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醫方藥局部濕敷、健脾除濕湯治療幼兒濕疹

頭條怎麼發私信?關注我們--點擊我的頭像--右上角“發私信”功能

周國秀 王躍華 周淑紅

濕疹是嬰幼兒夏秋季節的一種常見皮膚病,類似中醫學的“胎瘡”,“浸淫瘡”等。好發于顏面,尤以雙頰或額部多見,也可發於頸、肩胛、軀幹及四肢。自覺劇癢,患兒常搔抓、煩躁哭鬧。初起形似粟米,或散發,或密集群聚,疹色紅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癬樣。不起泡,不流水者稱幹斂瘡,偏于風熱盛者;若皮膚起粟,瘙癢無度,破則流水,浸淫成片,稱為濕斂瘡,

為偏於濕熱者。本病症狀可見于西醫診斷的嬰兒濕疹。

局部濕敷(用於急性期有滲出者)方藥:馬齒莧30g,黃柏30g,苦參20g放在盆內加水約2000一3000ml,煮沸15一20分鐘,待冷卻後將紗布6一8層(大小與皮損面積相同)在藥液中浸透.取出後稍擰擠成幹濕適宜,然後平放在皮損面蔔,稍加壓5一6分鐘後取下,

反復操作30分鐘,每日2一3次。

自擬健脾除濕湯方藥:黨參10g,白術10g,生苡仁15g,茯苓皮15g,淩霄花10g,徐長卿10g,白蘚皮6g,地膚子10g,紫草15g,蟬衣3g,黃芩6g,山楂15g,甘草6g。

加減:滲液多者,加茵陳、車前子;發於面部者,加菊花;發於上肢者,加薑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發於腰背者,加杜仲等。

服法:水煎服舊1劑,分早、中、晚3次服。

按:方中當歸、紫草、生地、徐長卿養血疏風,清血分之熱毒為君藥;生苡仁、茯苓皮、黨參、白術、淩霄花健脾除濕解毒為臣藥;地膚子、白鮮皮皮、蟬衣、黃岑清熱疏風止癢為佐藥;生甘草血疏風止癢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