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眼見到底是不是現實

LSD是啥,你可能不知道,但要是說致幻劑是啥,你大概就瞭解了。

這本書在2006年出版,只有187頁,只印刷了1000本,內容涉及毒☆禁☆品、毒物、麻醉劑、致幻劑。你甚至可以在此書中讀到,因霍夫曼不惜做自體實驗,而得出的幾個不同致幻劑之間幻覺的區別。

霍夫曼在童年時代體驗過一些魔幻經歷,但那是自然發生的,並沒有依賴任何藥物,只能說這個孩子的感官或是幻想力太好。他對化學生物學很感興趣,於是成了一個生物化學家。1938年,他從麥角菌中提取出了麥角酸二乙醯胺,

即書裡的主角LSD。最初,這個讓全世界感到迷幻的化學合成物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五年後,霍夫曼偶然發現了它的奇幻作用,親身試驗,感覺妙不可言。或許因為這種似曾相識的幻覺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於是,他們的化學實驗室進一步研究這個能讓人產生聯覺反應的藥物是否可以在治療精神病方面有什麼幫助。實驗結果證明,它確實在治療精神病方面有輔助作用。

為了能更進一步證明該藥品的療效,霍夫曼所在的桑多斯實驗室把LSD送給值得他們信賴的實驗室,其中包括美國的一些實驗室,希望能獲取更多的實驗案例。霍夫曼萬萬沒想到,就在他的手中,一個魔鬼從瓶子裡飛了出來,雖然不是他所希望的。

當人們通過服用LSD實驗發現它能讓人產生絕妙的奇幻之旅,人們對LSD的理解便慢慢偏離了醫學領域。

靈感是作家、音樂家、畫家們的靈魂,他們以此為生,如果靈感枯竭,職業道路甚至是整個人生都隨之枯萎。於是,不少人開始依靠這個東西激發創作靈感,借助LSD帶來的幻覺來擺脫現實的桎梏。LSD從實驗室走到了民間。現在我們都說LSD屬於毒☆禁☆品範疇,但當時沒有哪個國家把LSD列為禁品。作為一個科學家,霍夫曼只是想研究出一種藥品,卻萬沒想到他為世界創造出一種迷幻文化。
所以,他在1979年寫了這本書。根據書裡所述,LSD和其他毒☆禁☆品不同的是,很多毒☆禁☆品在藥性發作時,人是處於意識混亂失控狀態,藥勁過去之後,無法抓住或描述那種感受,而LSD的藥勁發作時顯然人還處於可控狀態。

也因為LSD,霍夫曼甚至開始好奇於迷幻、宗教與現實之間的關係。現實到底是什麼?是世間萬物在我們腦裡形成的映射?我們只看到了我們想看到的世界?還是說,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它原本的樣子?霍夫曼以一個小小的化學品顛覆了我們的眼睛,

我們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世界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