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論書|七月推薦書單(社科類)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汪暉《別求新聲》吳兢《貞觀政要》(中華書局):《貞觀政要》主要記錄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征、房玄齡等重臣就施政問題展開的對話,

還包括一些重臣的諫議和奏疏等。貞觀年間正值唐初,唐太宗君臣的憂患意識很強,本書記錄的很多重要言論,都是治國安邦的良策,仍然值得後世執政者參考。中華書局的這個選本彙集了原書的精華,評注精彩,值得參考。

梁啟超《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學派》(北京出版社):梁啟超先生關於先秦諸子哲學的學術隨筆集,

帶有比較濃厚的演講體色彩,既講清楚了各學派的思想特點,又對其各自代表作品的原文有精彩而深入的點評與分析,並且兼顧中西哲學思想的比較綜述。雖是小書,內容卻是非常豐富,值得細讀。

(美)唐斯《戰爭中的平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部政治社會學力著,採取計量分析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論述造成戰爭中對平民的殺戮與侵害行為的原因,其得出的結論是:民主制度不僅不是確保戰爭中平民免受傷害的保護傘,反而還可能是傷害行為的助推器。作為深刻反思現代性的作品,本書可跟《民主的陰暗面》《現代性與大屠殺》等書搭配閱讀。

艾思奇《大眾哲學》(三聯書店):艾思奇先生的這本書,固然有很多明顯的時代痕跡與烙印,但是其將枯燥晦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通俗化、大眾化,並結合中國的各種實際案例本土化的嘗試及其能力,在今天來看,仍然是值得敬佩的。在官方試圖進行意識形態重建的今天,

艾思奇這樣的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熊秉元《法的經濟解釋》(東方出版社):熊秉元先生將經濟學中的諸多分析方法,引入法學分析之中的科普性隨筆集。熊先生的文章,可謂是語言淺、道理深的代表,擅長使用清晰明瞭的文字,

講述法律經濟學的種種大道理。這本書案例豐富,述評結合,煞是好看。唯一的遺憾是,跟中國的法治語境和社會現實聯繫不足,更多是西方法律經濟學的直接闡釋。

(美)邁克·大衛斯《佈滿貧民窟的星球》(三輝圖書&中信大方&中信出版社):側重於從城市地理和城市生態學的角度,展現全球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之中,遍佈城市之中的貧民窟,對於城市貧民生活境遇和城市和諧生態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作者立足于左翼的社會平等與正義思想,對上述現象進行了富含個人情感的控訴與批判,融強烈的人文關懷于學理化的分析與論述之中,引人深思。

(英)法爾宗《電影院裡的哲學課》(新華出版社):借助於幾百部西方電影的串講點評,從容揭示這些電影所展現的西方哲學文化意蘊,從柏拉圖的洞穴隱喻,到自我與個人身份認同,再到諸多道德、社會、政治和技術哲學理論,以電影講哲學,以哲學析電影。雖因面面俱到導致深度不足,但對於電影和哲學入門者來說,可謂上佳讀物。

吳飛《人倫的“解體”》(三聯書店):採取思想史譜系梳理與中西比較研究的方式,探尋西方學界對人倫問題的三大反思——母系社會、亂☆禁☆倫禁忌和弑父弑君的思想溯源,並跟中國父子、夫妻、君臣這三綱的來源及其反動展開對比,指出現代中國肇始於西方思想的人倫批判未能正視西方的人倫傳統。你可以不贊同作者立場,但應對其梳理的功力表示敬意。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民主之門》(浦睿文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主副書名有些過大,本書講述的並不是民主制度和“一人一票”制在美國的發源史,而是記錄美國從單純的“一人一票”,到每個人的投票享有人口比例意義上的平等權這一重大事件。從可讀性角度而言,文字略顯枯燥,但敘述完整,其展現出的美國民主變革的路徑依賴與艱辛歷程,對本國民主發展具備參考意義。

