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轉基因三文魚首登人類餐桌 轉基因食品到底能吃不?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山夕團隊 黨以凡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路資訊中心

轉基因食品自誕生至今,我們已不陌生,但大多數消費者或因安全或因價格,往往仍舊選擇非轉基因食品。

不過隨著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看法也在逐步改觀,不再像幾年前一樣談“轉”色變,而市面上的轉基因食品也趨於多樣,從單一的轉基因作物食品,已發展到了轉基因動物食品。

2015年美國批准轉基因三文魚可供人類食用,時隔兩年,轉基因三文魚終於在加拿大完成了首次銷售,據悉,這種轉基因三文魚在寒冷情況下也能快速生長,只要18個月就能長大,而且個頭也比同類非轉基因三文魚要大,

因而可以更快、更多地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

轉基因三文魚與正常大小的三文魚(來源網路)

轉基因三文魚進入市場實為轉基因食品的一大飛躍,畢竟從它被批准食用,到真正進入市場,歷盡了兩年的艱辛,可謂一波多折,

實屬不易。

那麼轉基因食品為什麼會受到如此阻力呢?我們可以先來瞭解一下轉基因食品的發展史。

轉基因食品的“進化”史

1983年首例轉基因作物在美國問世。1986年轉基因作物走出實驗室,經美國政府批准在田間進行種植試驗。1994年5月18日,美國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正式批准了第一種轉基因作物——番茄上市銷售,但必須有特別注明,由此開創轉基因植物商業的先河。

美國加州基因公司利用他們獲得專利的生物基因技術,將番茄中引起腐爛的基因加以複製之後,再重新以顛倒的方向注回番茄,因而中止了番茄內腐爛過程。

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在任何農作物上面,也可以將其中任何不佳的特質除掉。由於這種番茄不易腐爛,不僅便於運輸、貯藏,還可使其留在植株成長更長時間,充分吸收陽光,完全成熟後再運到市場銷售,能保存良久並仍然具有“夏日成熟的滋味”。

這種技術可以運用在任何農作物上面,也可以將作物中任何不佳的特質除掉。

轉基因番茄

轉基因技術顯著的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因而得到了迅速的推廣,並且成為目前普遍應用的良種培育技術。到2000年,

全世界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4420萬公頃,其中,大豆占58%;玉米占23%%;棉花占12%。在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總產量中,美國占68%。

轉基因食品在我國的發展

我國從1997年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目前已批准了8個品種的轉基因大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現在我國獲批安全證書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而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業化種植;批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證書。

至於轉基因動物食品,目前全球僅有我們前文提到的加拿大一國。

轉基因作物其實從一出世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反對者從食品安全、基因擴散、生態失衡等角度提出了反對意見;而造成者也言之有據地一一加以反駁。關於轉基因食品利弊的爭論還在持續,尚無結論。至少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轉基因作物及食品會導致危害人體、動物、植物及危害生態環境的後果,也沒有一例消費者因食用轉基因食品而導致健康損害的報告。

時至今日,我們已能逐步跳脫當初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正視轉基因食品對於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而目前對於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但尚處研發階段的轉Bt基因抗蟲水稻,那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水稻呢?科學家說這種水稻可以安全食用,是真的嗎?

轉Bt基因抗蟲水稻

Bt蛋白是蘇雲金芽胞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產生的一類蛋白質。其以安全高效等優點成為目前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一類微生物殺蟲劑,是當前轉基因抗蟲水稻主要的外源基因產物,作為農藥防治害蟲安全使用已有近100年的歷史。

從Bt蛋白到毒性蛋白再到產生殺蟲效果須經過兩個過程:

1.Bt蛋白在鹼性環境中被蛋白酶水解,產生有活性的毒素蛋白;

