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避免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我們應該立足教育而不是懲罰

截至2016年12月的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線民,即19歲以下的線民有1.7億,將近占線民總人數的四分之一。

在這種大背景下,國家也開始越發的重視青少年上網問題,從以前的口頭呼籲到現在的相關法律即將出臺,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呼之欲出。這我們不難看出國家對於網路的重視,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網路對於孩子影響的重大性。

《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撒貝南採訪了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部長王鋒,在對於《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的相關解讀中,

王鋒一直在強調一個問題,那便是“家長要承擔起第一關口的責任”的問題。

王鋒: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首先,家長要承擔起第一關口的責任,要監督好自己的孩子,能夠正常地合理地科學地使用網路;

其次,要加強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的教育,讓他知道網路是個什麼樣的天地,我們在這個網路裡面怎麼樣保護好自己;

另外,對相關企業、相關政府部門的監管,

我們也想做出一些規定,比如說怎樣能夠實名認證,怎樣用後臺來監測。各方面一起努力來解決沉迷網路的問題。

那麼家長該如何承擔這個第一關口責任的問題呢?撒貝南將以往家長的處理方式做了介紹,並針對社會上比較流行的,對孩子進行體罰甚至是虐待的方式進行了提問,這樣的“暴力”方式是否真的可以轉變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現狀?

王鋒回答說:這次條例裡面專門新增了一條,就是任何機構和組織不得以戒除網癮的理由來體罰(孩子)。我們立足於教育和矯治,而不是懲罰。在教育和矯治這一塊,未來我們可能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可見,不管是專業的教育專家還是國家相關部門的從業人員,都不提倡我們使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問題,那麼到底怎樣的方式才比較可取呢?

有教育專家提倡家長可以採用現在的科技軟體,

網上流傳有上網管理軟體,如格雷盒子軟體,這種軟體對於手機有遠端管控的功能,家長可以任意對電腦進行控制,設置電腦的鎖屏時間,讓孩子無法偷偷上網,同時,家長還可以通過格雷盒子的網址管理功能查詢到孩子比較感興趣的網站,監督孩子是否有健康上網。通過這種智慧化的軟體管控,可以説明家長更好的引導孩子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