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滬通大橋進展順利 海事巡航里程繞地球兩圈半

這裡通航環境複雜,日航行船舶達2000艘次,船流密度位居長江各段之首。這裡,也是超級工程滬通大橋施工所在區域。最繁忙的航道遇上最龐大的工程,怎麼保證安全?在江蘇海事局提出運用“特管”方法監管橋區水域的設想後,

張家港海事局作為試點單位,積極學習借鑒特高壓輸電線路管理理念,並付諸橋區水域監管,實現了大橋建設與通航的“兩安全、兩不誤”。

在海事部門的“保駕護航”下,滬通大橋目前進展順利,雄姿初現。據介紹,截至今年8月1日,張家港海事局現場巡航駐守已超8600小時,巡航里程數10.3萬多公里,可繞地球兩圈半。

滬通大橋開建,海事同步落實專項維護力量滬通大橋,

身兼國家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功能。大橋主跨1092米,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也是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橋。但大橋施工所在水域,通航環境十分複雜,涵蓋了錨地,停泊區,水上服務區,渡口渡線等通航要素。該水域歷來船流密集、風流易感和事故多發,加之滬通長江大橋建設具有作業時間連續、水域空間獨佔和生產要素集聚三大特徵,
施工與通航安全風險較大,給海事監管帶來巨大壓力。

2014年3月,滬通大橋開工,張家港海事局迅速抽調精幹裝備人員,同步緊鄰橋址成立滬通大橋辦事處,專職保障大橋水上施工安全。三年來,源橋而生、伴橋成長的滬通大橋辦事處緊緊圍繞“以一流保障 建一流大橋”的工作宗旨,堅持政務辦理、交通組織和應急待命“三個全天候”,突出施工船、交通船和物料船“三大監管重點”,

緊抓通航、錨泊和作業“三類秩序”治理,先後圓滿完成橋區航路航法調整、世界上最大鋼沉井浮運下沉、10KV過江電纜敷設等36個施工關鍵節點的維護任務。

“建設進度按照預定計劃正常進行。”中鐵大橋局滬通大橋專案部二分部書記胡華表示,這與海事部門的精心維護是分不開的。

中鐵大橋局四公司滬通專案部綜合辦公室主任周建青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

他們已經完成全部1434根鑽孔樁,沉井2個,“主塔沉井正在施工中,預計9月10號完成。沉井施工完成後,將開始承台施工,預計10月31日完成主塔承台施工。”

海事巡航里程,可繞地球兩圈半

主動做好政企動態互通、常態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嚴格控好進場船舶標準、堅持每月開展船流觀測分析38次,

不定期開展橫越船流專項監測分析2次……除了這些,滬通大橋辦事處還科學安排海巡艇和警戒維護艇現場駐守巡航計畫,實行“錯峰上崗”、 “無縫連接”。

于健是張家港海事局的一名普通科員,滬通大橋辦事處剛成立就來了。他說,辦事處設立在距施工水域不到1公里的江邊,那時還是蘆葦蕩。“我們和海巡艇船員一起擠在50米的單層躉船上辦公、吃住,遇到特殊監管任務就只能睡到海巡艇的沙發上。”於健笑稱,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都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相互戲稱“住的是江景房、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吃的清淡又健康。”

為了實現對施工水域的24小時無縫監管,辦事處工作人員白班夜班邊軸轉,每人每月夜班超13次,“冬天江風刺骨,現場檢查時裹緊棉衣也難以抵擋凜冽的寒風,夏天又烈日暴曬,每當結束船舶安檢、鑽出悶熱的機艙,衣服都能擰出水來。”於健表示,雖然辛苦,但是抬頭只要看到大橋主墩一天天在“長高”,大橋雄姿江中崛起,“再苦再累也值。”

據介紹,三年來,張家港海事局共出動海巡艇3千餘艘次,幹部職工參與節假日加班800餘人次、夜班值守2000餘人次,維護船舶安全通過橋區200余萬艘次,救助遇險船舶83艘、人員35名,現場巡航駐守8600余小時10.3萬餘公里,巡航里程數可繞地球兩圈半。

