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行空降兵“網聯”出世,這對支付寶、財付通們有啥影響?

8月4日,央行的一份檔,給“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路支付業務”帶來一場天翻地覆的巨震。

央行宣佈:從2018年6月30日起,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協力廠商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

都必須通過“網聯支付平臺”處理。

什麼意思?

簡單的來說就是:央行即將要把協力廠商支付“收編了”,以往,協力廠商支付機構都是直接跟各銀行對接,

導致客戶交易央行無法監管!

現在,央行通過組建網聯,把清算系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網聯又控制了協力廠商支付。

一、什麼是網聯?

“網聯”的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指,要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的協力廠商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臺,

受央行監管。

二、為什麼央行要搞網聯?

以支付寶為例:

2004年,支付寶成立。支付寶不是第一家協力廠商支付公司,但用戶可以在支付寶開立帳戶,裡面可以存錢。根據監管要求,這些錢受到高度監管,支付寶要把它存管到銀行。

於是,用戶在支付公司開立虛擬帳戶。用於互聯網小額支付,讓大家快樂地網購,帶來很大便利,

起初並無大的問題。後來,支付寶跟很多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在各行開有帳戶。於是,它就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小編用支付寶做一次跨行轉帳,從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農行匯款。那麼,只要從我的中行卡轉到支付寶開在中行的帳戶,然後支付寶再把它存在農行的錢,匯至收款人的農行帳戶上。

以此,支付寶用兩筆同行轉帳,“模擬”了一次跨行匯款,用不著央行的清算帳戶。

這種“清算”模式稱為“反接”。反接”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資訊,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給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資料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那麼,就很好的解釋了,

央行為什麼要搞網聯了,最直接的訴求有兩個,

1.打破協力廠商支付,尤其是支付寶的“資料寡頭”壟斷;

2.反洗錢,反套路,拒絕非法資金外流。

三、網聯的橫空出世,無疑給了馬雲當頭一棒

不僅給馬雲爸爸當頭一棒,支付寶的超級金融夢想,也遭遇到了有史以來最大挑戰。

8月2日,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被曝光。

網聯註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整,協議各方均以貨幣出資,出資額分3期繳納,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和此前版本不同的是,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市場巨頭在此間並非佔據主導地位:

第一大股東是央行,

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臺,國家隊一家獨大只能認了!

財付通的股份跟支付寶一樣,也是9.61%,竟平起平坐了;

而京東的網銀線上為4.71%,躋身第五大股東;

相比之下,支付寶佔據70%的協力廠商份額,明顯是被“平均”了。

四、各方影響如何?

1.央媽:如前所述,力推正接模式,以便履行其各項金融工作;

2.銀聯:意味著長久以來想把銀行卡網上交易的清算也收歸旗下的努力,宣告失敗。當然,這也意味著,網聯的網上交易與銀聯在銀行卡線下交易的跨行轉接,並無重疊,形成了劃江而治格局。

銀聯的心情,可能與最近父母剛生二胎的長子那樣……

3.銀行:在原來的交易模式下,遺失了使用者的交易資訊,不利於資料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資訊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資料,尚不得而知。

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資訊遺失),得到解決。

4.支付公司:後臺清算體系變更,但不影響業務,也不影響沉澱資金(虛擬帳戶餘額),而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

央行能夠更加高效地監測支付公司的業務,及時遏制違規行為,有望使整體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借助清理整頓互金的時機,某些業務不規範的害群之馬可能會被加速清理,行業氣象為之一新。

5.用戶:網聯的設立,不會改變使用者對協力廠商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系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8月2日,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被曝光。

網聯註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整,協議各方均以貨幣出資,出資額分3期繳納,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和此前版本不同的是,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市場巨頭在此間並非佔據主導地位:

第一大股東是央行,

第二大股東(梧桐樹)是外管局的投資平臺,國家隊一家獨大只能認了!

財付通的股份跟支付寶一樣,也是9.61%,竟平起平坐了;

而京東的網銀線上為4.71%,躋身第五大股東;

相比之下,支付寶佔據70%的協力廠商份額,明顯是被“平均”了。

四、各方影響如何?

1.央媽:如前所述,力推正接模式,以便履行其各項金融工作;

2.銀聯:意味著長久以來想把銀行卡網上交易的清算也收歸旗下的努力,宣告失敗。當然,這也意味著,網聯的網上交易與銀聯在銀行卡線下交易的跨行轉接,並無重疊,形成了劃江而治格局。

銀聯的心情,可能與最近父母剛生二胎的長子那樣……

3.銀行:在原來的交易模式下,遺失了使用者的交易資訊,不利於資料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資訊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資料,尚不得而知。

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資訊遺失),得到解決。

4.支付公司:後臺清算體系變更,但不影響業務,也不影響沉澱資金(虛擬帳戶餘額),而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

央行能夠更加高效地監測支付公司的業務,及時遏制違規行為,有望使整體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借助清理整頓互金的時機,某些業務不規範的害群之馬可能會被加速清理,行業氣象為之一新。

5.用戶:網聯的設立,不會改變使用者對協力廠商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系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