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馮驥才:一個人的命運,往往就是千萬個人的命運

劉香成 攝影作品

作者丨書房菌團隊·董小妞

字數:1500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很多人給我推薦過這本書,終於讀完。我不知道薦書人他們都是什麼感受,用什麼樣的心情推薦給我的。但我想,應該感謝他們。

很少再有這樣的書,讀進去,沉默良久,才能讓自己重新回魂,確認並正視當下。

馮驥才

終於讀到最後一個字,

我抬頭的動作多少有點迫不及待。眼前是一排排整齊有秩的書架,書架上的書有綠的紅的黃的各種顏色;再轉個頭瞅瞅許久不見的天空,今天沒出太陽,但窗外也並不是黑白的。好像通過這些動作,心才方落實到胸膛裡。

壓抑,灰暗,刺眼。

字裡行間,是陌生又鮮血淋漓的現實。那些沒有經歷過的場景,大多數人只是從教科書裡看到過些許冰冷字眼,任你曾變換百般把式看穿越,

看玄幻,看武俠,你天馬行空的世界都容不下那種“想像”,而它也用不著你的想像,它發生過。你遺忘,還是銘記,好像都沒多大意義。這有點教人絕望啊。可憑什麼是你絕望,哪輪得到你呢?這段歷史,誰錯了,誰道歉,給誰道歉?

馮驥才本人並沒有這層意思。

他只是經歷過也感受著,覺得自己該盡點綿薄之力做些什麼,才有了這本同樣也遭受過那段摸爬滾打明藏暗躲的日子的書。你也可以這樣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抱負,馮驥才先生只做了他覺得自己該做的,他沒想過要改變世界。只是他筆下的這“一百個人”太“活躍”,差一點就徹底掀翻了好多人的三觀。

沒錯,你應該可以看出,這麼稚嫩跳脫的文字,我是90後,

我什麼都不曾經歷,什麼都不懂。我有熱血,那都是青春的,是激情的,也是浮誇的,經過將滿二十年的中國式教育,幸運的話大概也還剩下了些初生牛犢的。可是,這熱血,是無法與那“一百個人”的熱血共鳴,更無法與那“一百個人”之外的那些人的熱血共鳴。如果我說這書讀來真是感同身受那又是在犯錯誤啊!但我可以說,我活不了,在那樣的年月裡,我真的不會活,父母沒教我,
老師沒教我,書本更沒教我。我原來這麼無能啊,我不知道該如何去適從。

電影《天浴》劇照

看,這書竟教我反思出勵志的滋味。除了苦澀,除了心裡說不出的那種荒誕感,還剩下的就是誅心之論的悲劇。這就是那個年代的“傷痕文學”嗎?

感謝此書讓我深刻。

這世上,開頭和結尾常常不是一齣戲。只有過後,甚至到後世方能想的明白。

“通曉古今”的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那十年,它是繞不過去更退不回去幽靈般的存在,我們還知道,與時尚妖嬈的現代女性以及西方古今所有女性相較,我們中國古代的女子曾有一無可比擬的安身立命用的絕招——“三寸金蓮”。但你若沒有經過肯定很難想像,當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當殘暴開始針對無辜,當聖徒受騙,整個時代陷入的是一種怎樣的絕望,那時,保全人性也只剩毀滅自己這一條可走的路;你或許也並不以為然,所謂“蓮癖”,是可以只憑一雙好腳就能暢享富貴橫行一世的。在那男人癡迷女人瘋狂的年代,“三寸金蓮”未嘗不曾是一種勢不可擋的“文化潮流”,放腳也不過是一種大勢所趨,是那時女性對痛苦的反抗,深裡說是上層實現變革順勢撿起的得力工具罷了。

劉香成 攝影作品

用一顆現代的眼睛去觀察評判古代,或是用一堆古時的訓誡來約束現代的心,都是不合理的。我們只需要記住,無論何時,人民的命運,就是時代的命運;而那十年裡,一個人的命運,往往就是千萬個人的命運。

太多太多精彩的話,被用來口述那段沉重的事實。不鮮豔,不造作。感觸最深的,便是這段:

“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經歷不管多麼悲慘,也不能和小百姓相比。大人物的冤屈總容易解決,小百姓們如果沒碰對了人,碰巧了機會,也許很難得到命運的晴天,......我想,至今天下還有多少人含冤未平,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已經死去的?”

我看的《一百個人的十年》應該是舊版本,據說“新版增加了初版未能完成的敏感內容,並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顯現那場曠古未聞的劫難真相。”我要去找來再讀一遍。

一百個人的十年 ¥25.9 購買

這世上,開頭和結尾常常不是一齣戲。只有過後,甚至到後世方能想的明白。

“通曉古今”的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那十年,它是繞不過去更退不回去幽靈般的存在,我們還知道,與時尚妖嬈的現代女性以及西方古今所有女性相較,我們中國古代的女子曾有一無可比擬的安身立命用的絕招——“三寸金蓮”。但你若沒有經過肯定很難想像,當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當殘暴開始針對無辜,當聖徒受騙,整個時代陷入的是一種怎樣的絕望,那時,保全人性也只剩毀滅自己這一條可走的路;你或許也並不以為然,所謂“蓮癖”,是可以只憑一雙好腳就能暢享富貴橫行一世的。在那男人癡迷女人瘋狂的年代,“三寸金蓮”未嘗不曾是一種勢不可擋的“文化潮流”,放腳也不過是一種大勢所趨,是那時女性對痛苦的反抗,深裡說是上層實現變革順勢撿起的得力工具罷了。

劉香成 攝影作品

用一顆現代的眼睛去觀察評判古代,或是用一堆古時的訓誡來約束現代的心,都是不合理的。我們只需要記住,無論何時,人民的命運,就是時代的命運;而那十年裡,一個人的命運,往往就是千萬個人的命運。

太多太多精彩的話,被用來口述那段沉重的事實。不鮮豔,不造作。感觸最深的,便是這段:

“以我的感受,大人物的經歷不管多麼悲慘,也不能和小百姓相比。大人物的冤屈總容易解決,小百姓們如果沒碰對了人,碰巧了機會,也許很難得到命運的晴天,......我想,至今天下還有多少人含冤未平,無論是活著的還是已經死去的?”

我看的《一百個人的十年》應該是舊版本,據說“新版增加了初版未能完成的敏感內容,並配以大量珍貴的歷史圖片,顯現那場曠古未聞的劫難真相。”我要去找來再讀一遍。

一百個人的十年 ¥25.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