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伴讀|家長過度保護,會使孩子變得無能

✦點擊上方即可收聽朗讀者熊忠雄的朗讀音訊✦

21天伴讀記 第19天

小培老師現在在北京中關村附近一所學校當班主任,覺得現在帶班越來越雄了。

一次,小培看到教室地上有一支鉛筆,就撿起來問是哪位同學的,結果沒有一個同學認領。孩子們並不是不想要這支鉛筆,而是他們確實不知道那是不是自己的。

小培老師說,現在幾乎所有的學生每天都是由父母幫助收拾書包,因此,根多孩子根本不清楚自己都有什麼“裝備”。

現在家長們為了讓孩子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

事事包辦。家長的這種關照不僅使孩子在生括上變得無能。而且也使他們的思想變得無能。

郭穎小學畢業後就被送到美國,剛到美國時地發現,中國孩子和美國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美國的孩子很有主見而中國的孩子事事都要與老師、同學商量。

“這與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很大關係。”郭穎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一個孩子生病了,家長帶他上醫院前,先要徵求他的意見:有兩種治病的辦法讓孩子選擇,中醫不打針,但慢;西醫——打針,但快。

其實,美國家長的做法不僅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做決定,同時承擔做決定的後果,比如打針的“疼”和不打針的“慢”。

在這樣的過程中,美國的孩子變得越來越有主見,他們在做決定的同時也清楚地知道這個決定帶來的後果將是什麼。但是中國的家長常常事事都為孩子想到了,孩子慢慢地喪失了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即使做了判斷也很難為結果負責。

北京某高校做後勤工作的方老師告訴記者,那些被罩都要等著家長來換的學生。在學校裡通常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他們無法在一個集體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這樣的孩子即使大學畢業了,也只能是‘廢才’。”

家長的愛使孩子變得冷漠、無情。天下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未必知道怎麼去愛孩子。

去年年底一個刮大風的日子,在輕軌站,一個10歲左右的男孩在記者身邊轉悠。記者和他搭話,他告訴記者,他每天在這裡等媽媽一起回城北的家。

大約十幾分鐘後,這個男孩兒的媽媽來了,手裡拿著一盒外賣的“吉野家”雞肉飯,

男孩拿起就吃,快吃完的時候他似乎想起了什麼,把飯盒向媽媽面前讓了讓。媽媽卻說:“瞎讓什麼,我要吃還不會自己買?”

兒子吃完飯就向月臺跑去。臨跑前沒有忘把自己的書包扔給已經背了兩個包的媽媽。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曾經說過,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不,僅不能讓孩子學會愛,反而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進而變得自私甚至冷酷、殘暴。孫雲曉老師說:“教育的核心是心育。”對於家庭來說,對孩子的“心”進行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在家教中,我們應注意在家庭中不能包辦代替,減少孩子的依賴性。當孩子斷然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可能產生的後果負責。

這樣可以避免事後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騷。卡爾威特有個教育細節:如果在星期天孩子執意要9點以後起床,那麼在午飯前不能給他吃任何東西。因為吃早點的時間已經過了,如果想吃早點,就必須在8點鐘以前起床。

我們應該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長要弄清孩子為什麼不同意某個行為準則,然後耐心疏導,以理服人。如有必要,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一起討論這些準則。

當您的孩子抱怨您處理某件事情不當或有誤時,您應該放下架子認真反思和敢於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不但不會失去尊嚴,反而會增加您同孩子的感情。

家長要注意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不羞辱孩子,不求全責備,多鼓勵孩子。家長還應注意不偷聽孩子電話,不拆孩子的信,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請輸入標題 bcdef

-作者-

盧勤,高級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朗讀者-

熊忠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語文老師、班主任、教研員。

小編推薦

編輯製作:喬敏瑞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原標題為《家庭教育誤區二:溺愛、包辦》,選自盧勤的《寫給世紀父母》,譯林出版社2013年版。轉載須經授權,並注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愛不,僅不能讓孩子學會愛,反而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進而變得自私甚至冷酷、殘暴。孫雲曉老師說:“教育的核心是心育。”對於家庭來說,對孩子的“心”進行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在家教中,我們應注意在家庭中不能包辦代替,減少孩子的依賴性。當孩子斷然做出某個決定或承諾時,告訴他,要對自己的做法及可能產生的後果負責。

這樣可以避免事後不必要的埋怨和牢騷。卡爾威特有個教育細節:如果在星期天孩子執意要9點以後起床,那麼在午飯前不能給他吃任何東西。因為吃早點的時間已經過了,如果想吃早點,就必須在8點鐘以前起床。

我們應該向孩子指出,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家長要弄清孩子為什麼不同意某個行為準則,然後耐心疏導,以理服人。如有必要,可以坐下來與孩子一起討論這些準則。

當您的孩子抱怨您處理某件事情不當或有誤時,您應該放下架子認真反思和敢於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不但不會失去尊嚴,反而會增加您同孩子的感情。

家長要注意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不羞辱孩子,不求全責備,多鼓勵孩子。家長還應注意不偷聽孩子電話,不拆孩子的信,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允許孩子有自己的隱私。

請輸入標題 bcdef

-作者-

盧勤,高級編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首席教育專家、原總編輯,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朗讀者-

熊忠雄,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語文老師、班主任、教研員。

小編推薦

編輯製作:喬敏瑞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本文原標題為《家庭教育誤區二:溺愛、包辦》,選自盧勤的《寫給世紀父母》,譯林出版社2013年版。轉載須經授權,並注明作者及來源,違者必究。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