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物」一代宗師葉問的傳奇故事

摘要

他是美國“功夫之王”李小龍的師傅,他也是桃李滿天下的武術大家;他是謙謙君子,他也是武林俠客。他就是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

一代宗師葉問

電影《葉問》和《一代宗師》等多部經典電影轟動全球華人圈,不但引發持續不斷的中國功夫熱,同時也讓葉問和他的功夫名揚海內外。

在詠春拳發展的歷史裡,葉問是功不可沒的一位,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發揚詠春拳,居功至偉。葉問作為詠春拳的一代宗師,其名聲早已在海內外耳熟能詳。

今日很多國際有名的詠春拳師,如香港的“講手王”黃淳梁、美國的“功夫之王”李小龍、澳大利亞的詠春拳大師張卓慶等都出自葉問門下,可謂桃李滿天下。

《葉問3》劇組在葉問故里南海獅山鎮舉行首映發佈會

佛山市政協常委、佛山市民建副主委、佛山武協名譽會長梁永流認為,

除武術外,葉問最大的閃光點莫過於他隱忍和淡然的人性,那是無數人一生都追求不到的,那是一個真正的謙謙君子道德義士最高尚的品質,是武林人“俠客”情懷的最佳詮釋。

那麼現實生活中的葉問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今天,發哥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元詠春一代宗師。

“桑園葉姓”大少爺

葉問本名葉繼問,祖籍南海獅山羅村聯興村,

祖居位於佛山福賢路,號稱“桑園”,為佛山一大家,桑園內占地甚廣,大屋連綿達數條街位,大門在左側,為佛山著名的茶樓(俗稱港式飲茶)“桃園居”,隔鄰為全佛山最著名的餅食店“公興隆”,該店以芝麻餅見稱。“桑園葉姓”在佛山,可說是無人不知。”

葉問銅像

實際上,葉問出生於1899年。1949年因為去香港投靠表姐,葉問留下妻子及三名年幼兒女,利用通行證,與大女兒先到澳門,後再到香港。葉問生前從來不說之前在大陸的事,甚至連兒女都不知道。來港後換取身份證時,他自己改名葉溢,而且虛報生於1893年。

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在上學讀書之餘,他愛上了傳統武術,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

十六歲那年,葉問遠離南海縣,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後隨梁壁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成為真正的武術家。

還有一種說法,葉問當初遇見梁壁,欲與他比武,但無論葉問如何進攻都被他一一化解。葉問一問,方知原來這是師叔梁壁。被譽為中國四大鎮的佛山,每年都流行“秋色”遊行盛會,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推動詠春發揚光大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經好友李民的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于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葉問1968年收梁挺為“封門弟子”,在餘下幾年裡不斷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梁挺,並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發展遍佈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體部門邀請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國際詠春中國總部,通過國內合法機構身份,將原傳統師門授業方式、調整為現代培訓授業方式,進行《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傳揚,至今已培養出一批批新晉,承擔起國內WT詠春拳傳揚、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

功夫巨星李小龍與葉問師傅

葉問的弟子都表示願意追隨終身。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伍燦為助教,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鄒子傳於此時加入。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與棍。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因此,葉問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葉問在眾弟子的同心協助下,先後在香港創立了詠春體育會和葉問國術總會,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展的基礎。

終成一代宗師

由於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民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武德人品以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蹟,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葉問紀念館

為了更好的紀念葉問大師、佛山市投鉅資建設葉問紀念館,得到了海內外華人華僑的積極回應,占地面積達800平方米的葉問紀念館於2012年1月14日正式開館。紀念館分為祠堂和民居兩組建築,是一座典型的民末建築:灰色的牆身、色彩明快的滿洲窗、精雕細琢的山花,陶塑、壁畫色彩煥然一新,獨具中西合璧的嶺南風味。不僅我們能回味葉問的舊日居所,暢想一代宗師的日常生活,還能瞭解葉問教授徒弟、練習詠春、為人處世的許多故事。

紀念館內陳列出葉問使用過的物品和詠春拳的歷史記錄、拳術知識、歷代名師介紹相關照片等資料,木人樁、八斬刀等相關器械。同時掛滿了葉問的成長史和一些電影,電視劇的扮演者的照片,還有一些葉問在練詠春拳的視頻,視頻的時間雖然非常短暫,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到葉問練習詠春拳時候的颯爽英姿。保留這些珍貴的視頻照片,為後世傳播葉問精神,發揚詠春拳有著極大的推動意義。

世界詠春大賽

葉問紀念館除具有旅遊景點的功能外,還將作為詠春拳的習練基地。目前國內外不少習武師傅慕名來佛山學習正宗詠春拳,包括葉問之子葉准和其徒弟都會受邀前來演武廳傳授詠春拳技藝。羅村在葉問紀念館建成後把其作為當地旅遊文化產業進行推廣,讓市民到此參觀、尋根、展示、交流以及習練正統詠春拳。羅村把握自身獨有的文化底蘊,以文化拉動經濟、推動發展,這正是文化更深層次的作用。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葉問紀念館有著關於葉問的所有資料,承載著佛山的功夫文化,向全世界武術愛好者和旅遊者展現著“中國功夫“獨一無二的魅力。

