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引爆微博 喪文化背後引深思

相信各位粗略的看上一眼一定和本官一樣,認為無非是一段以喪文化緣由的話題。

近半年被各路喪文化洗禮過之後,已經有了抗體的本官似乎已經猜到寫的是什麼,不外乎“你以為皮膚白的人很快樂嗎?TA們的快樂你根本想像不到”這種發洩情緒的小確喪。

而話題底下的留言比話題還要火爆,很多人都是沖著底下的留言而來,

大家紛紛把生活的不如意都吐槽了出來。

而本官已經敏銳的意識到,這並非是一場簡單的喪話題,背後一定隱藏這某個品牌的聲浪運作,不出所料的,在若干小時後其幕後的品牌浮出了水面—— 如新,全球知名的個人保養品行業的知名企業。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品牌知之甚少,原因在於,如新的品牌行銷一向低調,而這次玩轉話題的這波社交活動卻很容易讓人聯繫到另一家互聯網品牌。

是的,如果從陣勢上看本次活動規模很會讓人聯想起,今年3月份網易雲音樂使用者的UGC地鐵海報,當時這波被各位行銷號視為經典的campain領跑了知乎、美團外賣等一大波UGC行銷,以及喪茶、沒希望優酪乳、網易考拉“你也買不起”等系列喪行銷事件。

當然其中UGC本身做的好的互聯網公司很多,因為其獨特的互聯網屬性,具有先天的使用者傳播優勢。然而這次本行銷官要與大家分享的有趣的地方是——如新的品牌行銷一向低調,近期居然在互聯網上玩的這麼6確著實讓人出人意料。

——回顧事件程序——

8月2日下午如新官微放出了一波系列海報,8張負能量海報和1張翻轉海報。點開每張圖片後是生活篇、買房篇等不同場景的喪海報,並表達態度#人生不能只有這樣#。如新官方微信“如新V人生”發佈同話題微信,進行話題內容徵集。

事件至此已經成功發酵,我們知道UGC自網易去年成功的做了一波後,大部分品牌都相繼模仿,然而,真正掌握精髓的卻不多,這次如新的活動我之所以拿出來做為案例和大家討論。我覺得其中仍有值得各位運營者思考學習的地方。

——UGC核心點是文化輸出——

首先,要明確的是如新本次活動抓住了一個文化概念——喪文化。

喪其實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屬性,每個人都會喪,只是前幾年我們用雞湯來解決,當雞湯喝膩的時候,喪的也就慢慢浮出了水面。就像當年的電子競技一樣,十年前被人詬病的“網路海☆禁☆洛☆禁☆因”,現在逐漸也被人理解。而喪文化就幸運的多,沒有被誤解的太深,毀的不快。

生活環境的不同,讓已經不再年輕的90後不安起來,相比於70、80後,他們更加的焦慮與不安,沒有了分配,沒有了包辦,他們要考慮的更多,焦慮的更多,房子,工作、婚姻無形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而喪文化,真是他們發洩的途徑。

——喪文化對年輕人的影響是深入靈魂的——

這些年輕人在努力,想得到認可,卻被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拒絕,既然努力得不到回報,不如躺在地上任人發落。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這群年輕人骨子裡不甘心,在喪文化的背後其實埋藏著靈魂深處的追求和渴望。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次如新投放的態度海報文案,仔細揣摩可以看到其針對的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解讀:

1.生活篇

“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

等你適應後,再讓你苦上一輩子”

生活的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喊著不幹了,想馬上辭職的,卻還在為沒有做完的PPT努力,如果連這麼點壓力都扛不住,又怎麼征服星辰大海——“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2.掙錢篇

“掙錢是一種能力,花錢是一種技術,

你能力有限,技術卻很高。”

當能力大於技術,就被認為是坑老、花瓶?我拒絕!

