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談到大資料隱私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什麼?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大舉來臨,各行各業都已經被人工智慧技術深刻地改變,而作為目前階段人工智慧技術的根基,大資料系統受到的重視也無以復加的提升。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統計,

隨著大資料系統的成熟,全球超過60%的電信運營商已開始投資大資料,以期借助大資料技術實現從網路資產經營到資料資產經營的轉型,而資料開放是實現這一轉型的關鍵舉措。但與此同時,隨著資料的逐步開放,其所帶來的資料安全與隱私保護等問題也日益呈現,其中,最近華為與騰訊之間的“使用者資料隱私之爭”可謂是熱門話題之一。

事情的經過倒並沒有人們猜測的那麼複雜:騰訊表示榮耀Magic侵犯了騰訊和使用者的資料,而華為則堅持認為所有資料都屬於使用者,並且已經獲得了用戶的授權。這樣一來,如果說這場紛爭的焦點是“華為與騰訊間的大資料糾紛”,倒不如說本質上是“大資料究竟歸誰所有”。

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在大資料時代,使用者的隱私資料可以說是核心,但這些個人隱私終究是屬於用戶自己的,這就意味著資料也應該歸使用者所有。如果不是用戶在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千千萬萬的資料流程,大資料系統也就不會存在了,因此道理是淺顯易懂的:資料應歸屬於使用者本人,任何企業在使用這些資料之前都應當獲得使用者的授權。

華為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也給出了明確的答覆:“所有的資料都應該屬於使用者,

而不是騰訊或者榮耀Magic”,華為方面表示榮耀Magic獲取的資料都經過了使用者授權。而榮耀Magic的用戶也都清楚的表示,拿到手機後會跳出一個授權合約以及應用許可權開關,可以自主選擇智慧助手的開關。如果關閉這個功能,榮耀Magic手機就是一台普通的智慧手機了。在後續使用過程中也可以隨時在設置裡面打開這個功能。

因此,是否開啟智慧助手功能、是否讓手機調用自己資料,是使用者自己說了算的,也就是將隱私資料是否被調用的權利交給用戶自己,從這點也再次印證了華為“所有的資料都應該屬於使用者”的說法。並且,華為還在各個業務部門中設立了網路安全與使用者隱私保護辦公室,以確保用戶隱私等敏感性資料的安全性。從華為與騰訊本輪的糾紛中也可以看出,

大資料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而與大資料相關的個人資料隱私安全問題也愈加應該得到人們的重視,這也將是大資料安全與隱私解決方案需要面對的另一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