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稀老人手繪 築夢內蒙古畫卷

他只有小學文化,卻每天帶著學生寫字、畫畫;他不是專業畫師,卻有多幅作品被相關部門收藏;他身患殘疾,卻從不氣餒,還把自己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他已是古稀之年,卻手繪了一幅題為“築夢內蒙古”的30米長畫卷,

在東勝區民族街道永興社區,我見到了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馬計。

馬計生於1947年,6歲時,他患上了胸椎病,但家裡卻因經濟原因耽誤了治療時間,因而馬計落下了終身殘疾。馬計由於身體原因不能幹重活,所以他從小就想著要學習一門手藝來謀生。25歲那年,村裡來了一位元給壽木畫圖案的老畫匠,他便天天蹲在老畫匠身旁觀看老畫匠是如何作畫的。

老畫匠臨走時留下一些沒用完的顏料,他就收拾回家開始嘗試自己作畫。“記得當時我給一個木質的盤子繪畫上色,但沒有調色板,我就去撿別人家打破的舊碗作為調色板。”就這樣,他畫出了第一幅“作品”。很多村裡人看了他畫的木盤子之後都覺得他畫得好,其中一戶村民還邀請他去作畫。從此,馬計就走上了繪畫的道路,並且一畫就畫了40多年。

在談起為什麼要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作畫時,

馬計只是平淡地說了一句:“人得學會感恩。”在聽過社區幹部秦慧芳的介紹後,我才明白馬計這句話的含義。

馬計家住在東勝區煒業怡和酈景社區,是政府保障性住房社區,而他屬於“三無人員”,享有政府每個月補貼的1100元,除此之外,由於他有繪畫的特長,社區還無償提供場地讓他辦起了書法繪畫培訓班。培訓班裡招收了很多孩子,孩子們年齡不一,從5歲到10歲的孩子都有,很多孩子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馬計只收取了最低的報酬,他還為部分低保戶家的孩子免費教學,有時還會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繪畫用品。聽說馬計要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作畫,社區立即上報申請,為他免費提供了繪畫顏料、宣紙,並專門定制了繪畫架,最後還特意將他的畫作裱了起來。

馬計說:“我這樣的狀況,能過上現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要感謝黨、感謝政府和身邊這些為我提供過幫助的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是大事,我就想通過繪畫來反應一下70年來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

翻開這幅題為“築夢內蒙古”的30米長畫卷,整幅畫卷栩栩如生。看著由16個場景拼接反映牧區、鄉村、城市生活水準及房屋結構、交通出行、精神生活逐步提升的過程時,我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

“我畫了春、夏、秋三個季節,最後以8朵牡丹的‘花開富貴’結尾,就是為了表達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嚮往。整幅畫寓意著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治區各項惠民政策的照耀下,內蒙古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百姓的生活水準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畫能和我一樣感恩生活和所擁有的一切。”馬計說。這幅畫卷不僅反映了內蒙古的發展變化,也包含著馬計對生活的熱愛。

孩子們年齡不一,從5歲到10歲的孩子都有,很多孩子家庭條件都不是很好,馬計只收取了最低的報酬,他還為部分低保戶家的孩子免費教學,有時還會自掏腰包給孩子們買繪畫用品。聽說馬計要為自治區成立70周年作畫,社區立即上報申請,為他免費提供了繪畫顏料、宣紙,並專門定制了繪畫架,最後還特意將他的畫作裱了起來。

馬計說:“我這樣的狀況,能過上現在這樣衣食無憂的生活,要感謝黨、感謝政府和身邊這些為我提供過幫助的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是大事,我就想通過繪畫來反應一下70年來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

翻開這幅題為“築夢內蒙古”的30米長畫卷,整幅畫卷栩栩如生。看著由16個場景拼接反映牧區、鄉村、城市生活水準及房屋結構、交通出行、精神生活逐步提升的過程時,我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

“我畫了春、夏、秋三個季節,最後以8朵牡丹的‘花開富貴’結尾,就是為了表達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嚮往。整幅畫寓意著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治區各項惠民政策的照耀下,內蒙古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百姓的生活水準和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希望大家看到我的畫能和我一樣感恩生活和所擁有的一切。”馬計說。這幅畫卷不僅反映了內蒙古的發展變化,也包含著馬計對生活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