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行收編支付寶?其實是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央行把支付寶們給‘收編’了!協力廠商支付業界驚呼:一個時代結束了,

新的時代開啟了”

“這才是真正的巨變!央行首次宣佈,馬雲金融帝國夢碎?”

這兩天,你一定從手機上看多了這些標題。因為馬雲,因為支付寶,你可能立刻點進去了,可能擔心受影響了,你又在朋友圈裡轉發了上述消息。

網聯來了,我們的生活都會收到巨震嗎?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普通用戶的恐慌情緒很大程度上緣於公眾的非理性誤讀。

其實,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網聯平臺運行後並不會產生太大變化,只是資金在背後多轉了一道彎,央行歸集了數據。在世界各國,由央行主導金融基礎設施,都是正確的。

業內專家直言,如果不加以約束,互聯網巨頭很可能變為“資料寡頭”,其危害程度遠超過技術層面的壟斷。這才是你要慌的。近年來,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擴張過快,存在著不少風險隱患。

未來應該進一步加強監管,引導金融機構回歸本源,嚴控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監管一直在路上

人們口口相傳的“網聯”即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臺。

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向有關金融機構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稱,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帳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同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臺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

其實,業內人士都知道,網聯的籌建已經討論了兩三年了,去年8月獲得批復,今年完成接入,速度已經不算慢。其實,在首次表達出要把互聯網金融納入宏觀金融體系之前,央行就已經在試水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傳統型監管。

例如今年1月13日,央行曾經下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讓互聯網金融支付機構交付客戶備付金,有點類似於銀行的存款準備金。

具體繳納的比例規定如下:

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機構交存客戶備付金執行以下比例,獲得多項支付業務許可的支付機構,從高適用交存比例。

網路支付業務: 12%(A類)、14%(B類)、16%(C類)、 18% (D類)、20%(E類);

銀行卡收單業務:10%(A類)、12%(B類)、14%(C類)、 16% (D類)、18%(E類);

預付卡發行與受理:16%(A類)、18%(B類)、20%(C類)、 22% (D類)、24%(E類)。

據悉,由於支付寶和財付通的監管評級已經是協力廠商平臺中最高級別,因此適用的繳存比例僅為12%。以此計算,兩家平臺所需交存的金額分別在190億和180億左右。

隨著互聯網金融在金融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金融行業互聯網化的趨勢越演越烈,互聯網金融的系統性風險應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

接下來,根據央行的報告,還可能從四個方面發力:

一是加快完善互聯網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行業及國家標準,制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金融資料

安全使用管理辦法,構建維護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技術體系;

二是按照“分類控制,分照管理”原則,加強監管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准入、退出機制和運行規範,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地方協會的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搭建統一、公開的互聯網金融資訊披露平臺,構建以商業銀行作為協力廠商資金託管的機制,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切實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

四是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讓金融服務惠及更多領域,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直聯的弊端支付機構都心知肚明

為什麼央行要主導“網聯”平臺,並讓市場影響不小的支付寶、財付通統統接入網聯平臺?

拿支付寶為例解釋如下:2004年,支付寶成立。用戶可以在支付寶開立帳戶,裡面可以存錢。

根據監管要求,支付寶要把它存管到銀行。

於是,用戶在支付公司開立虛擬帳戶。用於互聯網小額支付,讓大家快樂地網購,帶來很大便利,起初並無大的問題。大致的結構如下:

後來,支付寶跟很多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在各行開有帳戶。於是,它就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馬雲用支付寶做一次跨行轉帳,從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農行匯款。那麼,只要從馬雲的中行卡轉到支付寶開在中行的帳戶,然後支付寶再把它存在農行的錢,匯至收款人的農行帳戶上。以此,支付寶用兩筆同行轉帳,“模擬”了一次跨行匯款(下圖虛線箭頭部分),用不著央行的清算帳戶。

這種“清算”模式被稱為“反接”,即支付公司在無數個銀行開設有帳戶(傘形),就能夠實現跨行清算。你看出來了嗎?這就相當於支付寶利用備付金帳戶實行了跨行清算,從而繞開了清算。

央媽出手來管了。你可能要問,原先這樣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首先,這樣一來,200多家支付機構要和每一家銀行對接,效率低,成本高。其次,這樣會有違規的可能。各家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繞道走後,資料的安全性、完整性,乃至客戶的隱私都無法得到保證,給監管也帶來極大的挑戰,給反洗錢、稅收徵收都帶來挑戰。再次,這樣也存在挪用客戶備付金的隱患。有資料顯示,某支付機構最多開了74個備用金帳戶。客戶的備付金可能會被拿去炒股,可能去炒房地產,極端的也有被卷走的,金融資產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專家指出,直聯的弊端,其實各方都是看明白的,必須有個系統方案來解決。

巨頭們的小算盤

早在8月2日,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就被曝光了。網聯註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整,協議各方均以貨幣出資,出資額分3期繳納,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可以發現,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市場巨頭在此間並非佔據主導地位,兩家分別持股9.61%,而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等在內的央行直屬機構累計占股比例達到18%。

之前網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是因為支付機構意見不統一,方案改了多次所致。據知情人士透露,之前網聯計畫的一種方案是設立“南中心”和“北中心”。網聯後來調整的另一種方案是在深圳設立一個財付通中心,在杭州設立一個支付寶中心,這樣兩大巨頭自然歡喜,但其他支付機構就不幹了。一來,這和過去沒什麼差別,二來大家都是支付機構,憑什麼要把我接入到你那裡,我的資料要交給你共用?

