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就像投資:充滿不確定性而又很有希望

人生就是投資,除了無法選擇我們的出生之外。

人生和投資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本質上都是充滿不確定性的,

但又都具有提升長期勝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瞭解絕對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決定一生命運的往往只是幾個判斷和決定;各種短期的偶然性會被時間熨平,最終的結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麼事決定了高度,跟什麼人決定了難度;最痛苦的不是錯過了,而是明白的時候已太晚。

成功的投資人與其說是精於計算和選擇,

不如說是他們更懂得放棄和堅持;

與其說是能耳聽六路眼觀八方,不如說是始終心無旁騖的保持專注;與其說是天賦異稟見識超常,不如說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清楚知道市場中的可為與不可為。所謂的投資大神,不是他們獲得了神秘的天賦,只不過是忠誠于複利並永遠踐行罷了。

懂複利的人都明白,複利的可持續性與盈利能力是矛盾,

高複利與長週期不可兼得,其中以巴菲特的50年近25%為人類目前的極限。在高複利之後向著均值回歸是必然的,這其中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投資生涯裡最好的情景是:初期高複利,之後穩健但極強的持續性。

投資在某個階段特別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統的構建”,然而這與終身致力於製造永動機的差別並不大。系統越是繁複、思維越是沉溺于細節,其實與投資的本質就距離越遠。

投資做得越久越能體會到,最可依靠的是質樸簡潔卻擊中本質的方法論,最應重視的是大格局和戰略上的成功。

對一個投資人來說,比較危險的一種情況是早早的擁有“真理在握”的感覺。

如果同時再無聊點兒或者爭強好勝些,對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誅筆伐,那基本上說明沒啥進步的餘地了。投資當然是有毫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但投資的不同要素的權重卻沒有什麼“神聖模型”。

當然這不是說見異思遷,而是保持思維的開放性,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集中還是分散好?如果從特定階段性角度考慮,取決於魚(彈性)與熊掌(安全性)哪個對你更重要。如果從長期常態來考慮,集中似乎代表了對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但轉念一想,如果真那麼自信,理應可以挖掘到更多優秀的標的並適度分散啊。當然這本質上是個度的問題,

最終講究的是研究深度與倉位效益的匹配、投資彈性與風險分散的適中。

投資決策環節涉及的要素很多,但如果精煉總結下可能有三點最關鍵:

1,大局觀。就是清楚你處於整個市場週期的什麼位置,是該恐懼、貪婪還是麻木;

2,價值判斷。下注要瞄準在未來優勢類別的對象上,與時間做朋友;

3,預期差。明確價值判斷的假設和估值所包含的預期,當出現高度預期差的時機時保持敏感度。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局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是一場修行,從起點至終點會經歷無數場次更迭的風景,或者美麗或者泥濘,投資是這條路上必不可少的點綴,學習、工作、財富管理,都是投資,充滿挑戰而又格外迷人。

要在投資的世界裡要活得長活得好,一要靠對風險的嗅覺,二要靠對機會的直覺。有個能聞到風險的鼻子是活得長的基礎,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沒柴。如果恰好還有對大機會的一點直覺,那就很難活的不好了。其實無論風險還是機會,本質上都是對不確定性的處理,而學會理解世界的複雜性和個人的局限性,是建立這種處理機制的基礎。

人生是一場修行,從起點至終點會經歷無數場次更迭的風景,或者美麗或者泥濘,投資是這條路上必不可少的點綴,學習、工作、財富管理,都是投資,充滿挑戰而又格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