2.昆蟲中腸上皮細胞中存在的特異性受體(只存在於特定昆蟲體內)同毒素蛋白結合,從而使昆蟲腸道細胞膜穿孔,破壞細胞滲透平衡,細胞膨脹並溶解,最終導致昆蟲死亡。

Bt蛋白作用機理示意圖

而人類消化道上皮細胞沒有可以同毒素蛋白結合的受體(該受體只存在於特定昆蟲體內),即使Bt蛋白順利水解,產生的毒素蛋白,沒有可以結合的受體,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這種轉基因水稻對於人體是無害的。

更何況,我國對轉基因的研究和應用管理非常嚴格,完全可以說,即使不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國家,也一定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早先在1996年,農業部就發佈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後來在2001年,國務院頒佈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活動進行全過程安全管理。

現在,農業部每年還會組織各地方相關部門對科研單位和種子公司種植的試驗及繁殖材料取樣進行轉基因檢測,以杜絕轉基因材料的濫種和非法擴散。由此可見,我國對轉基因的審批和監管是非常謹慎和嚴格的。

我國轉基因作物管理大致流程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化學農藥和肥料日益濫用的問題。農藥需求量更小的轉基因棉花,化肥需求量更少的轉基因玉米,甚至灌溉需求量更少的轉基因水稻……科學家們正是希望通過推廣這些轉基因農作物,為我國的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對資源更加有效的利用,提供一劑良藥。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的安全證書。

至於轉基因動物食品,目前全球僅有我們前文提到的加拿大一國。

轉基因作物其實從一出世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

反對者從食品安全、基因擴散、生態失衡等角度提出了反對意見;而造成者也言之有據地一一加以反駁。關於轉基因食品利弊的爭論還在持續,尚無結論。至少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轉基因作物及食品會導致危害人體、動物、植物及危害生態環境的後果,也沒有一例消費者因食用轉基因食品而導致健康損害的報告。

時至今日,我們已能逐步跳脫當初對轉基因食品的恐懼,正視轉基因食品對於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而目前對於我國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但尚處研發階段的轉Bt基因抗蟲水稻,那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水稻呢?科學家說這種水稻可以安全食用,是真的嗎?

轉Bt基因抗蟲水稻

Bt蛋白是蘇雲金芽胞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產生的一類蛋白質。其以安全高效等優點成為目前產量最大、應用最廣的一類微生物殺蟲劑,是當前轉基因抗蟲水稻主要的外源基因產物,作為農藥防治害蟲安全使用已有近100年的歷史。

從Bt蛋白到毒性蛋白再到產生殺蟲效果須經過兩個過程:

1.Bt蛋白在鹼性環境中被蛋白酶水解,產生有活性的毒素蛋白;

2.昆蟲中腸上皮細胞中存在的特異性受體(只存在於特定昆蟲體內)同毒素蛋白結合,從而使昆蟲腸道細胞膜穿孔,破壞細胞滲透平衡,細胞膨脹並溶解,最終導致昆蟲死亡。

Bt蛋白作用機理示意圖

而人類消化道上皮細胞沒有可以同毒素蛋白結合的受體(該受體只存在於特定昆蟲體內),即使Bt蛋白順利水解,產生的毒素蛋白,沒有可以結合的受體,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這種轉基因水稻對於人體是無害的。

更何況,我國對轉基因的研究和應用管理非常嚴格,完全可以說,即使不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國家,也一定是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早先在1996年,農業部就發佈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後來在2001年,國務院頒佈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試驗、生產、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活動進行全過程安全管理。

現在,農業部每年還會組織各地方相關部門對科研單位和種子公司種植的試驗及繁殖材料取樣進行轉基因檢測,以杜絕轉基因材料的濫種和非法擴散。由此可見,我國對轉基因的審批和監管是非常謹慎和嚴格的。

我國轉基因作物管理大致流程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面臨著化學農藥和肥料日益濫用的問題。農藥需求量更小的轉基因棉花,化肥需求量更少的轉基因玉米,甚至灌溉需求量更少的轉基因水稻……科學家們正是希望通過推廣這些轉基因農作物,為我國的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對資源更加有效的利用,提供一劑良藥。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