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入伏後,多吃這“四大樣”, 一個夏天都不生病!

如今入伏已經許久,也知道三伏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時候,也是最為容易生病時候,但三伏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很多人稱它為“黃金週期”,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個時候如何來調理。

其實,三伏是最佳的調理身體的時候,怎麼調理是符合夏季養生。或許有人會說薑“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沒有錯,夏季吃薑的確是很好的養生方式,那麼我們具體來看看入伏該吃“四大樣”。瞭解這四大洋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入伏之後什麼事情不要做。

1、頸椎最怕空調,風扇來代替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空調可以迅速降溫,但常吹空調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體自我調節的降溫過程,長期呆在空調房中,人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就會降低,中樞調節能力下降,會引發各種不適。

另外,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後果。

2、喝水不能快

由於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喜歡“豪飲”。快速大量喝水會迅速稀釋血液,

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同時也容易把大量空氣一起吞咽下去,容易引起打嗝或腹脹。

3、不要吃冷飲

三伏天都不讓吃冷飲,簡直太殘忍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適當吃一些冷飲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大的傷害。

但是老年人、嬰幼兒、兒童、孕婦、經期女性、哮喘患者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牙病、心血管疾病的人應該少吃或不吃冷飲。大量吃冷飲,可能造成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嚴重的可以誘發心梗等。

4、不能沖冷水澡

對於濕噠噠,黏糊糊的身體,沖個涼最舒服了。可身體大量出汗,

毛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加上大腦內的血管功能很豐富,對外界刺激很敏感,此時被冷水一激血管急劇收縮,體內熱量遭到外力的抑制,一時散發不出來,有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造成頭暈、頭痛等現象。

5、頭髮吹幹再睡覺

夏天溫度高,很多人認為洗完頭髮不用吹風機吹幹,直接用毛巾擦乾或者對頭空調吹。這樣容易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引起感冒和頭痛。所以夏天也要把頭髮吹幹再入睡。

6、少 光 膀 子、睡 覺 蓋 被

夏天熱了很多男士喜歡光膀子,但夏天出汗多,人體的毛孔都打開了, 皮膚也比較敏感。如果長期光膀子,容易導致水腫,白天還容易曬傷。而且,背部和腹部都是人體最重要臟腑的所在地,應該儘量保持恒溫,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應該保持內臟不要受涼。晚上也應該蓋被子。

三伏,“四大洋”

1、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確實有道理。在夏天,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夏季吃薑能幫助排出體內深層的寒氣,使人不被濕氣所困。

紅糖薑茶

材料:老薑20g、紅糖50g、清水適量。

做法:老薑洗淨、切碎,放入砂鍋加水煮開,然後改文火煮15分鐘,加入紅糖,煮開後關火。

功效:甜中帶辣,具有活血化淤、驅散寒氣的作用。

2、喝三豆湯

綠豆湯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涼,脾胃虛寒的不能經常喝。而三豆湯: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中綠豆、赤小豆起清熱解暑、利濕的功效,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都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

所以,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濕。體質一般的人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也不會給脾胃功能帶來不利影響。

3、苦瓜

“夏天吃苦,勝似進補”,苦瓜對心、肺、胃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因此,夏季適當食用苦瓜,能夠清熱祛暑、益氣解疲、清心明目、增強食欲,還有潤脾補腎、養血滋肝的作用。

涼 拌 苦 瓜

材料:苦瓜、花椒、(還可加點炒熟的肉末)

做法:將苦瓜切片後放入鍋中焯水焯兩三分鐘,然後在大碗倒入少許香油,放入幾顆花椒、蒜末、蔥薑,三勺生抽,一勺醋,一勺料酒,將苦瓜倒入裡面醃制一會兒,就可以上桌了。

4、薏米

夏季雨水多,人們普遍濕氣重,中醫認為,濕邪是引起人體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寒,有很好的利水滲濕功效,能夠清熱祛濕、除痹止痛,可以改善小便不利、水腫症狀。

炒薏米則是用小火將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而“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寒氣減少,健脾的功效比生薏米好。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和赤小豆250g。

做法:薏米、赤小豆浸泡2~3個小時,放入高壓鍋開大火,高壓鍋氣閥關閉後調到最小火煮20分鐘,關火。如果沒有時間浸泡,就把煲煮時間延長到30分鐘。

功效:既能祛濕,又能補心,還能健脾胃,非常適合工作壓力大的白領食用。

此外,都有推薦一種吃法,三伏天養生,不如吃這幾樣,幾乎都適合吃,但也有不適合吃,薏米就是孕婦禁止吃,適合只是說大致的人,嘗試之前要先瞭解一下。

總結:你喜歡吃這4種嗎?

