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職務高就一定對嗎?我可能遇到了一個假的領導!

作者:自由派;

部隊有句俗話:“部隊是所大學校,不論進去是什麼樣子,出來都是好樣子。”踏入部隊後,期間多次參加學習培訓,也調整輪換了多個單位,我也一直堅定地認為,換一所單位就是換一所學校,

換一任領導就是換一任老師。因為不同單位有著不同的傳統作風,不同領導有著不同的品格魅力。說實在話,在我軍旅成長的路上,我遇到過賜給我知遇之恩、教過我成長成才、給予我關心關懷的領導,我一直心懷感動、感激和感恩。然而,當我遇到這樣一位領導,我發現我的覺悟很“低”。

事例一:一段時間來,機關個別同志出現了上班遲到早退、周末節假日為了睡個懶覺開飯不集合的現象。一次週末,該領導作為值班領導,看到這一情況後大為惱火,當即對著我們這些在位的同志發了一通脾氣,開飯時候延遲了十多分鐘。然而這話該說給誰聽的呢,沒到位的同志沒在現場呀。好吧,這還只是一場“預熱賽”,

週一交班會上,這又成為一個由頭,被大書特書,圍繞著這一話題,該領導舉事實、講道理、提要求,一番“我們是部隊,部隊就該講紀律;我們是軍人,軍人就要有樣子;軍隊是特殊武裝集團,不是地方的散兵游勇,凡事要服從部隊制度規定,不能隨意任性,什麼活動想來就來、不想來就不參加……”長篇大論講了四五十分鐘,又一次讓周交班會嚴重超時。

很快機關業務部門也採取了措施,上下班時進行點名,不在位的交班時通報,週末沒出現在集合隊伍裡的,從年度休假中扣除假期。於是,他很滿意,又一次交班會上,對業務部門主動作為、對各項秩序正常有序給予了認同和表揚。然而,他本人呢,飯後喜歡在池塘邊喂喂魚,不經意就忘了時間,

機關幹部呈送檔遲遲在辦公室等不到他,有些急件直接拿到池塘邊;他喜歡運動,堅持鍛煉,特別是對打乒乓球情有獨鍾,跑完步後總要打上幾局,才感到酣暢淋漓,這一愛好造成了,即便是作為當班的值班首長,他也不會準時出現在晚飯前集合的隊伍前,使得值班員每次都要打電話請示有沒有什麼工作安排。

事例二:有兩位同事,兩人中有一位元剛調入單位時。

作為一個初來乍到的“新同志”,該同志很謙虛低調,幹工作也很主動,因而承擔了很多工作。然而,一年過去了,崗位發生了調整,該同志因為表現不錯就在崗位上納了編,而另一個同志也官升一級,但調整到了隔壁辦公室。沒想到,崗位調整後,那個老兄竟還有著“分工不分家”的大政工理念,有事沒事總把一些工作交給他處理。剛開始,他也都照單全收,可時間一長,他自身的工作就不少,再加上隔壁事無巨細的工作接踵而至,他也有心無力、累得不行。他找隔壁的談心,反映情況,卻並無好轉。問題一累積,後來就發生了爭吵。

沒想到“惡人先告狀”,對方主動找領導打小報告,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領導卻找到他,又是一番說理教育。一入題就講:“你最近精神狀態不好呀,工作成效也不如以前了。”他則想:“一個人幹兩個辦公室的活,事不少,加班熬夜,轉軸轉,精神狀態還能好的了?工作不出紕漏已經不錯了。”當然,領導並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講尊重、講戰友情、講共事的不易以及為人做事的種種。該領導講得很有感情,也很有水準,沒有批評卻無時無刻不在批評,讓他心感慚愧,並保證一定會努力工作、主動擔當、多出成績。

事例三: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不少幹部面臨進退走留問題。由於每個人及背後的家庭情況不同,大家對走留的態度也不相同。在改革強軍教育中,該領導生動地講了一個事例:“當年百萬裁軍的‘主刀人’、時任副總參謀長的何正文,裁軍先從自己的子女‘開刀’,推動了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作為單位主官,我一定會顧大局、守規矩、有擔當、作表率,叫走就走、叫留就留,堅決服從,絕二無話。”聽了他的表態,官兵頓時感覺領導都樹起了標杆,紛紛表示服從改革大局。個別同志言辭中沒有“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字句的,按他的指示被堅決退回回爐。