作者| 蔡劍 佛武宣

編輯 | 小依

我系發哥!專程為你發佈廣東地界內的大件事!記得戳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以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藝,每年遊行都是人山人海,更有來自外鄉遊客。

推動詠春發揚光大

1949年,葉問來到香港,經好友李民的推介,認識飯店公會理事長梁相,梁相也是武術愛好者,曾習龍形摩橋,得知葉問為詠春拳陳華順門人,即行拜師學技,並請葉問在九龍深水埗大街的飯店公會公開傳授,當時除李民、梁相外,尚有駱耀以及其外甥盧文錦等,不到十人,而李民與葉問早已是世好,可說是亦師亦友,以後有葉步青、徐尚田等相繼投入,由於求技者日漸增加,當時投入學技的,以九龍巴士同人為最,由於求學詠春拳技連綿不斷,為了有更大的空間和場地,葉問再三遷換場地于九龍利達街、李鄭屋村、九龍興業大廈,並分出晚間若干時段,到香港荷李活道執教,使詠春拳技推遍九港九每個角落。

葉問1968年收梁挺為“封門弟子”,在餘下幾年裡不斷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梁挺,並將當時“詠春體育會”班徒交與梁挺繼續教授並委以詠春體育會總教練職務;及後由梁挺所發展出來的《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發展遍佈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4000多個支部,子弟門人近200萬之眾,蜚聲國際、載譽全球;及至2012年受深圳文體部門邀請在位於深圳大梅沙的國際詠春中國總部,通過國內合法機構身份,將原傳統師門授業方式、調整為現代培訓授業方式,進行《梁挺詠春》WT詠春課程傳揚,至今已培養出一批批新晉,承擔起國內WT詠春拳傳揚、弘揚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

功夫巨星李小龍與葉問師傅

葉問的弟子都表示願意追隨終身。李小龍和梁紹鴻是此處的早期學生,伍燦為助教,鄰近巴士職工多人來習武,鄒子傳於此時加入。由於李鄭屋邨住處地方狹窄,並無處可放置木人樁設備,這時期的學生鮮能接觸木樁與棍。

詠春拳術,從一套女兒家的自衛術發展到實戰技擊之上,並在數十年間急速發展。因此,葉問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詠春拳第一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葉問在眾弟子的同心協助下,先後在香港創立了詠春體育會和葉問國術總會,奠定了詠春拳傳播、發展的基礎。

終成一代宗師

由於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民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武德人品以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蹟,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罕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葉問紀念館

為了更好的紀念葉問大師、佛山市投鉅資建設葉問紀念館,得到了海內外華人華僑的積極回應,占地面積達800平方米的葉問紀念館於2012年1月14日正式開館。紀念館分為祠堂和民居兩組建築,是一座典型的民末建築:灰色的牆身、色彩明快的滿洲窗、精雕細琢的山花,陶塑、壁畫色彩煥然一新,獨具中西合璧的嶺南風味。不僅我們能回味葉問的舊日居所,暢想一代宗師的日常生活,還能瞭解葉問教授徒弟、練習詠春、為人處世的許多故事。

紀念館內陳列出葉問使用過的物品和詠春拳的歷史記錄、拳術知識、歷代名師介紹相關照片等資料,木人樁、八斬刀等相關器械。同時掛滿了葉問的成長史和一些電影,電視劇的扮演者的照片,還有一些葉問在練詠春拳的視頻,視頻的時間雖然非常短暫,但是我們仍然能看到葉問練習詠春拳時候的颯爽英姿。保留這些珍貴的視頻照片,為後世傳播葉問精神,發揚詠春拳有著極大的推動意義。

世界詠春大賽

葉問紀念館除具有旅遊景點的功能外,還將作為詠春拳的習練基地。目前國內外不少習武師傅慕名來佛山學習正宗詠春拳,包括葉問之子葉准和其徒弟都會受邀前來演武廳傳授詠春拳技藝。羅村在葉問紀念館建成後把其作為當地旅遊文化產業進行推廣,讓市民到此參觀、尋根、展示、交流以及習練正統詠春拳。羅村把握自身獨有的文化底蘊,以文化拉動經濟、推動發展,這正是文化更深層次的作用。

葉問大師1972年12月1日在香港病逝。詠春拳一代宗師,精神永在,為後世門人之敬仰。葉問紀念館有著關於葉問的所有資料,承載著佛山的功夫文化,向全世界武術愛好者和旅遊者展現著“中國功夫“獨一無二的魅力。

作者| 蔡劍 佛武宣

編輯 | 小依

我系發哥!專程為你發佈廣東地界內的大件事!記得戳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