很多人認為洗完頭髮不用吹風機吹幹,直接用毛巾擦乾或者對頭空調吹。這樣容易導致“濕邪”在不知不覺中入侵身體,引起感冒和頭痛。所以夏天也要把頭髮吹幹再入睡。

6、少 光 膀 子、睡 覺 蓋 被

夏天熱了很多男士喜歡光膀子,但夏天出汗多,人體的毛孔都打開了, 皮膚也比較敏感。如果長期光膀子,容易導致水腫,白天還容易曬傷。而且,背部和腹部都是人體最重要臟腑的所在地,應該儘量保持恒溫,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應該保持內臟不要受涼。晚上也應該蓋被子。

三伏,“四大洋”

1、生薑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確實有道理。在夏天,根據中醫“冬病夏治”的理論,夏季吃薑能幫助排出體內深層的寒氣,使人不被濕氣所困。

紅糖薑茶

材料:老薑20g、紅糖50g、清水適量。

做法:老薑洗淨、切碎,放入砂鍋加水煮開,然後改文火煮15分鐘,加入紅糖,煮開後關火。

功效:甜中帶辣,具有活血化淤、驅散寒氣的作用。

2、喝三豆湯

綠豆湯解暑的效果很好,但是偏性寒涼,脾胃虛寒的不能經常喝。而三豆湯:綠豆、赤小豆和黑豆中綠豆、赤小豆起清熱解暑、利濕的功效,黑豆則健脾補腎。綠豆和赤小豆都是寒涼之物,黑豆的加入,對它們的寒涼性有一定的抵消。

所以,三豆湯不僅能清熱除暑,還能健脾利濕。體質一般的人經常食用適量的三豆湯也不會給脾胃功能帶來不利影響。

3、苦瓜

“夏天吃苦,勝似進補”,苦瓜對心、肺、胃都有清熱降火的功效,因此,夏季適當食用苦瓜,能夠清熱祛暑、益氣解疲、清心明目、增強食欲,還有潤脾補腎、養血滋肝的作用。

涼 拌 苦 瓜

材料:苦瓜、花椒、(還可加點炒熟的肉末)

做法:將苦瓜切片後放入鍋中焯水焯兩三分鐘,然後在大碗倒入少許香油,放入幾顆花椒、蒜末、蔥薑,三勺生抽,一勺醋,一勺料酒,將苦瓜倒入裡面醃制一會兒,就可以上桌了。

4、薏米

夏季雨水多,人們普遍濕氣重,中醫認為,濕邪是引起人體各種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根本。《本草綱目》記載,生薏米味甘性寒,有很好的利水滲濕功效,能夠清熱祛濕、除痹止痛,可以改善小便不利、水腫症狀。

炒薏米則是用小火將薏米炒至金黃色,帶有微微焦香味道。而“焦香入脾”,經過炒制的薏米寒氣減少,健脾的功效比生薏米好。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和赤小豆250g。

做法:薏米、赤小豆浸泡2~3個小時,放入高壓鍋開大火,高壓鍋氣閥關閉後調到最小火煮20分鐘,關火。如果沒有時間浸泡,就把煲煮時間延長到30分鐘。

功效:既能祛濕,又能補心,還能健脾胃,非常適合工作壓力大的白領食用。

此外,都有推薦一種吃法,三伏天養生,不如吃這幾樣,幾乎都適合吃,但也有不適合吃,薏米就是孕婦禁止吃,適合只是說大致的人,嘗試之前要先瞭解一下。

總結:你喜歡吃這4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