(埃及)薩米爾·阿明《人民的春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埃及左翼學者阿明分析2011年阿拉伯革命的歷史淵源、爆發成因和未來走向的力著。他以清晰的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政治立場,系統梳理了帝國主義、強權政治和西方經濟利益操控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歷史、當今與未來,對當今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化、民粹主義化和西方主導化,提出了強烈的批判,讓人敬服。

鄭非《帝國的分裂》(新民說&廣西師大出版社):梳理美國獨立戰爭成因和全過程的力著,以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的筆法,從內在政治制度衝突、經濟利益衝突和政治倫理衝突等多個方面,探討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源。作者兼具全球史視野和國際比較政治的眼光,從其論述中,可以管窺當時的全球局勢與政治生態。本書也非常值得當今擁有二元或多元機制的國家參考。

(德)漢斯·約阿斯、克內布林《戰爭與社會思想》(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一本系統對戰爭發生機制的社會理論進行梳理的學術論著,第一作者漢斯.約阿斯是繼哈貝馬斯之後德國社會學界的領軍人物。本書從17世紀的霍布斯一直講到當代的斯考切波和邁克爾.曼,詳細考察戰爭與現代性之間的關聯,在中國讀者熟悉的諸多西方學者之外,也重點分析了桑巴特、欣策等德國學者的思想。

周曉虹等《中國體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體驗”是周曉虹老師繼“文化反哺”之後,提出的又一原創性☆禁☆學術概念,主要代指中國在迅速重新崛起的進程之中,呈現出的一種獨特的社會心態、價值取向與情感變遷。這本書就是系統闡述轉型進程中的“中國體驗”內涵的專著,從價值觀、情愛觀、生活取向、人際關係、精神追求等多個方面,闡述當下中國社會生態所呈現出的面貌,既有細緻的學術對話與理論關照,又有豐富的經驗材料支撐和人文關懷的面向。非常值得一讀。

謝國楨《兩漢社會生活概述》(北京出版社):儘管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低級錯誤,其論述主導思想也帶有明顯的特定時代痕跡,但謝國楨先生在這本書裡,仍然以簡明清晰的筆法,論述了兩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概況,其搜集的史料相當全面,尤其注重與最新考古發掘文物和出土文獻的結合與互相映證。這樣一本小書,在今天仍然有其獨特價值,值得細讀。

龔傑《王艮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嚴格基於王艮及其後學留下的第一手作品和文字資料,為讀者還原王艮的思想面貌和要點精髓,同時順帶介紹了泰州學派的整體思想特點和代表性☆禁☆學者的生平思想狀況。架構清晰,文字質樸,一冊在手,足可一窺王艮與泰州學派思想之精華。

姚星亮《汙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從戈夫曼的汙名理論出發,詳細梳理過往國內外關於汙名的各種研究,並結合作者接觸到的古今中外的各種社會現實與實際案例,對汙名理論進行辨析、補充與完善。儘管相關分析還略顯零亂和碎片化,其在理論與經驗事實之間連接的邏輯性還不夠系統和準確,但這種學術主體性的自覺與嘗試,還是值得鼓勵與讚賞。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七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

展現全球飛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之中,遍佈城市之中的貧民窟,對於城市貧民生活境遇和城市和諧生態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作者立足于左翼的社會平等與正義思想,對上述現象進行了富含個人情感的控訴與批判,融強烈的人文關懷于學理化的分析與論述之中,引人深思。

(英)法爾宗《電影院裡的哲學課》(新華出版社):借助於幾百部西方電影的串講點評,從容揭示這些電影所展現的西方哲學文化意蘊,從柏拉圖的洞穴隱喻,到自我與個人身份認同,再到諸多道德、社會、政治和技術哲學理論,以電影講哲學,以哲學析電影。雖因面面俱到導致深度不足,但對於電影和哲學入門者來說,可謂上佳讀物。