——“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3.房價篇

“對於現在的高房價,

你也不用太過擔心,反正跌了你也一樣買不起 ”

當房子成為婚姻最大的絆腳石之後,這成為了年輕人的頭等大事,因為沒房就放棄了自己愛的人?——“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很多品牌認為讓年輕人喪出自我就完了,那對於品牌的傳播,品牌意義何在呢?如新就很好的處理好了這點,在讓年輕人喪的同時,把自己品牌的理念推廣出去,告訴他們人生不能只有這樣,那應該怎樣呢?堅持,努力,為了預見,更好的自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值得各位行銷者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可能認為UGC的引爆是機遇和某種巧合,誕生的,其實不然。這種成功雖然有一定運氣的元素,但品牌的策略則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如果從品牌策略來看,這次如新的UGC成功我認為是一種必然,翻看如新最近的一系列活動看得出:

微信

總之,這次如新打破傳統格局,試的一次水可謂是收穫頗豐,有一種意猶未盡的味道,如新的年輕化品牌策略下一步會給到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都拭目以待吧!

來源 | 首席行銷官

事件至此已經成功發酵,我們知道UGC自網易去年成功的做了一波後,大部分品牌都相繼模仿,然而,真正掌握精髓的卻不多,這次如新的活動我之所以拿出來做為案例和大家討論。我覺得其中仍有值得各位運營者思考學習的地方。

——UGC核心點是文化輸出——

首先,要明確的是如新本次活動抓住了一個文化概念——喪文化。

喪其實是一種狀態,是一種屬性,每個人都會喪,只是前幾年我們用雞湯來解決,當雞湯喝膩的時候,喪的也就慢慢浮出了水面。就像當年的電子競技一樣,十年前被人詬病的“網路海☆禁☆洛☆禁☆因”,現在逐漸也被人理解。而喪文化就幸運的多,沒有被誤解的太深,毀的不快。

生活環境的不同,讓已經不再年輕的90後不安起來,相比於70、80後,他們更加的焦慮與不安,沒有了分配,沒有了包辦,他們要考慮的更多,焦慮的更多,房子,工作、婚姻無形的壓力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而喪文化,真是他們發洩的途徑。

——喪文化對年輕人的影響是深入靈魂的——

這些年輕人在努力,想得到認可,卻被一次次的打擊,一次次的拒絕,既然努力得不到回報,不如躺在地上任人發落。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這群年輕人骨子裡不甘心,在喪文化的背後其實埋藏著靈魂深處的追求和渴望。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次如新投放的態度海報文案,仔細揣摩可以看到其針對的不同人群有著不同的解讀:

1.生活篇

“生活會讓你苦上一陣子

等你適應後,再讓你苦上一輩子”

生活的壓力,從四面八方襲來,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喊著不幹了,想馬上辭職的,卻還在為沒有做完的PPT努力,如果連這麼點壓力都扛不住,又怎麼征服星辰大海——“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2.掙錢篇

“掙錢是一種能力,花錢是一種技術,

你能力有限,技術卻很高。”

當能力大於技術,就被認為是坑老、花瓶?我拒絕!

——“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3.房價篇

“對於現在的高房價,

你也不用太過擔心,反正跌了你也一樣買不起 ”

當房子成為婚姻最大的絆腳石之後,這成為了年輕人的頭等大事,因為沒房就放棄了自己愛的人?——“人生不能只有這樣!”

很多品牌認為讓年輕人喪出自我就完了,那對於品牌的傳播,品牌意義何在呢?如新就很好的處理好了這點,在讓年輕人喪的同時,把自己品牌的理念推廣出去,告訴他們人生不能只有這樣,那應該怎樣呢?堅持,努力,為了預見,更好的自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值得各位行銷者注意的是,大部分人可能認為UGC的引爆是機遇和某種巧合,誕生的,其實不然。這種成功雖然有一定運氣的元素,但品牌的策略則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如果從品牌策略來看,這次如新的UGC成功我認為是一種必然,翻看如新最近的一系列活動看得出:

微信

總之,這次如新打破傳統格局,試的一次水可謂是收穫頗豐,有一種意猶未盡的味道,如新的年輕化品牌策略下一步會給到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讓我們都拭目以待吧!

來源 | 首席行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