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是《戰狼2》成就了國產電影票房新高?

為什麼是《戰狼2》成就了國產電影票房新高?

2017-08-08 21:07人民日報評論-任姍姍

不論英雄還是普通人,不論崇高還是平凡,不論淺唱低吟還是動情燃燒,都是書寫“中國故事”的一份子。

上映12天,

《戰狼Ⅱ》以34億元,登頂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不論最終定格在什麼數字,陽剛硬派的《戰狼Ⅱ》已經刷新了產業高點,也將電影對“中國故事”的書寫,放在了新的語境。

解碼《戰狼Ⅱ》,我們一定繞不過它好萊塢動作類型片的視聽語言。宏大的場面、逼真的特效、淩厲的剪輯、酣暢淋漓的動作設計,

形成了與好萊塢大片不相上下的工業水準。從抵押房產的堅持,到為一個鏡頭連續跳海26次的執著,再到坦克、飛機道具要求逼真的嚴格,都標注著《戰狼Ⅱ》的工匠精神和製作良心。

也要看到,不論如何貼近好萊塢的外形,《戰狼Ⅱ》塑造的依然是中國主旋律的魂。《戰狼Ⅱ》塑造了冷鋒這個非典型的中國軍人形象,他鐵血卻不冷酷,重感情有情趣,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謀,

闡釋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傳遞出中國的國家形象與國家價值。

儘管故事還可以完善,細節上也還可以打磨,但這部影片仍然用以上兩點,切中觀眾的心弦,創造了票房奇跡。《戰狼Ⅱ》的熱映啟示我們,世界正在獎勵認真的人,拍好主旋律電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號就萬事大吉,正確的打開方式仍然是用心製作。

電影是造夢的藝術。真實的世界好比汪洋大海,

電影人借由鏡頭築壩養魚,這夢的內外連綿相通。如果說15年前,一部《英雄》以超過2億的票房,“真正拉開了中國大片的序幕”。那麼15年後的這個夏天,《戰狼Ⅱ》如同又一顆探路石,測試了中國電影市場的深度,也再次驗證了中國電影與觀眾、與時代一脈相連的命運。海外撤僑,曾經在現實中激起人們“親吻大地”的感動,今天在螢屏上一樣引發觀影熱潮,說明生活在中國崛起的時代,
不缺乏精彩的故事,缺乏的是精彩的講述。

從《建國大業》《唐山大地震》《雲水謠》到《集結號》《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建軍大業》,這一個又一個“中國故事”讓我們感動與驚喜、震撼與仰望。在這個被命名為主旋律的影像世界裡,有命運與時代的激烈衝撞,有雖九死其尤未悔的價值追求,有以明麗的光芒照亮的人性角落;那些英雄們苦度長夜的智慧與堅韌,是我們在這個喧囂世界永不迷失的石路,

是我們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涉渡之舟。那些平凡英雄的命運軌跡,對美好的追求,對真與善的守護,對夢想的接力,無不回應著大時代的呼吸與脈動。

無論何時,人類對故事的需求都是不可饜足的。而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故事的生產常常跑在了價值和思想的前面。但我們依然不放棄,在大銀幕尋找感動與力量。美學家蘇珊•桑塔格曾將電影比作一種“世界觀”。這塊大銀幕,既是撫慰情感的心靈雞湯,社會歷史的萬花筒,也是“鐵盒子裡的大使”,民族國家的面孔。歸根到底,它既是藝術也是生活。從這個層面看,再宏大的價值,再宏闊的命題,如果失去了對當下生活的觸摸,失去了對時代人心的描摹,也不過是脫離了土壤的花朵。而只有那些生長在大時代脈絡上的故事,才能夠真正直抵人心。

是的,電影的觸角最終指向人。不論英雄還是普通人,不論崇高還是平凡,不論淺唱低吟還是動情燃燒,都是書寫“中國故事”的一份子,都期待這書寫許下為我們許下一個光明朗照的未來。

故事的生產常常跑在了價值和思想的前面。但我們依然不放棄,在大銀幕尋找感動與力量。美學家蘇珊•桑塔格曾將電影比作一種“世界觀”。這塊大銀幕,既是撫慰情感的心靈雞湯,社會歷史的萬花筒,也是“鐵盒子裡的大使”,民族國家的面孔。歸根到底,它既是藝術也是生活。從這個層面看,再宏大的價值,再宏闊的命題,如果失去了對當下生活的觸摸,失去了對時代人心的描摹,也不過是脫離了土壤的花朵。而只有那些生長在大時代脈絡上的故事,才能夠真正直抵人心。

是的,電影的觸角最終指向人。不論英雄還是普通人,不論崇高還是平凡,不論淺唱低吟還是動情燃燒,都是書寫“中國故事”的一份子,都期待這書寫許下為我們許下一個光明朗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