當上級領導找他談話,表示今年要安排他轉業後,他竟拍案而起,憤憤不平地說這不公平,憑藉他的口才,脫稿講了自己這些年的不容易,自己這些年作出的貢獻,自己的能力如何等等。這事後來在不少單位傳開,不是因為他的口才,而是不理解他的行動。再後來,他回單位辦理轉業手續,竟聽到一貫要求我們“積極進取、爭取作為”的他說出這樣的話:“到了地方也不指望有什麼發展了,找個輕閒的崗位養養老就行。” 我們沒說什麼,心裡卻百感交集,更多的則是看不起。

其實,關於他的事例還有不少,比如他具有預判能力,每次上級開會明確工作或者檢查發現問題後,他都會說:“領導講的工作我們是不是早部署過,我說的和領導說的是不是大同小異,大家為什麼幹不好呢……”似乎問題都在我們官兵身上,而單位出了成績則全是他的成績。我們的官兵不免議論:為什麼無論什麼事,我們這位領導都說得對呢?

當前,各級都強調以上率下,領導的責任更是帶部隊培育人。對此,我們希望各級領導不能只拿手電照別人不照己,嚴別人不嚴己,只動嘴角皮子沒有行動。而我們喜歡敢站排頭作表率、言行一致敢擔當、感同身受關愛人的好領導。

再加上隔壁事無巨細的工作接踵而至,他也有心無力、累得不行。他找隔壁的談心,反映情況,卻並無好轉。問題一累積,後來就發生了爭吵。

沒想到“惡人先告狀”,對方主動找領導打小報告,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但領導卻找到他,又是一番說理教育。一入題就講:“你最近精神狀態不好呀,工作成效也不如以前了。”他則想:“一個人幹兩個辦公室的活,事不少,加班熬夜,轉軸轉,精神狀態還能好的了?工作不出紕漏已經不錯了。”當然,領導並不知道他的想法,只是一味地講尊重、講戰友情、講共事的不易以及為人做事的種種。該領導講得很有感情,也很有水準,沒有批評卻無時無刻不在批評,讓他心感慚愧,並保證一定會努力工作、主動擔當、多出成績。

事例三: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不少幹部面臨進退走留問題。由於每個人及背後的家庭情況不同,大家對走留的態度也不相同。在改革強軍教育中,該領導生動地講了一個事例:“當年百萬裁軍的‘主刀人’、時任副總參謀長的何正文,裁軍先從自己的子女‘開刀’,推動了改革任務的順利完成。

“作為單位主官,我一定會顧大局、守規矩、有擔當、作表率,叫走就走、叫留就留,堅決服從,絕二無話。”聽了他的表態,官兵頓時感覺領導都樹起了標杆,紛紛表示服從改革大局。個別同志言辭中沒有“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字句的,按他的指示被堅決退回回爐。

當上級領導找他談話,表示今年要安排他轉業後,他竟拍案而起,憤憤不平地說這不公平,憑藉他的口才,脫稿講了自己這些年的不容易,自己這些年作出的貢獻,自己的能力如何等等。這事後來在不少單位傳開,不是因為他的口才,而是不理解他的行動。再後來,他回單位辦理轉業手續,竟聽到一貫要求我們“積極進取、爭取作為”的他說出這樣的話:“到了地方也不指望有什麼發展了,找個輕閒的崗位養養老就行。” 我們沒說什麼,心裡卻百感交集,更多的則是看不起。

其實,關於他的事例還有不少,比如他具有預判能力,每次上級開會明確工作或者檢查發現問題後,他都會說:“領導講的工作我們是不是早部署過,我說的和領導說的是不是大同小異,大家為什麼幹不好呢……”似乎問題都在我們官兵身上,而單位出了成績則全是他的成績。我們的官兵不免議論:為什麼無論什麼事,我們這位領導都說得對呢?

當前,各級都強調以上率下,領導的責任更是帶部隊培育人。對此,我們希望各級領導不能只拿手電照別人不照己,嚴別人不嚴己,只動嘴角皮子沒有行動。而我們喜歡敢站排頭作表率、言行一致敢擔當、感同身受關愛人的好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