吳飛《人倫的“解體”》(三聯書店):採取思想史譜系梳理與中西比較研究的方式,探尋西方學界對人倫問題的三大反思——母系社會、亂☆禁☆倫禁忌和弑父弑君的思想溯源,並跟中國父子、夫妻、君臣這三綱的來源及其反動展開對比,指出現代中國肇始於西方思想的人倫批判未能正視西方的人倫傳統。你可以不贊同作者立場,但應對其梳理的功力表示敬意。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民主之門》(浦睿文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主副書名有些過大,本書講述的並不是民主制度和“一人一票”制在美國的發源史,而是記錄美國從單純的“一人一票”,到每個人的投票享有人口比例意義上的平等權這一重大事件。從可讀性角度而言,文字略顯枯燥,但敘述完整,其展現出的美國民主變革的路徑依賴與艱辛歷程,對本國民主發展具備參考意義。

(埃及)薩米爾·阿明《人民的春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埃及左翼學者阿明分析2011年阿拉伯革命的歷史淵源、爆發成因和未來走向的力著。他以清晰的反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政治立場,系統梳理了帝國主義、強權政治和西方經濟利益操控下的阿拉伯世界的歷史、當今與未來,對當今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化、民粹主義化和西方主導化,提出了強烈的批判,讓人敬服。

鄭非《帝國的分裂》(新民說&廣西師大出版社):梳理美國獨立戰爭成因和全過程的力著,以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的筆法,從內在政治制度衝突、經濟利益衝突和政治倫理衝突等多個方面,探討美國獨立戰爭的起源。作者兼具全球史視野和國際比較政治的眼光,從其論述中,可以管窺當時的全球局勢與政治生態。本書也非常值得當今擁有二元或多元機制的國家參考。

(德)漢斯·約阿斯、克內布林《戰爭與社會思想》(華東師大出版社&六點圖書):一本系統對戰爭發生機制的社會理論進行梳理的學術論著,第一作者漢斯.約阿斯是繼哈貝馬斯之後德國社會學界的領軍人物。本書從17世紀的霍布斯一直講到當代的斯考切波和邁克爾.曼,詳細考察戰爭與現代性之間的關聯,在中國讀者熟悉的諸多西方學者之外,也重點分析了桑巴特、欣策等德國學者的思想。

周曉虹等《中國體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體驗”是周曉虹老師繼“文化反哺”之後,提出的又一原創性☆禁☆學術概念,主要代指中國在迅速重新崛起的進程之中,呈現出的一種獨特的社會心態、價值取向與情感變遷。這本書就是系統闡述轉型進程中的“中國體驗”內涵的專著,從價值觀、情愛觀、生活取向、人際關係、精神追求等多個方面,闡述當下中國社會生態所呈現出的面貌,既有細緻的學術對話與理論關照,又有豐富的經驗材料支撐和人文關懷的面向。非常值得一讀。

謝國楨《兩漢社會生活概述》(北京出版社):儘管存在一些顯而易見的低級錯誤,其論述主導思想也帶有明顯的特定時代痕跡,但謝國楨先生在這本書裡,仍然以簡明清晰的筆法,論述了兩漢時期的社會生活概況,其搜集的史料相當全面,尤其注重與最新考古發掘文物和出土文獻的結合與互相映證。這樣一本小書,在今天仍然有其獨特價值,值得細讀。

龔傑《王艮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嚴格基於王艮及其後學留下的第一手作品和文字資料,為讀者還原王艮的思想面貌和要點精髓,同時順帶介紹了泰州學派的整體思想特點和代表性☆禁☆學者的生平思想狀況。架構清晰,文字質樸,一冊在手,足可一窺王艮與泰州學派思想之精華。

姚星亮《汙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從戈夫曼的汙名理論出發,詳細梳理過往國內外關於汙名的各種研究,並結合作者接觸到的古今中外的各種社會現實與實際案例,對汙名理論進行辨析、補充與完善。儘管相關分析還略顯零亂和碎片化,其在理論與經驗事實之間連接的邏輯性還不夠系統和準確,但這種學術主體性的自覺與嘗試,還是值得鼓勵與讚賞。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七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社科類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這裡是:蓑翁論書,微信號:wengonbooks

@江海一蓑翁 的個人原創作品發佈平臺,從書出發,暢談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與藝術,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轉載、合作或其他事宜可郵件24627449@qq.com或者加我私人微信號:batongyang(注明“蓑翁論書”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