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中國會有“打腫臉充胖子”之說?當今世界,胖是醜、是窮、是疾病,難道古代的胖是美和富貴之意嗎?

中國古諺雲:“打腫臉充胖子。”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為撐面子,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可見“胖子”在古代可是很了不起、能撐面子的角色,相當於現代人所追求的“男神”、“女神”級別的人物!很多人為了變成“胖子”,

可是寧願忍受打腫臉的痛苦的!為何今天人們鄙視的“胖子”,在古代會這麼吃香呢?

胖,從月(肉),從半。半,分牛。本義:古代祭祀時用的半邊牲肉。從發音和意義上看,“胖”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1998)中有三個義項: ⑴pàn古代祭祀用的半體牲;⑵bǎn(音板),

脅側薄肉;⑶pán(音盤),大。《禮記・大學》:“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說文》“胖,半體肉也。一曰廣肉。”“胖”字所指的“廣肉”,是“大塊的肉”。這個“大塊的肉”說的可不是人身上的肥肉,而指的是可做食物的“大塊的肉。”

而在漢語之中,由月(肉)字旁所組成的字,多與人體有關,如腦、肝、肺、脾、腎、胰、腺、膽、腿、臂、腹……等等。而至少在東漢之前,“胖”字並沒有現代人所默認的“肥胖”之義。而由“胖”字後來引申出的脂肪多、肉多的“肥胖”之意,大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隋書·經籍志》載有曹魏初博士張揖(字稚讓)《埤蒼》三卷,

是兼具課本功用的字典。《埤蒼》記載:“胖,胖脹,腹滿也。”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黃門侍郎兼太學博士顧野王撰《玉篇・肉部》“胖,腫脹也。”《甫言稽話・釋語》“今謂物體肥洪張大者,呼曰傍,或中虛而外張如水漚者,亦謂之傍……傍,俗作胖。”

不管是祭祀用的半邊牲,還是肋側薄肉,

對古人來說皆是好東西。“胖”字在古代是心寬體胖、安泰舒適,是美,是富貴之意。而時代變遷之後,“胖”在世界各地已經成為了醜、窮和慢性病的代名詞。

關鍵字:胖 國學 許慎 說文 文化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版權聲明

本文為自由文化學者郭文喜的原創作品,版權歸郭文喜所有。本號文章,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作者郵箱:

13371757799@163.com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