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單霽翔談“文創”:政策支援比資金支援更重要

【解說】2017年3月24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創意經濟:從文明古國到文創強國”分論壇上,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針對創意經濟分享觀點。

對於故宮來說,現在應該何如面對多重身份和多元的觀眾群體?單霽翔表示。過去按藏品保管、學術研究、社會教育排序顯得高冷,現在把教育提到最前,跟人們生活密切了。單霽翔發現,教育非灌輸而應對話,人們的日常生活可以與文創產品呼應,於是打開一扇扇窗戶,故宮進入千家萬戶。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過去是把三大職能,

產品保管、學術研究、社會教育,按這個順序,顯得高冷。現在把教育提到最前面了,於是它跟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了。進而覺得這個教育不應該是灌輸的教育,不應該是一方面說話的教育,應該是對話,應該是人們能夠易於接受的,於是開始多元化的一些教育。後來感到物聯網系統發展了,數位化系統發展了。人們應該在家裡瞭解博物館的文化,
於是開始了把網站180萬件藏品,在網站上可以看到任何一件藏品資訊。這還不夠,應該還要製作更多的,比如說製作APP、VR,能夠通過新的技術來傳播。進而發現人們生活中可以在文創產品中有所呼應,這樣就開始研究文創產品,過去複製的比較多,現在開始取悅性強的、實用性強的、對話性強的,一扇扇窗戶打開以後,博物館文化開始進入千家萬戶。

【解說】他指出,

對於文創發展而言,政策方面的支持可能比資金方面的支持更重要。

【同期】(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比如說博物館,政府如何定位它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這非同小可。這幾年開始把博物館創意產品的研發作為本業,而不是副業或者是不務正業,而是鼓勵博物館要搞這件事。比如故宮博物院這四年間,我們開始腦洞大開,這是博物館的一項職能,我們研發前年到了8700種文創產品,

去年到了9170種文創產品,當然現在我們要從數量增長走向品質提升,但這是爆發性的增長,博物館在這方面只要把它放開了鼓勵了,它是能做好的。這個政策就是說文創產品的收入可以30%留給博物館,自己再發展再研發,這又是一個推進。所以我覺得在體制機制政策方面,對於文化創意的支持應該是最主要的。

記者王曉斌海南博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