7日,被公眾認為心情猶如父母生了老二的"長子"銀聯總部在接到記者採訪需求時,回應了四個字“不予置評”。而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很快就給本端記者發來了一段話“我們一直在按照央行和籌備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積極參與並完成相關工作”,一舉打破了支付寶不願配合的傳聞。

這一次,支付寶是配合央行的,財付通亦是。吃瓜群眾你們有些多慮了。

技術上能否承受雙11的壓力尚是考驗

當然,針對有關網聯能否順利承受“雙11”等網路高峰壓力的技術性問題,至今無人能給出明確答案。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網聯平臺今年3月31日已經接入了4家銀行和3家機構進行測試。目標是平峰時處理12萬筆,峰值時18萬筆。按照這個目標值,應對春節乃至雙11的狂歡節都是可行的。但是一個新系統,實測時能不能頂住壓力,還需實踐考驗。專家提出,公眾應該相信網聯會逐步完善它的系統,而不要求全責備。

來源 / 浙江線上

編輯 / 武兵

一是加快完善互聯網金融安全等方面的政策體系,建立互聯網金融技術行業及國家標準,制定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金融資料

安全使用管理辦法,構建維護互聯網金融安全的技術體系;

二是按照“分類控制,分照管理”原則,加強監管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准入、退出機制和運行規範,為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地方協會的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搭建統一、公開的互聯網金融資訊披露平臺,構建以商業銀行作為協力廠商資金託管的機制,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體系,切實加強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權益保護;

四是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讓金融服務惠及更多領域,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推進普惠金融發展。

直聯的弊端支付機構都心知肚明

為什麼央行要主導“網聯”平臺,並讓市場影響不小的支付寶、財付通統統接入網聯平臺?

拿支付寶為例解釋如下:2004年,支付寶成立。用戶可以在支付寶開立帳戶,裡面可以存錢。

根據監管要求,支付寶要把它存管到銀行。

於是,用戶在支付公司開立虛擬帳戶。用於互聯網小額支付,讓大家快樂地網購,帶來很大便利,起初並無大的問題。大致的結構如下:

後來,支付寶跟很多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在各行開有帳戶。於是,它就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馬雲用支付寶做一次跨行轉帳,從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農行匯款。那麼,只要從馬雲的中行卡轉到支付寶開在中行的帳戶,然後支付寶再把它存在農行的錢,匯至收款人的農行帳戶上。以此,支付寶用兩筆同行轉帳,“模擬”了一次跨行匯款(下圖虛線箭頭部分),用不著央行的清算帳戶。

這種“清算”模式被稱為“反接”,即支付公司在無數個銀行開設有帳戶(傘形),就能夠實現跨行清算。你看出來了嗎?這就相當於支付寶利用備付金帳戶實行了跨行清算,從而繞開了清算。

央媽出手來管了。你可能要問,原先這樣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首先,這樣一來,200多家支付機構要和每一家銀行對接,效率低,成本高。其次,這樣會有違規的可能。各家協力廠商支付機構繞道走後,資料的安全性、完整性,乃至客戶的隱私都無法得到保證,給監管也帶來極大的挑戰,給反洗錢、稅收徵收都帶來挑戰。再次,這樣也存在挪用客戶備付金的隱患。有資料顯示,某支付機構最多開了74個備用金帳戶。客戶的備付金可能會被拿去炒股,可能去炒房地產,極端的也有被卷走的,金融資產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專家指出,直聯的弊端,其實各方都是看明白的,必須有個系統方案來解決。

巨頭們的小算盤

早在8月2日,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就被曝光了。網聯註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整,協議各方均以貨幣出資,出資額分3期繳納,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可以發現,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市場巨頭在此間並非佔據主導地位,兩家分別持股9.61%,而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等在內的央行直屬機構累計占股比例達到18%。

之前網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是因為支付機構意見不統一,方案改了多次所致。據知情人士透露,之前網聯計畫的一種方案是設立“南中心”和“北中心”。網聯後來調整的另一種方案是在深圳設立一個財付通中心,在杭州設立一個支付寶中心,這樣兩大巨頭自然歡喜,但其他支付機構就不幹了。一來,這和過去沒什麼差別,二來大家都是支付機構,憑什麼要把我接入到你那裡,我的資料要交給你共用?

7日,被公眾認為心情猶如父母生了老二的"長子"銀聯總部在接到記者採訪需求時,回應了四個字“不予置評”。而支付寶相關負責人很快就給本端記者發來了一段話“我們一直在按照央行和籌備組的工作要求和安排,積極參與並完成相關工作”,一舉打破了支付寶不願配合的傳聞。

這一次,支付寶是配合央行的,財付通亦是。吃瓜群眾你們有些多慮了。

技術上能否承受雙11的壓力尚是考驗

當然,針對有關網聯能否順利承受“雙11”等網路高峰壓力的技術性問題,至今無人能給出明確答案。

有銀行人士告訴記者,網聯平臺今年3月31日已經接入了4家銀行和3家機構進行測試。目標是平峰時處理12萬筆,峰值時18萬筆。按照這個目標值,應對春節乃至雙11的狂歡節都是可行的。但是一個新系統,實測時能不能頂住壓力,還需實踐考驗。專家提出,公眾應該相信網聯會逐步完善它的系統,而不要求全責備。

來源 / 浙江線上

編輯 / 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