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非洲索馬里挖出宋錢,沒想到宋朝錢幣這麼牛

在我們的印象中宋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但是在1898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在非洲的索馬里挖掘到一些古銅錢,從銅幣的文字來看,這些古錢顯然來自遙遠的中國宋朝,此後的1945年,

桑吉巴島(印度洋西部)又挖出大量銅幣,在現存的176枚銅幣中,屬於北宋的108枚,南宋的56枚。

這不禁讓人好奇:宋朝于東非遠隔重洋,文明差異恍如隔世,這些宋代的錢幣怎麼就跑到了非洲去了呢?

其實宋朝時候,中國跟非洲諸國已有接觸,宋人筆下的"弼琶羅”即今之索馬里,

“層拔國”即今之桑吉巴,“蜜徐籬”即今之埃及,“木蘭皮”即今之摩洛哥。成書于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的趙汝適《諸蕃志》,詳細介紹了各地的位置和民俗風情。“層拔國”還數次進入宋朝進供。

發現宋朝銅錢的地方當然不止是東非城市,宋錢的足跡遍佈在新加坡、爪哇島、斯里蘭卡、印度和日本等地。可能從泉州港出發開往東南亞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也發現了數萬枚的銅幣,

如果這艘船沒有沉沒,那這些大量的宋錢將被輸送到東南亞,成為當地的流通貨幣。

宋錢不止遍佈廣泛,而且在貨幣世界中還有相當高的地位,類似于今天的美元,是通向國際的“硬通貨”。宋錢的購買力也十分堅挺,“每是一貫之數,可以易蕃貨百貫之物,

百貫之數,可以易蕃貨千貫之物,以是為常也”

在與宋朝接壤的遼淵,出使遼朝的蘇轍看到,“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並使本朝銅錢”;在日本,南宋時期大雄宋錢湧入,竟喧賓奪主擠走日本政府的門鑄幣國錢,分庫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成為市場交易的主要貨幣;在南洋,諸蕃國“得中國錢,分類藏貯,以為鎮國之寶,故人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東南亞國家傳統上以金銀等貴金屬為通貨,

但民間瑣碎交易使用金銀非常不方便,只好採用以物易物的原始形式。製作精良、信用良好的來錢的流人,立即為當地的市場交易帶來了便利,難怪當地人將宋錢視為鎮國之寶。

宋人張方平說:“錢本中國寶貸,今乃與四夷公用”,

海外市場對宋錢的趨之若鶩,導致有宋一代的銅錢外流十分嚴重,據宋代學者估計,每年流入海外的銅錢,約至10至20萬貫,相當於南宋年鑄幣量的一半,如此嚴重的外流導致了宋朝的錢荒。

有位官員叫范成大建議將明州(今寧波)等港口關閉,停止對外貿易。以明清的經驗看,閉關鎖國無疑是有損利益的。宋孝宗沒有採取他的餿主意,而是繼續推行對外開放政策,宋代對於商業與市場的表現非常熱心,對對外貿易的興趣遠大于傳統的朝貢貿易。從經濟利益來說,朝貢對於朝廷沒有太大利益,而進供者則會獲取更多的財富。同時大宋也在積極鼓勵對外貿易,開放港口並且設有蕃坊供外商居住,甚至還有蕃學供蕃商子弟讀書。

那麼你可能會問這不更加重了錢荒嗎?但是神奇的宋朝用一種影響了世界的方式改變了現狀,由一幫精明的四川商人引起的金融風暴……後事如何我們明天在揭曉。

宋代對於商業與市場的表現非常熱心,對對外貿易的興趣遠大于傳統的朝貢貿易。從經濟利益來說,朝貢對於朝廷沒有太大利益,而進供者則會獲取更多的財富。同時大宋也在積極鼓勵對外貿易,開放港口並且設有蕃坊供外商居住,甚至還有蕃學供蕃商子弟讀書。

那麼你可能會問這不更加重了錢荒嗎?但是神奇的宋朝用一種影響了世界的方式改變了現狀,由一幫精明的四川商人引起的金融風暴……後事如何我們明天在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