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年人應警惕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常見的病症之一,大多是由於消化道本身疾病引起的。

發生在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上段)以及來自膽道或胰管的出血,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見急症。據統計,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為( 12.9%~18.7%)明顯高於中青年人( 7%)。因此,加強預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可謂迫在眉睫,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以減少其出血機會,減輕出血程度。而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對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所認識,
從源頭上抓起,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發生率。

根據流行病學顯示,我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是上消化道器質性疾病,如消化性潰瘍、食管病變、出血性胃炎、急性胃黏膜病變及胃癌等。其次,就是因為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另外,當老年人的身體處於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及嚴重肺部感染等嚴重應激狀態時,上消化道出血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因此,

加強這三方面的預防措施,才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幽門螺桿菌(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的重要病因。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胃黏膜防禦功能逐漸減退,而 Hp感染率則日趨增高。所以,老年人的首要任務就是積極預防和根治Hp。講究個人衛生,特別要做好口腔的清潔衛生;要重視飲食衛生,少吃生冷和久放的食物,不吃未洗乾淨的瓜果蔬菜,以降低 Hp感染機會。

另外,對 Hp檢測陽性的各種消化道疾病,在對症處理的同時予以三聯療法根除Hp,以免病情反復,增加出血機會。

老年人常因患腰腿疼痛、骨與關節的風濕性和退行性疾病,或因罹患心血管病,須要長期服用阿斯匹林、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非甾體抗炎藥可直接刺激、損傷胃黏膜,削弱黏膜屏障保護功能,並可降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導致上消化道出血。須警惕的是,

老年人由於痛感不及年輕人敏感,容易形成無痛性潰瘍,往往病情發作甚至出血而不自知,延誤了診治。因此,老年人應採取綜合措施醫治各種骨關節病,避免長期大劑量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另外,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在這種情況下要嚴格控制劑量,75毫克/次,1次/日最好選用阿司匹林腸溶片,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老年人大多伴有動脈硬化性病變,

可致胃黏膜處於長期慢性缺血、缺氧狀況,易造成胃黏膜防禦功能減弱,一旦處於嚴重應激狀態時,胃黏膜的損傷會明顯加重,呈現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因此,當老年人處於高度應激狀態時,應及早採取服用藥物或心理疏導等一系列干預措施。一旦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跡象,如潛血試驗陽性或便血等,應及時給予抑酸劑,如奧美拉唑或雷尼替丁等靜脈滴注,以防大出血的發生。孟佳 / 文 陳海 / 圖

以防大出血的發生。孟佳 / 文 陳海 /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