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本P1反潛巡邏機究竟先進嗎?

P-1海上巡邏機研製始於2000年的反潛/運輸機聯合研發計畫,P-1海上巡邏機在計畫驗證階段稱為P-X(Patrol aircraft-X),原型機試作階段稱為XP-1,2013年(平成25年)3月12日機體開發工作完全完成後定名為P-1。

川崎P-1海上巡邏機是日本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和川崎重工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研製的四發渦扇海上巡邏機

P-1配備日本東芝新開發的HPS-106主動相控陣雷達(AESA),

天線分別位於機首內部、前起落架艙門兩側等處,對海面小型目標的搜索能力比P-3C大幅增加。HPS-106使用第三代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來製作天線收發(T/R)元件,是全世界第一種實用化、使用氮化鎵半導體技術的空載主動相控陣雷達 。機腹總共設有30個聲納浮標投放口,除了備便投擲的聲納浮標外,機內另外儲存70枚聲納浮標。

防衛省宣佈在2008年度編列首批四架P-1量產型的預算,總值679億日元(約5.65億美元),平均每架高達1.415億美元,大約是P-3C的五倍 ,其中首架量產型在2012年9月25日首度試飛,這四架到2012年結束時都已經交付海自。在平成22年度(2010年)防衛預算中,日本海自訂購一架P-1。在平成23年度,日本海自訂購3架P-1。 在平成25年度(2013年),日本海自訂購兩架P-1,

價格高達445億日元。該機很貴,不能一對一替換P3C。

採用石川島播磨(IHI)開發的XF7-10渦輪扇發動機(共四具,單機推力60kN)

機尾設置一具與美國P-8相同、由CAE生產的磁異探測器(MAD),
駕駛艙後方的機身上部有一個電子截收裝置(ESM)天線的球型外罩,機體中段頂部也有一個突出的衛星通信天線,機首下部設置通信、導航、聲納浮標接收、敵我識別器(IFF)等天線。能容納制導魚雷、反潛炸彈等武器;此外,兩邊主翼最多總共能掛載8枚反艦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