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西安的住宅大部分不超過33層?

西安的住宅絕大多數都在33層或33層以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如果非要從文化的角度來解釋,我只能祭出道教了:道教構想天上之天共36層,故名36天;最上為大羅天,可以理解為宇宙,

它包含一切天;其次為三清天,是道教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居住地;最下為三十二天。為表示對道教至聖先尊的敬重,所以我們建築設計一般都不超過33……

當然這些都是胡說,真正的原因很簡單,33層是市場的選擇。

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JGJ37-87)第1.0.5條對建築高度和層數的界定(我們專業上一般稱1~3層的住宅建築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上為高層),

建築物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

▲ 西安俯瞰圖 圖片來自網路

西安現在一般的高層住宅建築,每層2.9米,刨去樓板和地面,毛坯房室內淨高應該在2.7米左右,33層就是95.7米,這還不算屋面花架、造型,樓梯間和水箱間的高度。

也就是說,

33層以上的住宅建築基本都超過100米,屬於超高層建築範疇。

超高層建築因為其自身高、大、重的特點,所受各種荷載較一般建築都更大,所以我國規範對超高層建築的設計要求都要高於一般建築,如結構安全等級、抗震等級、基礎設計等級、防火等級、節能等級等等,各種指標參數的提升直接導致建築材料品質的提升。

樓房是什麼?無非是一堆材料的組合品。材料品質的大幅提升必然導致整個單位工程的造價提升。

據我保守估計,超高層建築每平方米的造價比一般建築的造價要多20%~25%。

另一方面,建築層數的增高並不利於業主的入住體驗。住宅建築的普遍規律是在周邊配套一致的情況下,層數越低,價格越貴,所以超高層住宅建築的出售價格至多和高層住宅建築保持一致。

現在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在成本增加而出售價格至多保持不變的情況下,

誰願意去開發這樣的樓盤呢?這就是西安33層以上住宅建築很少的原因,也是全國範圍內都很難見到33層以上住宅建築的原因。

上圖是我之前做的一個專案的設計工程等級,如果是超高層建築的話,所有二級都要變成一級,所有乙級都要變為甲級。

因此,絕大多數開發商,為了爭取最大利潤,都會把住宅專案的樓層數定在臨界值33層,也就形成了“整齊33層”的樓盤群現象,

整齊劃一的建築群對其他城市或許無傷大雅,但對西安卻是一個致命傷!

西安市區地處關中平原,南臨秦嶺,每年的主導風向的東北風,靜風率平均30%左右,是全國靜風率最高的城市。

偶爾刮的東北風也對我們用處不大,因為橫斷西安南部的秦嶺根本無法實現“穿堂風”,只會在秦嶺腳下形成熱力環流。

城市本來就是人口密集區,再加上夏天汽車行駛、工廠生產、商城家庭等的空調排熱,整個城市產生的熱量無法排出,就會形成熱島效應,前幾天西安地表溫度甚至超過吐魯番,成為全國最熱城市沒有之一。

冬天的霾也是一樣的原因,去年西安曾幾度登頂全國污染物排行榜,就是因為冬天是西安全年靜風天氣最長的季節,縱觀西安周邊,只有藍田一個出風口,而西北風在西安全年都是罕見的,漂浮在空中的微塵無法被排出,日積月累自然成了重霾天氣。

說了這麼多氣候、地理,和“整齊33層”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提到城市風道了。

去年空氣污染西安排名多次登頂後,霧霾問題引起了領導層的重度關注,在很長時間的討論研究後,城市風道的建設似乎是唯一有效的救命稻草。

城市風道,簡單地說就是在城市局部區域打開一個通風口,讓郊區的風吹向主城區,增加城市空氣流動性,打破熱島效應,讓我們的夏天更涼快,冬天沒有霾。

雖然業界對城市風道的作用各執一詞,但不可否認,目前階段,根據西安的地形地貌,西安要驅散霧霾只能靠風,但是風引入主城區後,需要更多的風口來形成整個通風廊道。

這裡科普一個氣候學知識,自然形成的大氣下墊面一般比較平和,大氣在局部區域是較和緩運動,只有在高差起伏較大的特殊地形才形成風口。

而整齊劃一的樓層高度讓我們的城市缺乏起伏較大的大氣下墊層,不利於風口的形成,會影響城市風道的整體規劃,所以說“整齊33層”對西安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作者:周傳興

微信號:zhenguanclub

整個城市產生的熱量無法排出,就會形成熱島效應,前幾天西安地表溫度甚至超過吐魯番,成為全國最熱城市沒有之一。

冬天的霾也是一樣的原因,去年西安曾幾度登頂全國污染物排行榜,就是因為冬天是西安全年靜風天氣最長的季節,縱觀西安周邊,只有藍田一個出風口,而西北風在西安全年都是罕見的,漂浮在空中的微塵無法被排出,日積月累自然成了重霾天氣。

說了這麼多氣候、地理,和“整齊33層”有什麼關係呢?這就要提到城市風道了。

去年空氣污染西安排名多次登頂後,霧霾問題引起了領導層的重度關注,在很長時間的討論研究後,城市風道的建設似乎是唯一有效的救命稻草。

城市風道,簡單地說就是在城市局部區域打開一個通風口,讓郊區的風吹向主城區,增加城市空氣流動性,打破熱島效應,讓我們的夏天更涼快,冬天沒有霾。

雖然業界對城市風道的作用各執一詞,但不可否認,目前階段,根據西安的地形地貌,西安要驅散霧霾只能靠風,但是風引入主城區後,需要更多的風口來形成整個通風廊道。

這裡科普一個氣候學知識,自然形成的大氣下墊面一般比較平和,大氣在局部區域是較和緩運動,只有在高差起伏較大的特殊地形才形成風口。

而整齊劃一的樓層高度讓我們的城市缺乏起伏較大的大氣下墊層,不利於風口的形成,會影響城市風道的整體規劃,所以說“整齊33層”對西安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作者:周傳興

微信號:zhenguanclub