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季養生」立秋:合理貼秋膘,謹防秋老虎

溫風至

蟋蟀居宇

鷹始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

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但是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如果你以為秋天來到了你就錯了,因為立秋距離末伏結束還有十餘日。然而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立秋節氣只是從“秋冬養陰”過渡到“夏秋養陽”的轉捩點。

立秋後,往往有數天炎署逼人,無異于盛複。江浙一帶,俗稱作秋老虎,比喻其兇猛可怕,猶如老虎。由於立秋之時是以土圭測日影而得,時間並不固定,因而有好事的人,常常按立秋是在早上還是晚上來推測立秋後天氣的涼熱。有諺語道:“朝立秋,冷咫咫;夜立秋,熱到頭。”意思就是說,如果在早上立秋,那麼立秋後一定涼爽;而如果在晚上立秋,則立秋後仍有炎暑,要謹防秋老虎了。

立秋這一天,許多地方有懸秤稱人的習俗,人們稱一稱體重再與立夏所稱體重相比較。在夏天,由於天氣炎熱,酷署難耐,人們的食欲減退,加之食物均以清淡為主,整個夏天過來,體重就會有所減少。民以食為天,到了立秋天氣逐漸轉涼,人們的胃口大開,可以吃較多味厚的美食佳餚,以增加營養滋補身體,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貼秋膘,這一習俗在北京、河北一帶較為流行。

到了立秋這一天,家家戶戶要燉豬肉,或者燉雞、燉鴨或做紅炯肉、紅燒魚等。老北京人對“貼秋膘”更為講究,主婦會到市場上買來新鮮的豬後臀尖肉,處理乾淨切好後放在鍋裡用文火燉煮。燉肉用的作料非常豐富,包括蔥、薑、蒜、花椒、大料、大醬、鹽、丁香、肉桂、桂皮、香葉、木香、涼姜、白芷、陳皮、豆範、砂仁、桂圓、小茵香、甘草等二十多種中草藥香料,燉肉的香味從鍋裡向四周飄散,
聞著就能讓人食欲大增。

浙江義烏有著自己獨特的立秋習俗,就是秋水服食小赤豆。人們選取7-14粒小赤豆,並以井水吞服,服用時面要朝向西邊,據說這樣可以不得痢疾。

貼秋膘注意事項

調脾在先

夏季人們常進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厭食、腹瀉等症狀。

因此,秋冬進補之前重要的是先調理脾胃,為更好地接受秋冬季節的補品做好準備。調理脾胃須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不妨多吃一點綠豆、扁豆、薏米等,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貴在有度

“貼秋膘”一定要適度,以清補為主,葷素搭配,均衡營養。另外,有人認為中藥毒性小或無毒,就不重視服用量了,買一把茴香就炒著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拿上幾根人參就煨湯,這樣做不利養生。中藥是很講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關係著藥效,不分劑量,盲目使用,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因人而宜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中藥入菜肴應因人而異,切不可認為只要是藥膳,任何人吃了都能達到滋補的效果。特別是本身體重已經超標者,以及有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痛風、胰腺炎等需謹慎選擇。

立秋時節養生保健要知道

01防暑

立秋之後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後清熱解暑要繼續,防曬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鬆懈。

02防燥

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儘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

03養陰潤肺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集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同時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04防流感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會導致腹瀉、頭重等。因此,初秋之際,千萬注意不要貪涼!

05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06做運動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慢跑、爬山、球類運動等,秋冬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養生菜譜

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生薑5片,豬瘦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生薑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生地粥:生地黃(鮮品洗淨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濾出藥汁,再複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滋陰益胃,涼血生津。

苓術荷葉粥:茯苓15克,淮山30克,白術15克,砂仁5克,荷葉1張(或幹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將茯苓、淮山、白術、砂仁、荷葉洗淨,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濕解暑的功效。

陳皮冬瓜二豆粥:冬瓜250克,陳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將冬瓜洗淨去皮切片,與洗淨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調入精鹽即成,有健脾祛濕消暑的功效。

醋椒魚: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中藥是很講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關係著藥效,不分劑量,盲目使用,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因人而宜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中藥入菜肴應因人而異,切不可認為只要是藥膳,任何人吃了都能達到滋補的效果。特別是本身體重已經超標者,以及有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痛風、胰腺炎等需謹慎選擇。

立秋時節養生保健要知道

01防暑

立秋之後氣溫不會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時間的氣溫升高,人們還會經歷一段高溫潮熱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後清熱解暑要繼續,防曬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鬆懈。

02防燥

如果出現明顯的咽部不適,應該注意多喝溫熱水,多吃些滋陰潤喉之品,如百合、銀耳、黑木耳、梨等,平時用嗓較多的人更要保護好嗓子,儘量減少說話。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議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響健康。

03養陰潤肺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集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同時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04防流感

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發期,孩子往往會出現發燒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臉色蒼白、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等其他異常表現。初秋的夜晚,很多人習慣不蓋被子,太過貪涼會導致腹瀉、頭重等。因此,初秋之際,千萬注意不要貪涼!

05早睡早起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具興”。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

06做運動

進入秋季,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煉專案,慢跑、爬山、球類運動等,秋冬運動量與夏季相比可適當增大,運動時間可加長,但要注意循序漸進。

養生菜譜

大麥芽湯:大麥芽50克,冬瓜300克,陳皮25克,生薑5片,豬瘦肉200克。大麥芽、陳皮洗淨,冬瓜去皮洗淨,切塊;豬瘦肉洗淨,切小塊,生薑5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熬煮1~2小時。有清熱消暑、理氣健脾的功效。

生地粥:生地黃(鮮品洗淨細切後,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後,濾出藥汁,再複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後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淨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滋陰益胃,涼血生津。

苓術荷葉粥:茯苓15克,淮山30克,白術15克,砂仁5克,荷葉1張(或幹品30克)剪碎,粳米200克。將茯苓、淮山、白術、砂仁、荷葉洗淨,加適量水,先浸泡30分鐘,大火煮沸後小火熬煮30分鐘,去渣留汁,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起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小火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濕解暑的功效。

陳皮冬瓜二豆粥:冬瓜250克,陳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將冬瓜洗淨去皮切片,與洗淨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調入精鹽即成,有健脾祛濕消暑的功效。

醋椒魚:黃魚洗淨後剞成花刀紋備用,蔥、薑洗淨切絲。油鍋燒熱,魚下鍋兩面煎至見黃,撈出淋幹油;鍋內放少量油,熱後,將胡椒粉、薑絲入鍋略加煸炒,隨即加入鮮湯、酒、鹽、魚,燒至魚熟,撈起放入深盤內,散上蔥絲、香菜;鍋內湯汁燒開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攪勻倒入魚盤內即可。健脾開胃,填精,益氣。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