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見過到車間去寫代碼嗎?他給這些工廠裝上資料大腦

杭州德意電器的智慧工廠,按工業4.0標準建造。

隨著資訊經濟和互聯網的發展,

一些新工種不斷湧現。阿裡雲的演算法工程師光鹽的工作就是其中一個。和代碼打交道的第6年,他開始接觸一項新的工作內容:到工廠車間去寫代碼,為工廠裝上資料大腦。

“希望用雲計算、大資料為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添一把火。”光鹽說,現在他深入工廠、深入車間,不斷聚焦在製造業生產流程中的具象環節。

這裡是中國製造業最基本的單元,

也是智慧改造升級的窗戶。在這扇窗戶旁,演算法工程師在觀察製造業的生產流程,工廠裡的人同樣期待著新鮮事的發生,在一次次的交流和共鳴中,中國製造發展的新邏輯正日漸清晰。

由無到有

用資料改造流程

“用資料改造工業流程,這樣的成功案例比較少,國內幾乎沒有,也就是說,基本沒有經驗可以參考。”光鹽說,沒有清晰的方案、清晰的範本,這是一次“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

而整個過程,他所堅信的只有一點:數據。

光鹽的第一個專案,是江蘇一家光伏行業的龍頭企業。專案要求他關注生產環節中的業務流程、關鍵業務點和關鍵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搭建模型,定位出哪些節點對工廠提升良品率來說更有意義。

“我們需要分析出某一階段影響某一部件生產最關鍵的點是什麼,並基於資料做好有效管理。”光鹽說,這家企業的工廠分佈在不同的地方,

每一家他都去過,那段時間,他至少去了20多趟工廠,花了差不多1個月的時間近距離觀察工業生產流程、與工藝人員、設備人員交流,一有靈感,就在各種看起來“格格不入”的地方敲起鍵盤。

“你有沒有看過《蝸牛與愛情》?”光鹽說,劇中的人,在破案邏輯上解釋不清,便會選擇不斷深入現場,與各種人交流後串起其中的邏輯,甚至自己類比。“對工程師來說,我們離一線的工業業務是最遠的,

很多時候需要靠思考和想像。當這樣達不到目標的時候,我必須不斷搜集資訊、拓展思路,直到形成一個清晰的邏輯。”

從宏觀理解到聚焦具體環節、具體事物,要結合資料去判斷的問題也不斷深入。在光鹽看來,所有問題量化、抽象後都是數學問題,工程師必須提供合理的決策,這個決策在邏輯上不能有瑕疵。“你要通過資料把故事講得很完整。

”他說,資料的價值在於還原真相而非觀點,而所有交流得到的“碎片”,最終拼出的拼圖,必須是基於資料分析得出的結論。“觀點很容易出錯,但資料不容易。”

現在,阿裡雲同這家企業的合作,已經從切片環節深入到整條光伏生產產業鏈。

光鹽在紡織廠的車間裡敲代碼。

由表及裡

用智造提升品質

今年3月29日,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裡雲正式發佈ET工業大腦,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中國智造的威力。

光鹽所從事的開拓性工作已成為一個可公開的範本:2016年8月,ET工業大腦入駐國內大型能源巨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標準化車間所有埠的數據傳入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ET工業大腦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並精准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參數,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即時監測、控制變數,最終,協鑫光伏的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成本上億元。

“一戰成名”後,製造企業要求進行智慧化改造的訂單如雪片一般飛來,這也催促光鹽的團隊不斷成長。他告訴記者,現在,團隊裡的演算法工程師就有十幾個,而他們已經手握幾十個標杆項目,分佈在各個行業。“我們團隊有80%的人是博士,他們來自數學、統計、電腦等專業。”光鹽透露,去年9月剛來阿裡雲的雲超,就是北卡羅來納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雙料人才。

在車間寫代碼,對雲超來說同樣是神奇的體驗。“以前只能用經驗去判斷的事情,現在可以通過資料獲取,從資料角度去描述和判斷一個部件是否在正常狀態下運行。”他說,這件事帶給他很多成就感。“和設備專家、工藝人員交流是相互瞭解和學習的過程,而我也時常感受到他們想要擁抱技術、不斷學習的迫切。”

“對我來說,大資料是一種新的探索世界的方法論。”來阿裡雲之前,雲超曾從事過與電器行業生產工藝相關的工作,就讀的是電氣工程專業。“大部分工業企業都很務實,但他們在意利潤、效率,也意識到精益化生產的必要性。”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雲超又選擇讀統計和運籌優化專業的博士。

“中國製造2025不光是個口號,它將是未來經濟的基礎。”雲超說,現在,他愈發看到自己這麼做的價值。

由淺入深

用計算化解痛點

不久前,阿裡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2017(第十七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上表示,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有三場戰爭,前兩場是桌面電腦作業系統和手機作業系統的戰爭,中國都輸了,而當前,正在激烈進行的,是資料中心作業系統的競爭,誰擁抱這個新技術,誰就能擁抱未來。

光鹽也深信這一點。“現在手機可以做的事情、可以應用的場景很多,但工業設備的數量遠多過手機,甚至可以說,工廠裡能應用大資料、雲計算的場景比很多行業加起來都多。”他說,未來,工業一定會是大資料、雲計算應用的主要市場,佈局這一領域,將是最重要的機會點。在他的設想中,自動感測器的安裝將成為ET工業大腦實現流程監控的助手。