出臺“特管”方案,提升橋區水域安全水準

根據計畫,滬通大橋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屆時,從南通市區到上海市區只需1小時左右,我國沿海鐵路通道將完成重要的一塊拼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為了更好地保障大橋施工,日前,張家港海事局作為江蘇海事局試點單位,制定並大力實施《關於借鑒特高壓輸電線路管理理念監管大橋水域的試行方案》,主要包括設區劃線、整合資源、統一調度、分類管控等措施。據介紹,在“設區劃線”方面,該局以橋區周邊水域為“安全管控區”,以橋區水域為“安全防護區”,以施工水域為“安全核心區”,以橋墩橋面為“安全高壓線”,構建滬通長江大橋橋區“三區一線”安全管理體系,明確“三區”監管要求、“一線”的主體要求;在“整合資源”方面,該局整合VTS、AIS等監控資訊資源,公安、航道、水利等涉水部門安全監管資源,海事與專職警戒維護資源,橋區及周邊水域應急處置資源,形成監管合力;在“統一調度”方面,發揮施工單位“駐守一線、掌握動態、靠前指揮、統一調配”以及海事部門統一協調的作用,強化內外部的溝通與協調;在“分類管控”方面,重點強化水工作業、施工船舶以及過往船舶的管控,保障船舶與作業的安全。

張家港海事局認為,通過“特管”方法的運用,可以廣泛的調動和充分發揮橋區及周邊政府、企業、海事和其他涉橋監管力量的作用,形成“管控區有預警、防護區有警戒、核心區有管制、高壓線有防範”的“四有”安全管理格局,從而全面提升滬通長江大橋橋區水域本質安全水準。(李章 宣俊 周建青 毛麗萍)

遇到特殊監管任務就只能睡到海巡艇的沙發上。”於健笑稱,雖然條件艱苦,但大家都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相互戲稱“住的是江景房、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吃的清淡又健康。”

為了實現對施工水域的24小時無縫監管,辦事處工作人員白班夜班邊軸轉,每人每月夜班超13次,“冬天江風刺骨,現場檢查時裹緊棉衣也難以抵擋凜冽的寒風,夏天又烈日暴曬,每當結束船舶安檢、鑽出悶熱的機艙,衣服都能擰出水來。”於健表示,雖然辛苦,但是抬頭只要看到大橋主墩一天天在“長高”,大橋雄姿江中崛起,“再苦再累也值。”

據介紹,三年來,張家港海事局共出動海巡艇3千餘艘次,幹部職工參與節假日加班800餘人次、夜班值守2000餘人次,維護船舶安全通過橋區200余萬艘次,救助遇險船舶83艘、人員35名,現場巡航駐守8600余小時10.3萬餘公里,巡航里程數可繞地球兩圈半。

出臺“特管”方案,提升橋區水域安全水準

根據計畫,滬通大橋預計2019年建成通車。屆時,從南通市區到上海市區只需1小時左右,我國沿海鐵路通道將完成重要的一塊拼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為了更好地保障大橋施工,日前,張家港海事局作為江蘇海事局試點單位,制定並大力實施《關於借鑒特高壓輸電線路管理理念監管大橋水域的試行方案》,主要包括設區劃線、整合資源、統一調度、分類管控等措施。據介紹,在“設區劃線”方面,該局以橋區周邊水域為“安全管控區”,以橋區水域為“安全防護區”,以施工水域為“安全核心區”,以橋墩橋面為“安全高壓線”,構建滬通長江大橋橋區“三區一線”安全管理體系,明確“三區”監管要求、“一線”的主體要求;在“整合資源”方面,該局整合VTS、AIS等監控資訊資源,公安、航道、水利等涉水部門安全監管資源,海事與專職警戒維護資源,橋區及周邊水域應急處置資源,形成監管合力;在“統一調度”方面,發揮施工單位“駐守一線、掌握動態、靠前指揮、統一調配”以及海事部門統一協調的作用,強化內外部的溝通與協調;在“分類管控”方面,重點強化水工作業、施工船舶以及過往船舶的管控,保障船舶與作業的安全。

張家港海事局認為,通過“特管”方法的運用,可以廣泛的調動和充分發揮橋區及周邊政府、企業、海事和其他涉橋監管力量的作用,形成“管控區有預警、防護區有警戒、核心區有管制、高壓線有防範”的“四有”安全管理格局,從而全面提升滬通長江大橋橋區水域本質安全水準。(李章 宣俊 周建青 毛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