣泛的AI超算平臺,真正助力於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的高速發展。

在大資料方面,BAT已經成為互聯網行業的資料寡頭,這一優勢也成為百度、阿裡和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能迅速形成產業優勢的能力。

然而,在中國經濟領域,巨量的企業資料存量並不比互聯網資料少,在聯想大資料平臺上運行著總量在12PB的企業資料,這一資料體量,應該和BAT在同一量級上。聯想在企業和設備方面的資料,得益於聯想數十年來深耕企業用戶的結果。目前,聯想每年為全球提供了1.5億台的設備和為5億多使用者提供服務,而這些設備和使用者產生的資料,與互聯網資料相比,顯然對傳統產業智慧化更具價值。在走向人工智慧的路上,這是聯想有別於其它任何企業難以複製的獨特優勢。

雖然基於設備的企業大資料受制於歷史的不同資料結構的影響,能不能成為益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資料優勢,尚需要聯想在大資料處理方面的努力,但對於已經全面佈局人工智慧的聯想來說,這種大資料處理能力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

當然,在大資料方面,聯想並不止於自己擁有的資料基礎。在聯想Tech World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和京東CEO劉強東就共同宣佈,雙方將開展AI大資料戰略合作。這不僅意味著,聯想通過京東的消費資料來優化自己的設備和企業資料結構,同時也將為京東提供更多的設備運行資料,以優化其電商方向消費行為資料的預測。

對於聯想而言,人工智慧可以讓聯想將歷史積累的產業優勢轉化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快速成長的資源優勢。與中國其它人工智慧領域的先行者相比,聯想可以從人工智慧的基礎層提高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為整個社會的智慧化轉型提供計算力資源。

三、聯想的終端和產業化能力不可低估

如果說,人工智慧產業的迅速發展,為聯想轉化歷史積澱的優勢提供了一條超越之路,那在這條路上,聯想多年來在終端製造和產業化方面的經驗,將極有可能讓聯想在人工智慧終端產品製造和人工智慧產業化方面迅速形成另外一種行業優勢。

在今年的聯想“全球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一口氣展示了十餘款量產和接近量產的人工智慧產品,這讓行業和媒體在疑惑的同時深感意外。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除了亞馬遜的Echo引起了用戶的廣泛關注外,其它廠家的人工智慧終端並沒有出現令使用者關注的產品。即使是軟體領域,除了蘋果的Siri、微軟的小冰、小娜和谷歌助手、百度的度秘外,也未見推出系列性產品的廠家。

聯想的這一舉動,一方面說明聯想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產品的研究和人工智慧產品的開發,同時對整體產業發展也開始了產業化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說明,聯想在人工智慧的產品化方面,正在釋放其在終端製造方面的產業優勢。

雖然人工智慧產業成為企業和國家關注的產業,但就目前智慧產品而言,各廠家仍然都處於探路階段,形成這一產業現狀的一方面的原因是技術尚未成熟,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可能就在於產品化的道路很長。

產品從設計到最終量產,是一條曲折漫長之路,即使是擁有先發優勢的百度和阿裡,在智慧終端機的量產方面,其短板是顯而易見的,而聯想的優勢恰恰就在於可以通過成熟的供應鏈優勢和製造優勢迅速形成自己的產品化優勢。

客觀來看,百度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在於其資料資源和演算法方面的深耕,這也就是李彥宏所說的百度的AI是資料和演算法的雙輪驅動的根源;而阿裡和騰訊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仍然會集中在互聯網資料層面及人才優勢。BAT在AI方面的佈局基本集中在基礎支撐層和核心技術層,這讓聯想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同時可以在超算和產品應用層發力的公司。

在智慧終端機和行業應用方面,亞馬遜Echo聲名大噪,2016年底銷量已接近1000萬台,而聯想智慧音箱緊隨其後上市,在此次Tech World上推出了其第二代智慧音箱產品Smart Cast+,不僅可以進行智慧語音交互,還可以實現投影,並可通過手勢和圖形識別進行影像交互。應該說,這是目前智慧音箱領域技術最前沿的產品。同樣作為智慧音箱產品,阿裡的天貓精靈,至少從產品功能上看,只是一個類似於Echo的產品。

聯想人工智慧方向值得關注的另一款產品就是聯想“智慧情境引擎”,雖然這款產品聯想並沒做大規模宣傳,但這款基於普通計算終端智慧化的產品,很可能會給整體傳統PC產業帶來變化。

近兩年來,聯想一直強調其未來的戰略方向是“設備+雲”,這是一個不太好理解的概念,但聯想這次推出的“智慧情境引擎”大致可以說明未來聯想在泛智慧終端機領域的想法。

聯想“智慧情境引擎”是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的一款主動服務系統,通過電腦自帶的50多個感測器,感知用戶使用環境和用戶日常使用習慣,主動為用戶匹配電腦軟硬體環境,簡單地說,就是可以讓用戶的電腦無論走到那裡,開機後就自動進入工作介面。

這款產品的出現,得益於聯想數十億使用者多年來積累的設備資料和使用者使用習慣資料,通過這款產品,我們可以洞察到聯想在傳統PC方向的野心。

當PC可以通過智慧化服務具備了比智慧手機還便捷的能力,其實PC就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PC,聯想“智慧情境引擎”也許會帶來PC產業智慧化變革。隨著PC產品的輕量化、自然語言識別、全即時和智慧化的普及,未來的PC將變成智慧終端機領域的一員。

不僅如此,聯想這次在Tech World還展示了像智慧音箱、混合現實智慧眼鏡、智慧服務機器人等類型的智慧產品,以及以聯想AI超算深騰8810為代表的聯想企業級智慧化資料中心產品,同時在產業化方向,聯想展示了其在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和智慧交通領域已經積累的一些成熟案例。

在人工智慧產業化方向,聯想已經進入了規模化應用階段。

應該說,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層,聯想在智慧產品和行業解決方向方面,正在釋放其在數位化時代的勢能。

中國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演算法一直是一塊短板,在這方面,百度、商湯科技、科大訊飛等企業先走一步,但要形成與穀歌、微軟等國際巨頭相抗衡的力量仍然需要時日。轉身人工智慧的聯想,種種跡象表明,也正在演算法方向發力。

自2016年11月聯想引進原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博士後,先後又引進了原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技術領袖徐飛玉博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漢斯博士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方向的科學家,據聯想研究院在Tech World媒體溝通會上資訊,聯想人工智慧研究方向已聚集了100多位人工智慧方向的研究人員。楊元慶也在Tech World上表示,未來三年要在人工智慧研究上投入12億美元,保證人工智慧領域“有後勁”。

中國人工智慧在原創演算法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是一次長跑,在這方面,聯想只要跟上就不算太晚。

和百度一樣,同樣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備受質疑的聯想,這次,聯想給了行業足夠大的一個意外,當公眾和媒體仍然緊盯著聯想在PC領域的業務時,聯想其實已經開始了人工智慧之路。以AI計算力和工業資料為驅動,以智慧終端機為突破,聯想正在走一向同其它企業的AI之路。

麥肯錫預計,至2025年人工智慧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1270億美元,而中國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表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這是一個異常廣闊的市場,對於中國科技企業來說,誰都無法置身事外,由人工智慧引發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很可能將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