但他也有自己的擔心。“國內有不少先進的製造業企業,但也有很多仍處於工業1.0、工業2.0階段的企業。他們對大資料這些概念不敏感。”光鹽說,對大資料有感知的企業大多出現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稍有想法的工業企業大多還停留在對自身環境、工藝流程進行優化的階段,要直接接軌智慧製造,還面臨很多痛點。

“我接觸到很多紡織企業,它們早已感知到智慧製造的風口和方向,但在接觸過程中,我們能感覺到它們自身的基礎偏弱,在短期內沒辦法直接獲得幫助。”雲超說,為此,阿裡雲也聯合其他生態合作夥伴,説明這些企業從設備的自動化改造、資訊化改造著手,一起做跨代的升級改造。

雲超透露,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了這一進程。“在第一期,我們會著重於企業自身的資訊化升級,但也會跟他們進行需求和發展方向方面的討論,待條件成熟了,逐漸引入ET工業大腦,進行生產流程、業務板塊之間的銜接。”

“資料每個企業都在用,但企業應當更重視資料。”雲超說,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工業轉型升級碰在一起,現在,就是擦出火花的時刻。

由表及裡

用智造提升品質

今年3月29日,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上,阿裡雲正式發佈ET工業大腦,希望利用人工智慧技術,發揮中國智造的威力。

光鹽所從事的開拓性工作已成為一個可公開的範本:2016年8月,ET工業大腦入駐國內大型能源巨頭協鑫光伏的切片生產車間,將標準化車間所有埠的數據傳入工業大腦,通過人工智慧演算法,ET工業大腦對所有關聯參數進行深度學習計算,並精准分析出與良品率最相關的60個關鍵參數,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即時監測、控制變數,最終,協鑫光伏的生產良品率提升1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成本上億元。

“一戰成名”後,製造企業要求進行智慧化改造的訂單如雪片一般飛來,這也催促光鹽的團隊不斷成長。他告訴記者,現在,團隊裡的演算法工程師就有十幾個,而他們已經手握幾十個標杆項目,分佈在各個行業。“我們團隊有80%的人是博士,他們來自數學、統計、電腦等專業。”光鹽透露,去年9月剛來阿裡雲的雲超,就是北卡羅來納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雙料人才。

在車間寫代碼,對雲超來說同樣是神奇的體驗。“以前只能用經驗去判斷的事情,現在可以通過資料獲取,從資料角度去描述和判斷一個部件是否在正常狀態下運行。”他說,這件事帶給他很多成就感。“和設備專家、工藝人員交流是相互瞭解和學習的過程,而我也時常感受到他們想要擁抱技術、不斷學習的迫切。”

“對我來說,大資料是一種新的探索世界的方法論。”來阿裡雲之前,雲超曾從事過與電器行業生產工藝相關的工作,就讀的是電氣工程專業。“大部分工業企業都很務實,但他們在意利潤、效率,也意識到精益化生產的必要性。”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雲超又選擇讀統計和運籌優化專業的博士。

“中國製造2025不光是個口號,它將是未來經濟的基礎。”雲超說,現在,他愈發看到自己這麼做的價值。

由淺入深

用計算化解痛點

不久前,阿裡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2017(第十七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上表示,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有三場戰爭,前兩場是桌面電腦作業系統和手機作業系統的戰爭,中國都輸了,而當前,正在激烈進行的,是資料中心作業系統的競爭,誰擁抱這個新技術,誰就能擁抱未來。

光鹽也深信這一點。“現在手機可以做的事情、可以應用的場景很多,但工業設備的數量遠多過手機,甚至可以說,工廠裡能應用大資料、雲計算的場景比很多行業加起來都多。”他說,未來,工業一定會是大資料、雲計算應用的主要市場,佈局這一領域,將是最重要的機會點。在他的設想中,自動感測器的安裝將成為ET工業大腦實現流程監控的助手。

但他也有自己的擔心。“國內有不少先進的製造業企業,但也有很多仍處於工業1.0、工業2.0階段的企業。他們對大資料這些概念不敏感。”光鹽說,對大資料有感知的企業大多出現在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稍有想法的工業企業大多還停留在對自身環境、工藝流程進行優化的階段,要直接接軌智慧製造,還面臨很多痛點。

“我接觸到很多紡織企業,它們早已感知到智慧製造的風口和方向,但在接觸過程中,我們能感覺到它們自身的基礎偏弱,在短期內沒辦法直接獲得幫助。”雲超說,為此,阿裡雲也聯合其他生態合作夥伴,説明這些企業從設備的自動化改造、資訊化改造著手,一起做跨代的升級改造。

雲超透露,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了這一進程。“在第一期,我們會著重於企業自身的資訊化升級,但也會跟他們進行需求和發展方向方面的討論,待條件成熟了,逐漸引入ET工業大腦,進行生產流程、業務板塊之間的銜接。”

“資料每個企業都在用,但企業應當更重視資料。”雲超說,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和工業轉型升級碰在一起,現在,就是擦出火花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